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304 秋寒,肅殺起

金鑾殿。

「好,太好了!小昏侯,朕命你為北征大將軍,全權負責北征出兵事宜!孔丞相負責後勤和糧草的供應。」

項天歌見楚天秀同意了北征匈奴,不由滿臉的喜悅,渾身都激動和興奮。

他還在十余歲太子的時候,被太祖皇帝和父皇項燕然所影響,就常常夢想著自己有朝一日登基,御駕親征北征匈奴的這一日。

這一日來得如此之快,至于他還未做好準備。

在朝堂上的四位輔政大臣里面,小昏侯表示願意出戰,丞相孔寒友和王肅表示支持,而謝安然則默然未言。

五位輔政大臣里面,支持北征匈奴的已經佔了多數。

「北征匈奴一事已定,退朝吧!諸位愛卿,抓緊回去準備吧!」

少帝起身,帶著一群小太監興沖沖而去。

這次北征匈奴,他也要去北方。

唯恐眾臣們反對,他當然也沒提前說出來。等要出征的時候再說。

有很多東西要準備。

他要給自己打造一副最精煉,最耀眼的百煉戰甲和絕世寶劍。還有皇帝戰車,少帝項天歌的威風戰旗

早朝散去。

眾臣們告退,三三兩兩的出了皇宮,紛紛議論這樁大楚皇朝頭等大事。

北征匈奴!

在朝堂上通過決議之後,已經正式成為了大楚國策。

這意味著,自從上一次先帝項燕然北征歸來之後,在經歷了長達十年的休養生息政策,正式宣告結束。

大楚皇朝將向北方匈奴進行一次大規模的反擊,打掉這個大楚的最大威脅。

楚天秀身穿驃騎將軍的紫綬官袍,披著秋衣,緩步走在皇宮內的宮道上。

入秋之後,隨著江南一場大雨,早已沒有了盛夏的酷暑,風中已經有微微寒意。

空氣中,似乎彌漫著一股肅殺之氣。

北征匈奴!

除了小昏侯,沒人敢領下這個重任。

眾文武大臣們都默默的走在他後面,並未敢走在前面。

短短一年之間,小昏侯如一顆徐徐升起的星辰一般閃耀。

如果說之前,造紙、印刷、文學宗師、煙花、火藥槍、小鋼炮,他還只是一顆夜幕里的閃亮星辰的話。

在擊敗吳王項弼20萬大軍、江北十路諸侯50萬聯軍之後,力挽狂瀾,將大楚皇朝最大的危機化解了。

小昏侯的光芒已經如耀眼的太陽一般,再也遮擋不住。

而且,他還是平王府太尉李榮的上門女婿。

大楚皇朝最強的兩尊戰神,一老一年輕,居然都出在平王府。平王府的造化簡直不可思議。

一府里,兩名三公級的王侯,少帝的輔政大臣。

小昏侯不是金陵門閥出生,出在頗為落魄的昏侯府。

可他自己已經成了門閥。

這不能不讓滿朝文武都深感敬畏、欽佩,又或是嫉妒,卻又忌憚。

孔寒友望著楚天秀獨自走在眾文武大臣前方的背影,心情有些復雜。

身為丞相,廟堂儒官首領,天下儒生領袖,他身上肩負著儒家重擔。任何阻礙他道路之人,無可避免的將會成為他的政敵。

小昏侯就是這樣一座山,擋住了他完成儒家獨尊大業的大道。

可是,小昏侯太強了。

強到了他這丞相,都無比的忌憚,不敢去正面硬撼的地步。

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在小昏侯面前,文斗也好,武斗也罷,甚至連搞陰謀詭計,眾臣們都沒有勝算。

連被大楚皇朝視為世代強敵,禍害邊疆六七十年的匈奴,小昏侯似乎也並未太在意居然也沒多想,便一口答應下來。

為今之計,他也只能希望,小昏侯和匈奴在北疆多打一些年頭,10年8年最好,打個幾十年也不嫌多,最好就別回來了。

如此,大楚的朝堂上,也少一座大山,快讓眾朝臣們感到喘不過氣來

楚天秀乘坐馬車回到平王府。

李虞帶著祖兒和狄兒,騎著戰馬,手持弓箭和長槍,在偌大的虞園庭院里,練馬術和騎射。

她雖是二品衛將軍,但是對朝政不太感興趣,也極少去上朝。平日在虞園看兵書,修煉弓馬騎射等武藝。

李虞看到楚天秀回來,滿臉的沉思,不由訝然問道︰「夫君,今日朝堂上可發生什麼事情?」

「朝廷決定北征匈奴了,我掛帥!」

「什麼時候?」

李虞吃了一驚。

「不用多久,最遲也就深秋吧!」

楚天秀望了望天色,說道。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各郡田里的秋糧收割之後,會囤積在各城、鄉鎮的倉庫。

匈奴最喜在每年的秋季,在大楚的邊境一帶劫掠糧草和邊民人口。

每到秋季,都會發生大大小小的沖突。

更何況,這次匈奴軍臣單于率軍佔領了朔方城,已經佔了大楚的邊城。有了這座邊城根據地,對大楚的威脅更大。

當然要盡可能早的拿回來。

對于大楚來說,這也是一個好時間。

因為草原上也正是百草枯黃,牧民們囤積完枯草飼料,好讓馬羊過冬的時候。

一到冬季,薄雪覆蓋,草原上就沒草了。

這個時候牧民是不放牧的,馬羊都吃堆積的大量存草。

寇能來,我亦能往!

殺到草原上去便是。

祖兒美眸一亮,頓時大喜道︰「姑爺,郡主,那我們豈不是可以去北方的大草原了?我能見到我爹了!」

狄兒也是欣喜。

她從未去過北方草原,听說風景和江南截然不同。

「這麼快?」

李虞吃不由驚問道︰「打匈奴不同打諸侯,夫君可有對策?」

「當然是以騎兵,克制騎兵!」

楚天秀苦笑道。

匈奴不好打,這是世人皆知。

匈奴的戰術,跟大楚諸侯完全不一樣。

諸侯是步兵和農民兵為主力。

而匈奴是牧民,自幼馬背上的弓手,上馬就能當騎兵。因為缺少鐵甲,多用輕便堅韌的皮甲,都是弓箭手輕騎兵。

馬背上難以發力,弓也是輕型弓箭。

單兵騎射,配有短刀,幾乎從不與敵人近身肉搏廝殺戰斗。

騎兵,憑借速度和沖擊優勢,在古代那絕對是最強的兵種。

能戰勝騎兵的,定然也是另外一支騎兵。

大楚皇朝前後歷經七十年花了巨大的財力錢糧,才打造出了三十萬精銳騎兵,鎮守邊境一帶,守衛漫長的邊境,那可不是白費錢財。

如果這支強大的騎兵出現在中原,眾諸侯叛亂根本沒有多少反抗之力。

先帝項燕然和太尉李榮,為此準備了長達十年之久。當然,他們依然沒有足夠的信心,可以戰勝匈奴五十萬騎兵,才一直引而不發。

這個軍力,這讓楚天秀,心里還是有底。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