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八十四章 結案

「不完全是。」

武媚娘眉頭微皺,現出一抹猶豫︰「雖然我了解陛下,但在這件事上,我仍有失敗的可能。」

「那阿姊你想……」

「阿彌,我找你來,是想你助阿姊一臂之力。」

「阿姊請說。」

武媚娘卻沒急著開口,而是向蘇大為慰勉的一笑︰「你不必擔心,最要緊還是陛下心意,所以我要你做的,真的只是舉手之勞。」

「願聞其詳。」

「在朝會上,必然會有大量官員彈劾,我也會有一些幫手,但這些人本就不多,我也不能用太多人。」

武媚娘向蘇大為含蓄的點了一下。

蘇大為自然明白。

要是在大朝會上,站在武媚娘這邊的官員,和彈劾的官員一樣多,只怕李治就會起疑了。

李治用武媚娘,那是要她當秘書。

沒事秘書干,有事……

咳,總之做秘書的,就要有覺悟,不能去想著培植自己的人手勢力,這是大忌。

此前武媚娘一直做得不錯。

至少沒有招致李治明顯的反感。

雖然暗中也有博弈,但大面上,兩人還是很好的合作伙伴,保持共進退。

但是此次郝處俊他們發難,從李義府,到郭行真、王伏勝,一下子將平衡打破。

把隱藏在水面下的問題,激化出來。

武媚娘看著一株梅樹禿枝,沉吟許久,才道︰「武順是我阿姊,近兩年,她有些不智,被人蠱惑暗地里與我爭寵,這些我都看在眼里,但我並不需要她死。

她的死,于我,不是致命傷,但也是血脈相連的至親。

我不能容忍有人害死我的阿姊,還能逍遙。

那些人,有一個算一個,我都要他們付出代價。」

說到最後一句時,武媚娘語音鏘鏗,透著一種令人不寒而栗的殺伐之氣。

蘇大為這時才想起來,昔年廢王立武時? 武媚娘可是親口下令? 將被廢掉的王皇後和蕭淑妃,自冷宮里杖斃。

她並不是弱女子。

論仁慈,她可以是明空法師。

但若論殺伐果斷,她是與李治並稱二聖的天後,是未來的則天大帝。

怎麼能小看了她的鐵血和戾氣呢。

「阿姊已經有安排了?」

蘇大為試探著問了一句。

武媚娘看了他一眼,卻並未回答。

「到時你自然知道? 你一向聰明? 選擇有利于我的方向? 推上一把? 便足矣。」

「就是這麼簡單?」

蘇大為有些不敢相信。

武媚娘明明可以很簡單的解決? 讓人給自己帶句話就行了。

卻還是讓人專門召自己入宮。

之前他還以為? 武媚娘會把翻盤的賭注,壓在自己身上。

想必很多人? 暗地里都是這麼想。

但結果? 全然不是這麼回事。

這從側面說明? 武媚娘如今的勢力,遠超過許多人的想像。

連都察寺都沒發現,武媚娘如何對中下層的寒門施加影響力。

如何讓那些人听令。

武媚娘長嘆一聲︰「一來,讓你安心,二來,讓你順手幫我一把,最後,咱們也有許久未見了,郭行真出事之後,太子的身體……是我現在最擔心的事,你之前所說的事……」

「孫思邈老神仙已經找到了,目前正在前來長安的路上。」蘇大為肯定的道︰「最多再過數月,他便能來長安給太子診治。」

「真的?」

武媚娘的眼里,立刻亮起光芒。

那雙琥珀琉璃般的眼眸,也像是一下子有了生機,變得豐富多彩起來。

「若是太子身體能治好,阿彌你便是我母子二人的再世恩人。」

「阿姊,你都說了,視我為弟,那太子便是我的外甥,既是一家人,這些都是我份內之事。」

「算你會說話,你的情,我都記心里了。」

武媚娘說到動情處,伸出柔荑主動握住蘇大為一只手,眼眸里波光蕩漾,似包羅了無限星光。

「我這輩子最大的幸運是認識了兩個男人,一個是陛下,一個就是你。

陛下是我的丈夫,而你是我的福星。」

「阿姊,夜里風涼,你早點回去歇息,我還要為高陽公主的案子做結案準備。」

「好。」

武媚娘深深看了他一眼,手指輕輕捏了捏蘇大為的手掌︰「那待大朝會後,我再和弘兒邀你入宮,我們一起飲宴,不醉無歸。」

「都听阿姊的。」

蘇大為開心的笑道。

他現在也早已非吳下阿蒙。

听得出武後的弦外之音。

與太子一起邀他入宮飲宴,這便是替他在下一代天子面前,把關系名份給定下,把太子托付給他。

所謂從龍之功。

這是最大的褒獎。

……

天空掛著魚肚白色。

天才蒙蒙亮,屬于大唐的文武百官,便按著程序,魚貫走入大殿。

按著禮儀,數聲唱喝。

早有傳旨太監替李治向百官問禮,同時令百官啟奏。

一切,都很正常。

大殿珠簾後,大唐皇帝李治微眯著眼楮,面色微沉。

在他手邊,武後正襟危坐,雙手交疊在腿間,與李治一起,听著朝臣們奏事。

前幾年還不用這樣,那時武後只是替李治念奏折,幫李治一起分析和拿主意。

有時也代李治辦一些事。

但是近年來,李治的頭風越來越嚴重,發作時,難以視事。

就算是平日大朝會,他的精力也衰竭的厲害。

很難堅持听完整個朝會議事。

所以自去歲開始,李治令武後與其一齊上朝听奏。

坊間百姓,私下則說,大唐如今是日月並舉,二聖臨朝。

還有長安街頭一些相命的術士,搖頭晃腦引經據典,說什麼易經有言,日月麗天。

大道理百姓也不懂。

至少在麟德元年來說,大唐的百姓沒覺得頭頂上多個天後,有什麼不對。

日子還是一樣的過。

只是朝廷中確實有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諸臣按著平常的儀規依次奏事。

終于,大理寺寺卿裴廉手持笏板出列道︰「啟奏陛下,前次高陽公主之案,今日已經到了約定破案之期,大理寺少卿蘇大為就在殿外候著,是否傳他入內?」

「傳。」

珠簾後,傳出李治略顯中氣不足的喘音。

傳令太監尖聲通傳,殿中衛士,依次將聲音傳遞。

一時間,傳蘇大為之聲,在殿內回蕩不止。

站在殿中的文武官員,下意識看向殿門。

暗蒙蒙的天色中,蘇大為一身大理寺官袍,腰上懸著金魚袋,雙手捧著一些卷宗,快步走入殿中。

「臣,大理寺少卿,蘇大為,叩見陛下、武後。」

「免禮。」

珠簾後,傳出李治嘶啞的聲音︰「直接奏破案結果。」

「喏。」

蘇大為應了一聲,暗自吸了口氣,揚聲道︰「高陽公主之案,頗為離奇,乃是道人郭行真以巫蠱之術所為。」

「有何證據?」

「有。」

蘇大為低頭躬身,雙手捧著卷宗道︰「審案過程,皆記錄在冊,證物一,高陽公主遇害前,曾向臣借過玄奘法師所著《大唐西域記》,如今,此書已經在郭行真的道觀里找到。

其二,郭行真的弟子承認,是郭行真命他們在西市買了人偶,以做施咒之用。

其中一人更言及,曾偷取過高陽公主的頭發。

另有一佐證,乃是越王府長史崔渙的案子。

崔渙同樣死于巫咒,也是被郭行真下咒。」

「是何動機?」

珠簾後,傳來武後略顯威嚴的聲音。

一個案子,光有證物,還不算完整。

必須將動機,做案手段,證物,結果,一齊呈上,邏輯才通順,案情才算完整。

「據郭行真說,他對崔渙動手,皆因崔渙是御史大夫,崔義玄之子。」

「崔義玄?」

武媚娘與李治驚疑的聲音響起。

同一時間,朝堂上還有許多人,發出意外低呼。

崔義玄,隋末投靠魏公李密,不得重用。

武德初年,歸順唐朝,歷任懷州司馬,冊封青丘縣公,遷隰州長史。

貞觀年間,授尚書左司郎中、韓王李元嘉府長史、婺州刺史,鎮壓陳碩真起義,支持廢王立武,授御史大夫、蒲州刺史。

「正是。」

蘇大為不卑不亢道︰「郭行真與前些年作亂的陳碩真,同出一門,乃是師兄妹的關系,崔義玄當年率兵鎮壓,擊破陳碩真,因此,郭行真與之有仇。」

這麼一說,邏輯就通了。

在場的各官員,及坐在殿上的李治、武媚娘,稍一思忖就知道,崔義玄如今在任蒲州刺史。

崔義玄有四個兒子,長子便是崔渙。

後面三個乃是崔神基、崔神慶和崔神福,如今都不在長安。

或許當時郭行真心里在想︰誰叫崔渙在長安呢,就你了。

「郭行真一為試巫咒之術的效果,二為報仇,所以選了崔渙。」

「朕,不明白……高陽公主,與郭行真又有什麼仇怨?」

殿上李治的聲音,微微喘息道︰「郭行真有什麼理由去殺公主?」

「為仇。」

「他與高陽有仇?」

「沒有。」

蘇大為道︰「但他與陛下有仇。」

「嗯?」

坐在珠簾後得李治身體一下子挺立起來,頭也不暈了,精神也不萎蘼了。

「他與朕有何仇?」

「陳碩真與郭行真,師承的門派,當年屬南邊蕭銑部下,皆為大唐所平定。」

「他是為了報仇來的?」

李治的聲音一下子提高了數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