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十四章 一盤棋

「總管!」

外面傳來腳步聲,帳幕掀開,王玄策走在前面,在他身後,跟著一群手捧著托盤,端著各式烤肉的親兵。

「酒肉都備好了。」

「玄策辛苦了,來這邊坐。」

蘇大為回過神來,揮手示意親衛幫助將桌椅挪開,在帳中設起大桌,將酒菜都擺上,他與安文生、王玄策和李博都坐在一起,邊吃邊談。

「這一路奔忙著實辛苦,如何,還習慣嗎?」

蘇大為舉起杯中酒,主動向王玄策示意。

王玄策忙舉杯相迎。

「適應,十分之適應,頗有當年征天竺的感覺。」

王玄策一口飲盡杯中酒,模了模頷下濃密的胡須,聲音豪邁的道。

他的眼楮本就又大又圓。

喝了酒後,眼中更是熠熠生光,顯得精力旺盛。

「不愧是能帶著僕從兵,打下中部天竺的王郎君。」

蘇大為贊了一聲。

「總管過獎了,和您與吐蕃作戰的謀略相比,我這些又算得了什麼。」

王玄策深深看了蘇大為一眼,心里生出由衷的佩服。

他當年僅借了數千吐蕃兵,再加幾千勃尼兵,便打下中天竺。

世人只道他兵法出眾。

卻沒想過,這也證明吐蕃人的悍勇。

勃尼,早已被吐蕃滲透,是看吐蕃眼色行事的,屬于吐蕃的屬國。

當年借兵,王玄策還是動過一番腦筋的,先去吐蕃借來了三千兵,再去勃尼,勃尼一看,老大都出兵了,自然不敢不听,乖乖奉上七千騎。

勃尼國小,出七千騎,那真相當傾國之力了。

消滅中天竺的主力,仍是那三千吐蕃精銳。

王玄策帶領過他們,深知吐蕃騎兵的厲害。

但這樣的吐蕃,在蘇大為面前,不說被秋風掃落葉吧,卻也是一敗再敗。

兩相比較,蘇大為用兵的厲害,那還用說嗎。

「北路軍這一路都還順利吧?」

蘇大為舉起酒杯,又敬了王玄策一杯酒。

王玄策忙舉杯道︰「多虧大總管與總管的謀劃,您這一路吸引了吐蕃的主力,我們北路,倒是順利許多,只打了幾場小仗,除了山路難走,倒還算順利。」

早在酒泉之時,蘇大為與蘇定方謀劃數日,終于定下對吐蕃的整個戰略。

就像是他軍報里所說︰戰役上防守,戰斗上進攻,戰略上持久,戰術上速決。

以蘇定方和安西大都護裴行儉坐鎮河西防線。

牢牢擋住論欽陵的攻勢。

雙方的兵力加起來接近三十萬人。

這叫戰役上防守。

戰斗上進攻,則是蘇定方派出蘇大為這支偏師西進,突然翻躍大非川,直插吐蕃人的後院。

這是攻其必救,正如高明的弈棋手,一子殺入敵人後方。

吐蕃必須應子。

所以論欽陵先後派出悉多于,派出弓仁,還派了阿桑骨等異人,還調拔數萬精銳去阻截。

還定下在烏延雪山誘使唐軍入絕谷的計策。

再加上烏海還有祿東贊坐鎮,如此數路大軍合圍,以區區一萬唐軍,諒其插翅難逃。

但吐蕃人誰也沒想到,蘇大為率領的這一萬唐軍這麼猛。

吐蕃人集合十余萬大軍都沒能擋住。

不但沒擋住,還被蘇大為將計就計,把入谷的吐蕃人,借著雪崩一塊埋了。

當年蘇大為征西突厥一戰,是他此生第一次參軍,參加唐軍對外的征討。

那一戰,他學到了很多。

學了突厥人的用間,潛伏,學了突厥人用黑火油,還學了借著環境,用雪崩來坑敵人。

幾次大戰下來,吐蕃丟了大非川至烏海大片土地。

論欽陵這邊被蘇定方和裴行儉牢牢釘在防線上,不敢稍退。

若稍露破綻,裴行儉與蘇定方,都不是吃素的。

一為大唐戰神,不世出的名將。

一為安西大都護,蘇定方的兵法弟子,亦有名將之姿。

論欽陵面對這二人,動都不敢動。

不但不能動,還要提起十二萬分的精神,怕被唐軍抓住破綻,將他的防線擊破。

若真到那一步,那吐蕃別說稱霸雪域。

恐怕真的要落到亡國的下場。

論欽陵只盼著烏梭拉堡等後續的防線,能擋住蘇大為,至少遲緩蘇大為的攻勢。

以拖待變。

拖住個鬼。

打破烏海第二天,蘇大為便揮軍直入。

急行百里,第三日到達戰場。

以輕甲步卒攀上烏梭拉山,以輕便的「火雷」投擲,轟擊吐蕃人的石堡。

前方以輕步卒開路,後方以大唐巧匠制成的投石機,將燃燒著黑火油的大火球,投向吐蕃人的陣地。

那一仗,天空被火雨所填滿。

僅一日夜的功夫,烏梭拉堡告破。

第六戰就是勃列。

在勃列,蘇大為麾下唐軍經歷了最艱苦的一仗。

最艱難的不是吐蕃人帶來的麻煩,而是高原反應。

海拔四五千米的勃列,令唐軍大量非戰斗減員。

情勢對唐軍極為不利。

哪怕早早配好了紅景天等抗高原反應藥物,唐軍依然很難撐過缺氧反應。

這一仗,唐軍開始是憑著強大的意志力在支撐著。

最後竟有一半的唐軍,因為高反,無法持續戰斗,倒在戰線上。

其中又有近千人,再也沒有醒過來。

成為此次征吐蕃,蘇大為部,最大的戰損。

勃列的吐蕃守將,抓住戰機,發動了一次決死反撲。

眼看唐軍即將大潰,危急時刻,一個意外情況挽救了此次蘇大為的西征。

那是僕從兵。

蘇大為為目前唐軍中,最擅于轉化敵人的大將。

從征西突厥時代,他就極為重視征召和轉化胡人,將其變為大唐的僕從。

此次從翻躍大非川,再次強擄了十余支吐谷渾部落。

開始這些吐谷渾牧人並不堪用。

在雪谷一戰,還險些壞了大事。

但隨著一次次戰斗,親眼見到唐軍的強大,這些吐谷渾人在戰爭中,終于被蘇大為成功的轉化,完成了收編改制。

從開始的不靈活,不懂唐軍軍令和旗號,做不出應有的反應。

到勃列時,這支吐谷渾僕從,已經初具戰力。

而且心氣也起來了。

打弓仁,打烏海,打得吐蕃大相祿東贊大敗而逃。

吐谷渾人此時真的就當自己如唐軍一樣。

在蘇大為的號令下,吐谷渾僕從在那一仗表現極其英勇。

生生擋住了吐蕃人的反撲。

吐谷渾人雖然也懼高原反應,但比中原來的唐軍已經好得太多。

最後在唐軍麾下的突厥騎,在阿史那道真的帶領下,繞到吐蕃人後方,前後合擊,終于大破勃列守軍。

贏得了這一仗。

在打下勃列後,唐軍不得不做休整和重新整編。

將作戰的主力從唐軍,替換到吐谷渾僕從身上。

同時醫治傷員,還有將高原反應嚴重的士卒留下,休整了半個月時間,方才重新上路。

然後一路過通天河,過玉樹,過漫長而廣袤的雪原,終于到達吐蕃人的國都邏些。

即為後世拉薩。

此時連番作戰,蘇大為手中兵馬減員嚴重。

只有二萬余人。

但這二萬余,都是精銳中的精銳。

要想憑此二萬人,打下邏些,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邏些雖不比大唐長安,卻也是吐蕃人防守最嚴密的帝國心髒。

但此時蘇大為並不急著進攻,而是率領二萬人,繞著邏些不慌不忙兜起了圈子,時不時的做出攻城的威懾舉動。

令邏些城中的吐蕃貴族們一日數驚。

這之後,便是圍點打援。

將吐蕃人從各處抽調回來的勤王軍隊,一一吃掉。

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

先挑弱的,打了之後,再吸納降卒,再分散打散到唐軍中。

數月過後,蘇大為麾下兵馬,由二萬,膨脹到七萬余人。

人多了,吃飯的嘴也多了。

不過這好辦。

邏些是吐蕃國都,附近不缺牧場。

蘇大為便慨他人之慷,帶著麾下這些僕從,縱兵劫掠。

他們多吃一頭羊,邏些城的吐蕃貴人們,就得少吃一頭羊。

而那些降卒開始還有些不習慣,但漸漸的,跟著唐軍劫掠牧場,每日吃羊肉吃得滿嘴流油。

也就忘了自己原來的出身了。

吐蕃軍中,除了少數貴族,大部份是牧民,以及奴隸。

蘇大為重點吸納奴隸和牧民,又設「訴苦大會」,令這些降卒揭發吐蕃貴人對他們的壓迫和折磨。

這些吐蕃人,也都漸漸歸心。

安心做大唐僕從。

到了這個時候,蘇大為麾下實力雄厚,而且以吐蕃人為主,再也不懼高原反應。

對打下邏些更有信心。

而在蘇大為從大非川插向吐蕃的同時,從大唐北路,安西都護府方向,也有一支兵馬,悄然向吐蕃進發。

這支人馬,集合了蘇大為和安西所有能戰的將領。

如李辯、程務挺、高崇文、婁師德、契必沙明,阿史那模末,黑齒常之、沙吒忠義等人。

以王方翼為主將,繞過叢山峻嶺,兜了一個大圈,從天竺方向,反攻向吐蕃。

自古疆藏只有一條古道相連。

即後世中原與阿三爭奪之地。

北路大軍走這條道,無疑是有風險的。

如果吐蕃人派兵埋伏在這里,有天險之利,難以攻克。

不過不知是不是因為蘇大為這支先鋒軍攻得太狠了,邏些城里的貴人下令四方勤王,居然把原本留守在古道看住天竺方向的吐蕃兵,全撤了回去。

結果就是讓王方翼帶著唐軍,大搖大擺的從這里突入進來。

如入無人之境。

今天是兩路大軍相聚的日子,白天蘇大為已經見過王方翼。

除了軍務,也稍敘了一下當年在長安舊情。

現在入夜,蘇大為召北路隨軍的王玄策過來喝酒,卻是有一些別的緣由。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