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十八章 乾坤推演 八荒珠成

地荒之力的吸納,並凝結地荒力珠,本就與天荒之力相似,對于林清來說並沒有什麼疑難,並且,因有天荒力珠的存在,地荒之力的吸收反而要快上許多,必竟兩者源于八荒世界,本就相生相克,相輔相成。

在天荒力珠及金丹法力的吸引壓迫下,地荒之力漸漸凝聚,最終凝結成珠,飄浮于五行符球外圍,與天荒力珠南北相對,圍繞著氣海金丹旋轉不停。

與此同時,在地荒力珠凝結成功時,位于識海中的大道圖衍生出了一個新的上古符文‘坤’。

同時,大道圖的北方外圍,乾卦的正對面,也衍生出一個卦像——坤卦。

坤為地,純陰卦;坤卦明柔,地道賢生,厚載萬物,運行不息而前進無疆,有順暢之像。

坤卦與其上方代表‘坤’字的上古符文之間,通過無數細小的符文相連系在一起,合為一體,並逐漸完善。

而當坤卦生成時,整個大道圖突然一亮,二道母指粗的光線從乾坤二卦上延伸而出,呈弧形將乾坤二卦連接為一體,成為一個圓形光圈。

這道由光線組成的圓形乾坤光圈內衍生出無數細小的符文、圖形,皆是乾坤兩個上古符文及其卦象圖形。

這些上古符文與卦象在光圈之中互相結合、演化,演化著天與地、乾與坤變化之極致,交織出大道與真理。

將衍生出的大道真理、天地乾坤之變化返還乾坤卦象符文本身,完善其大道法則。

看著這由乾坤二卦衍生出來的符文光圈,林清非常之滿意,這符文光圈就是應該就是八卦演化推衍之奧秘。

當林清集齊八道八卦卦像符文後,其應可成就八八六十四道符文光圈,可演盡天下萬物,上至大道真理,下至百姓民生。

只因八荒之力雖是天災,但卻也是天地間最基本的八大自然現象,為五行所衍生,洪荒宇宙中萬事物,皆因這八大自然現象而變化。

八荒衍八卦,八卦由八荒衍生,八卦方可推演天地萬物之變化,道盡宇宙眾生之生滅。

乾坤二卦為八卦之首,代表著天地陰陽之道,以此二卦當可推演出八荒中其它六荒之力的出處。

林清心神一動,那識海之中的乾坤符文光圈飄浮起來,于半空之中開始快速轉動起來,符文光圈之上光芒閃動,光芒之內,兩種符文卦象流轉不息。

符文光圈轉動之時,林清感覺自己的神念之力在快速的減少著,這是由于大道圖中乾坤二卦吸收了林清大量的神念之力,以供應乾坤符文光圈運轉。

乾坤符文光圈吸收了大量的神念後,發出一股強烈的波動,這股波動擴散至林清體外,向虛空中擴散開來,隨著乾坤符文光圈上光芒的閃動與虛空中的大道法則相連。

當乾坤符文光圈所發出的波動與大道法則相連時,乾坤符文光圈轉動的更加快速,散發著炫目的光芒里,那細小的符文演繹著玄妙莫測的道與理,這是天與地、乾與坤的大道真理通過波動在乾坤光圈中的顯現。

八荒之力源于八荒世界,相互之間,相輔相成、相生相克,感應極深。

林清以乾、坤兩卦引動天地二荒之力,來探查八荒中的另外六荒之力,必然輕而易舉。

果然,不多時,在大道圖上方的乾坤符文光圈中,那交織著道與理的炫目光芒,最終形成了一幅虛擬的地形圖。

這幅地形圖雖然只是初步形態,但卻有如沙盤一般,與真實地形相差無幾,只有大小比例的區別。

此時,在這幅地形圖上,非常清晰的標注著八荒之力在這萬里之內的分布區域,以及其所含能量的多少,這些都以不同顏色及光芒的大小來表示。

看著眼前這幅地形圖,林清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八卦推演之力果然強大,不愧是當年人皇伏羲證得大道之物,僅僅以剛剛生成的乾坤二卦,就產生了如此強大的推演效果,還真有些出乎林清所料。

如今,林清有了這份八荒之力的分布圖,對成就八荒力珠,衍生八卦,成就六十四道八卦符文光圈,已經不是問題。

•••••••••••••••••••••

草地,一望無際的草地,位于橫斷山脈東北方,當年解放前,紅軍進行萬里長征中,最為艱難的道路,非戰爭死亡最多的地區。

只因在這里名為草地,實為沼澤,上面是茂密的草地,下面有可能就是死亡的深淵,一經陷入,就無法自拔。

此時林清就在這死亡草地之中,采集吸納八荒中的最後一荒之力——澤荒之力,凝結澤荒力珠。

是的,澤荒之力,這草地之中蘊含著我華夏大地中最為強大的澤荒之力,深藏于那草地之下,所以方才形成了這無邊無際的死亡沼澤。

而林清為了吸納足夠多的澤荒之力,此時正在草地之下,澤沼深處,那蘊藏著龐大的澤荒之力,而且所有的澤荒之力在這地底深處,已經連成一片,這倒是方便了林清的吸收煉化。

這是林清所吸納的八荒之力中最後一道力量了,在過去的一個月中,林清已經凝結成功了七顆力珠,而八卦的符文與卦象也只差這一道澤荒之力沒有衍生出來。

回想過去這一個月,林清為了這八荒之力,可是吃足了苦頭,倒並是什麼危險,而是在吸納這八荒之力時,所處的環境極為特殊。

林清為吸納雷荒之力,跑遍方圓萬里之地的所有金屬含量高的山峰,只為在打雷之時,去被雷劈,以此來吸收天雷之中所含的雷荒之力。

可即使如此,林清也在一個星期之後,方才吸收到足夠的雷荒之力,結成雷荒力珠,衍生出代表雷荒之意的‘震’字符文及卦像。

為感悟風荒之力,林清感受著各種風的力量,柔風、輕風、強風、烈風、冬風、春風、寒風、熱風結成等等各種風,從這些風中吸取風荒之力,結成風荒力珠,衍生出代表風荒的符文卦像‘巽’。

同時,也因為林清這鍛時間對風的感悟,林清對風之法則領悟有了較大的進步,風之神通‘御風’也更加完善了。

而林清為吸納水荒之力,曾經潛水沉入大江、大河、湖泊、深水之潭等等各種水中,吸納水荒之力,結成水荒力珠,衍生出‘坎’這個符文卦像。

同時,對五行之中水之法則也有了更深的領悟,至柔之中有著至剛的本性。

為吸收火荒之力,林清通過虛擬地形圖,在一座長年寒冰之山的山腰上,找到一座活火山的入口。

火性炎上,本來這座活火山早就應該噴發了,但卻為其山頂上那半座寒冰冰山所鎮壓封印。

林清在其中吸納了足夠多的火荒之力,結成火荒力珠,衍化出代表火荒的符文卦像‘離’。

當然對五行之中火之法則的領悟,達到了一個比較深刻的程度。

山亦是土行,但其與坤地不同,坤地純陰明柔,厚載萬物,運行不息而前進無疆,有順暢之像。

但山荒之力卻是凝結成一座座大山,山山相連,厚重,不動沉穩,與坤地之運行不息,絕然不同。

林清為結成這山荒力珠,卻是遁入這大山之中,感受著這山荒之力的特性,吸納山荒之力,結成山荒力珠,衍化出‘艮’字符文及卦像。

而通過對山荒力珠的吸收,林清對土行法則的領悟更加明了。

經這一個月無數次的吸收、衍化,林清終于完成大半八荒力珠的凝結,只剩澤荒力珠了。

這澤荒之力與天地二荒之力相似,都是經過千百年的積累,已經在這沼澤深處蘊藏了千百年。

此時,經過林清幾天的吸納,這沼澤之中的所有澤荒之力已經快被林清一吸而干,沒有了這龐大的澤荒之力,以後,這沼澤也只是普通的沼澤,將不再是死亡沼澤,也許以後,此地將漸漸恢復正常的大地草原。

當沼澤之中所有的澤荒之力都被林清一吸而干時,林清體內的澤荒力珠也凝結成功。

在澤荒力珠凝結成功時,林清體內突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