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十八章 王玄策故智

時間倒半月前。

初春的海灘,帶著春寒料峭的寒意。

碧藍的浪花泛著泡沫,一下又一下舌忝舐著海岸。

一雙牛皮戰靴踏過海波,一直走上沙灘。

蘇大為仰頭看看頭頂的太陽,略有些刺目,不由道︰「據說倭島又名扶桑,是天上太陽沐浴的地方。」

安文生從蘇大為身後走上來,一面觀察四面的環境一面道︰「《梁書•諸夷傳•扶桑國》︰扶桑在大漢國東二萬余里,地在中國之東,其土多扶桑木,故以為名。

《山海經.海內十洲記.帶洲》︰多生林木,葉如桑。又有椹,樹長者二千丈,大二千餘圍。樹兩兩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為扶桑也。」

「我記得出處。」

黑齒常之在後面微微一笑︰「《山海經.海外東經》記載︰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

這個黑齒,是指黑齒國,我這個黑齒,是姓氏。

我的祖先是扶余人,因功被封在叫黑齒的地方,後來子孫便以黑齒為姓。」

「沒準被封的黑齒這個地方,就是山海經里的黑齒國呢?」婁師德在一旁道。

這話說得黑齒常之一愣︰「也不無可能。」

扶余豐在一旁一直畏畏縮縮的。

此時見眾人談興正濃,好像興致不錯,主動上來湊趣道︰「我是听說,在東海有一個歸墟。」

《列子•湯問》︰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八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無減焉。

《山海經•大荒東經》︰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少昊孺帝顓頊于此,棄其琴瑟。

「跟歸墟沒關系。」

安文生搖頭道︰「倭島原名扶桑,古書記載,太陽從東方的湯谷、扶桑升起,到西方禺谷、若木落下。

《山海經》的記載比較混亂,有方山,豐沮玉門,日月山,鏖鏊鉅,常陽山,大荒山,嵎夷,谷,甘水,甘淵等等。」

「停!」

蘇大為舉手示意︰「這個話題到此為止,再聊下去,怕不是要聊到後羿射日,什麼蓬萊、方丈神仙山了。」

「蓬萊、方丈我知道,那是昔年術士徐福騙始皇帝,說要替他到東海尋找蓬萊、方丈等五座仙山,求取不死藥,所以始皇給徐福五百童男童女……」

安文生還想絮叨,被蘇大為一手捂住嘴巴。

後續的海鶻船源源不斷的登岸。

唐軍士卒紛紛從上面下來。

登岸沒那麼簡單,還要準備運送各種後勤輜重、騾馬、武器等等,各種瑣碎不一而足。

當然,先登岸的這一船人,三百唐軍除了指點江山的蘇大為和安文生等人,還得防備著倭人的抵抗。

不過出乎蘇大為他們預料的是,大家都說了半天話了,這里別說是倭兵,連尋常的漁夫都不見一個。

也不知是不是因為不是捕魚季。

待兩千多唐軍全數登岸,蘇大為又下令將海鶻船拖到隱蔽之處,做些必要的遮擋,又留下記號。

先派出斥候,四散打探地形和情報。

不管怎麼說,平倭的第一步,一個立足點,算是立住了。

接下來,選擇合適的地點,先安營扎寨。

然後根據情報,再做下一步決斷。

天色漸漸暗沉。

海浪聲越來越大。

氣溫漸漸寒冷。

好在這個時候,蘇大為等兩千余唐軍,已經在岸口附近找了個背風處,安下營寨,並及巡守值夜,暗哨和箭樓。

一切都按正規行軍之法布下。

在營中主帳內,蘇大為、安文生等此次登陸倭島的將領,聚在一起,商量下一步的行動。

此次征倭,蘇大為帶的兵只有兩千四百人。

但是能帶的將領,幾乎都帶上了。

除了留下蘇慶節、阿史那道真和劉仁軌等一幫將領,和近萬唐軍守住百濟泗沘。

安文生、崔器、王孝杰、婁師德、黑齒常之、沙吒相如,等全都帶上了。

要知道,婁師德和黑齒常之等人,都是大將之才。

獨領萬人毫無壓力。

但是現在,他們都在蘇大為的麾下,並且毫無怨言。

誰都知道,跟著蘇都督,是能撈足軍功的。

這次若能順利,便是開疆拓土之功,回去定能得到朝廷重賞。

「這是倭國列島的地圖。」

蘇大為在行軍地圖上用手指比劃了一下︰「有些粗陋,將就著看,再過一兩月,一定會有更詳盡的地圖。」

安文生抬頭看了他一眼。

蘇大為手里的地圖,是從一個海商那里買來的。

說是買,其實也是人家主動奉上。

蘇大為以熊津都督的身份,能送上禮物令他滿意,那是幾輩子修來的福份。

穿梭于附近的海商,只愁沒有路子結識,又怎麼會吝嗇一張地圖。

只不過,這地圖對海商無比珍貴,對蘇大為來說,卻是太粗糙了,只能說是聊勝于無。

「倭國由幾座島組成,我們現在所在,是名九州,據說昔年徐福出海尋仙山,最後找不到仙山,就在倭國九州登陸,從此在倭國落地生根。」

「那這麼說,倭人豈非是秦人的後代?」

「別打岔。」

蘇大為抬頭看了一眼說話的王孝杰︰「不管他們是誰的後代,與百濟站在一起,不服天可汗號令,也必須付出代價。」

說著,又意味深長的道︰「凡日月所至,凡天可汗目光所及,皆是大唐的土地。」

眾將一凜,收起玩笑之心。

「謹受命。」

「好了,說到哪了,繼續說……」

蘇大為在九州北方,一個重點標記的地方指了指︰「這里是築紫,目前是倭國的中心,我們的目標就是這里。

倭島比百濟還大不少,如果能直插敵人心髒,將倭王抓到手里,我們便佔據了主動。

征倭之事,便成了大半。」

「蘇都督……」

黑齒常之猶豫一下道︰「據我所知,倭人雖然水師在白江口大敗,但是倭國內,還有可戰之兵數萬。

而且倭人尚武,性甚狡詐,只憑咱們這兩千人,直插築紫的話,恐怕會引來倭國傾國之力。」

後面的話沒說,但在場的都是知兵之人。

自然明白他說的意思。

中央偷家要不成,被敵人纏上,待敵人勤王大軍四面合圍。

就手上這兩千余人,只怕還不夠人家塞牙縫的。

一時間,眾人陷入沉思。

蘇大為抬起頭。

身邊的鯨油燈微微一閃。

帳蓬內橘黃的光芒微微一暗,復又明亮。

蘇大為笑道︰「此事我早有定計,先定好行軍路線,沿路不斷吞並本地部落和大名的私兵,我算過,等到築紫後,我們手里可用之兵,至少有數萬,就算倭人傾國之力來,也不用怕。」

說著,又像是增強眾人的信心,開口道︰「此乃王玄策故智。」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