簡體版

第八十六章 回家

勃尼,就是後世的尼泊爾,巴掌大的小國,能借七千兵,絕對是竭盡所能了。

「總管,若以我為將去攻天竺,不用一萬,給我五千騎,就夠了。」

「王郎君,你要與我爭嗎?」

蘇慶節急道︰「阿彌,我也只要五千騎,一定能將吐蕃贊普抓到!」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眼看要吵起來。

「停!」

蘇大為撫著額頭道︰「五千騎絕對不夠,當年的天竺是一群阿三,阿三是出了名的菜雞,現在的天竺被吐蕃經營多年,不能當阿三看。」

「呃,總管,何謂阿三?」

這個很難跟你們解釋。

蘇大為擺擺手︰「還是說說如何用兵吧。」

他的手指在地圖上指了指︰「若從吐蕃出兵,從這片山的豁口可以直沖而下,佔有地利,適合騎兵沖擊。」

說也奇怪,吐蕃這邊不是雪山就是連綿的崇山,地勢奇險。

但是偏偏在吐蕃對天竺的位置,有一個從高到低,海拔沒那麼低的山口。

若在後世,從這個山口,中原的鋼鐵洪流可以滾滾直下天竺。

絕對夠三哥喝一壺的。

而在此時,唐軍的鐵騎若從這個豁口沖出,天竺方向也絕對難以抵擋。

而且天竺之地,不像中原也不像吐蕃,天竺是有大平原的。

只要騎兵沖過去,繞過他們的河流,避開一些不利的地形,比如沙漠,將進入大平原地區。

那也是整個天竺的精華所在。

平原田地豐腴,能養活無數人口。

吐蕃因佔據天竺而強。

若大唐得到此時,那麼可以說,五十年內,將不會再有內卷的問題。

若是運作得好,說不定能替大唐盛世,續命百年。

「可以打。」

蘇大為手指在地圖上重重戳了一下。

「至于用多少兵……」

他抬頭看了一下諸將︰「我們的大軍,不可能在邏些城的廢墟停留太久,這里養活不了那麼多人。」

眾將點頭,都明白這一點。

十幾萬大軍在這里每多停留一天,那消耗都是驚人的。

邏些城附近的牧場,僅有不多的田地,已經被唐軍的輜重隊掃蕩過無數回。

比臉還干淨。

再待下去,唐軍就會陷入缺糧的風險。

邏些城雖然有糧草,但在攻城時,大部份已經被大火付之一炬。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所以以唐軍的做戰慣例,打下一地,只會留少量的兵卒保持威懾,大軍要盡快的回轉大唐,減少損耗。

出動十萬軍,國內就會少十萬壯丁勞力耕種。

如果算算為了供給大軍後勤,國內所動員的百姓,十人供一丁,就是百萬級別的動員。

唐軍征吐蕃兩年,這對大唐的國力,也是極大的負擔。

所以當年蘇定方才會在打下百濟後,第一時間將大軍撤回大唐。

「現在我們有三個任務。」

蘇大為目光掃過眾將道︰「第一,要留少量精銳,按大唐慣例,在此設都督府,這一點,我已經上書陛下,相信不久就會有回信。

在陛下命令到達前,留守的人要先定下來。

第二是此戰結束,我軍主力要回轉大唐,下面的兵卒也想家了,想家中親人了,也該回家了。」

這話出來,眾將均是點頭。

薛仁貴嘆息道︰「別說下面兵卒,就說我們這些做將軍的,哪個不想家,不想家中娘子,還有孩兒。」

這話,引起諸將一陣唏噓。

這里最年輕的將領,都早已妻妾子女成群。

出來兩年,可想煞人了。

蘇大為咳嗽一聲,將眾人的注意力拉回來,繼續道︰「第三,便是出兵天竺的事,原本,我們只用主力撤回大唐就好,但現在吐蕃贊普逃向天竺,若派大軍去,勞師遠征,只怕反受其害。

方才蘇慶節與王玄策所言,有一定道理,但是一萬人太少,出兵人數多了,又怕後勤供應不上,所以具體用多少兵,大家可以議一議。」

王玄策長笑一聲,叉手道︰「總管,天竺乃是膏腴之地,那里的平原適合種植,養什麼活什麼,而且天氣極暖,有時甚至可以一年收兩次糧食。」

說到這里,王玄策眼中閃閃發光。

「那里真是富得流油,大好的良田,不知可以養活多少人,我軍過去,就食于敵,絕不用擔心食物短缺。」

「不然!」

王方翼突然開口道︰「王郎君的話,只說了其一,未說其二。」

蘇大為及其余的將領,將目光投向王方翼,只听他道︰「人吃的或許可以就地解決,但馬吃的草料可以全數解決嗎?」

印度那個地方,似乎是沒什麼出名的戰馬。

阿三哥這時候打仗,能出動大象就是頂牛逼的了。

可問題是大象其實很聰明,看著一群人騎著馬殺氣騰騰的沖上來。

又是射箭又是刀砍。

大象第一時間就撒開大腳丫子逃了。

上次王玄策對天竺的時候,也就是這種情況。

阿三哥根本湊不出像樣的騎兵。

兩條腿對上四條腿,自然是屁滾尿流。

無論是吐蕃的具裝重騎,輕騎。

還是唐軍的精甲重騎,越騎,都是這個時代的坦克。

堪稱鐵甲洪流。

一波帶走。

但如果戰馬沒有草料吃不飽,那就沒法作戰了。

如果唐軍只能跟天竺三哥拚步戰,不是說不行。

畢竟唐軍的重甲步卒,也是當世最強。

千萬長槊架起方陣,當真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可是慢呀。

靠步卒要把天竺全境犁一遍,那就不知要多少時日了。

時間拖太久,弄不好又被那個芒松芒贊逃了。

天竺那片盆地,蘇大為記得向吐蕃方向,因為有喜瑪拉雅山脈擋著,阿三哥上不來。

唯一的山谷豁口,後世的阿克塞欽,之前被吐蕃人,現在是被唐軍佔領著。

從這邊是不可能通過了。

但是在天竺另一個方向,記得還有個山口是可以進出的。

三哥數次被西方來的人暴打,一直捶出種姓四等人,都是拜這山口所至。

所以若是往那個方向逃,應該是可以逃到西域去。

當然這是蘇大為和唐軍絕對不允許出現的情況。

「馬的草料也有辦法解決。」

王玄策的話,令眾人精神一振。

「當年我借吐蕃兵與勃尼兵在天竺作戰,那里怎麼會沒有草料,無非是當地人不知罷了。」

王玄策自信的道︰「若是十幾萬戰馬不好說,但如果只是幾萬騎,解決起來並不困難。」

「好!」

蘇大為擊掌道︰「如此甚好,人與馬的食物草料,都有著落,那就無須擔心後勤糧草了,只需帶少量隨身干糧,還有數日草料,並及箭矢兵器補充,還有多帶些破邪箭。」

他沉吟了一下,看向安文生︰「文生,我們剩余的軍械還有破邪弩,若供一月之需,可支多少人馬?」

安文生向李博看了一眼,李博遞了份卷宗過去。

安文生念道︰「可支……兩萬上下。」

「那征天竺的兵力,就暫定兩萬人上下。」

蘇大為緩緩道︰「但是無須全用唐軍,用五千上下唐兵精騎,再加三千僕從,一萬五輜重輔兵,輔兵也盡量用胡人僕從,讓我們大唐健兒,都能回家。」

帳中兩邊軍將,一齊向蘇大為叉手行禮道︰「喏!」

王玄策與蘇慶節兩人對視一眼,幾乎同時道︰「總管,你還沒說以誰為將?」

蘇大為看了一眼二人︰「朝散大夫有過征服天竺的經歷,此戰,以他為主將。」

這話一出,王玄策面露狂喜。

而蘇慶節,則是一臉失望。

「獅子你……」

蘇大為躊躕道︰「你應該與我一起,送大總管回家。」

帳內氣氛,頓時一滯。

從方才昂揚戰意中,沉默下來。

蘇慶節臉頰微微抽搐了一下,站出列,向蘇大為抱拳道︰「阿爺為邏些道大總管,但是吐蕃贊普未能擒獲,總覺得有所缺憾,我願隨王將軍一齊出兵天等,親手抓住芒松芒贊。」

蘇大為看著他,緩緩點頭︰「如此,那本將就命你為副,與王玄策一起出兵天竺。」

「喏!」

……

今過數日休整,清點戰爭繳獲,唐軍分為三部,準確來說,是四部。

一部是主力軍,由蘇大為率領,沿來時的路,過吐谷渾,撤回大唐。

而在吐蕃當地,留了薛仁貴和五千騎,另外還有萬余胡人僕從。

他們負責維持吐蕃秩序,繼續保持大唐的存在與威懾。

避免吐蕃死灰復燃。

薛仁貴暫代邏些都督一職。

當然,正式的任命還需要李治的聖旨,不過戰場上這些都是慣例,應該只是時間的問題。

最後一路,則是由王玄策和蘇慶節,另帶了王孝杰、李辯等將,率領唐軍及僕從軍二萬人,西進天竺。

繼續追擊芒松芒贊和吐蕃的殘兵。

為防吐蕃人身邊的異人和詭異,蘇大為又請求李諺調撥了數名秘閣的星君隨行。

又請茅山宗,派了十名道人隨軍。

茅山宗的天師葉法善也在軍中,听說天竺之事,竟然突發奇想,想要將道教反傳向天竺。

因此對此事十分上心,派了自己心月復弟子隨王玄策同行。

葉法善還道了一句︰「寇可往,我亦可往,只許他們沙門跑到大唐來傳法,就不許我大唐高道去天竺傳法?終有一天,我要天竺人都念道經,讓天下,皆知佛本是道。」

……

「阿彌,你在看什麼?」

安文生在馬上,順著蘇大為的目光看向西方。

只看到身後迤邐的大軍,綿延不知多少里長,一眼望不到頭。

「我在看……獅子他們。」

蘇大為搖搖頭︰「天竺,我其實也想去,不過……」

天竺方向,當日最強詭異,騰迅就是向那邊飛去。

騰根之瞳與騰迅,那種無形的羈絆,令他有一種強烈的沖動,想要跟著去天竺看一眼。

然而心中,卻有一種更強的力量,不得不暫時將這種渴望念頭壓下去。

「我想聶蘇了。」

蘇大為向安文生道。

「什麼?」

「我說我想小蘇了。」

蘇大為輕拍龍子︰「走,回大唐。」

他心中,忽然涌起一種強烈預感,一定會再見到騰迅。

到那時……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