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罪臣臣辛然叩稟︰洪武元年正月初二日臣領命南下,十一日至閩即著手整軍。又三日得水軍兩萬余,戰船兩千艘,火藥弓箭若干。

正月十八日,臣率船隊誓師出征。十九日,輕取澎湖,駐軍一千,休整半日即張帆向東航向琉球。

孰料天有不測風雲,船行半日遇海龍王翻身。當是時也,天地變色,狂風呼號,水龍卷集而來。猝不及防下,臣當機下令南避。可天地偉力非人力所拒,稍傾,水龍卷追之迫矣。

幸賴皇上、軍機洪福,兩日後,風暴暫歇。事後清點,半數海船喪身龍月復。嗚呼,痛哉我大明萬余將士,出身未捷身先死!

臣悲痛欲絕,幾不能視。但當時士氣大減方向未明,遂強撐病體收拾殘局,忽忽幾日仍未辨明方位。

然則天有不絕人之途,隨波逐流間,忽得遇大島,狂喜下棄船登岸。目之所及未見其邊,四周低平,中間高聳,有巨山存焉。

島上物產豐饒,有土人居之。與其對答,不通中原語也。有書吏試言,此島應為古之崖州,元之瓊州。

臣遍查諸島,未獲元人。遂暫時駐蹕于此,修補戰船補充給養。

有日,臣登高北望,滄然涕下,既愧且慚。愧于有負軍機重托,慚于不勝其任。

然臣冒死上奏︰臣嘗聞首相語,華夏一點都不能少。瓊州乃華夏之地,先人所居者也,不可輕棄之。

遂求懇軍機,許臣長駐于斯,為國守邊。

臣于臨高泣血奏聞。

……

「靠,這個倒霉鬼。叫他征呆灣竟然跑去海南島!還特麼搶了五百廢的地盤。」

李江沒好氣地扔下戰報,後面所附的地圖、物產這些都懶得看了,他心里有譜得很。

同時李江也松了口氣,辛然犯下大錯尚有自知之明。海南那地兒以前就是流放犯人的地方,他是打著為國守邊的名義自我放逐了。

這也算對韋一笑有了個交待。辛然老資格又有功上面還有人,真不好處理。

李江叫進童德榮,把戰報遞回給他,說道︰「德榮,與楊相幾人說一下吧,辛然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同意他的請求。還有,再叫範相遴選五軍都督府副都督以上的所有將領,找出一個真懂水戰的,重組琉球海軍。」

「是,首相!那我下去了。您好好休息,明天一早還得去接新娘子。」童德榮拱手道。

「知道了。」李江擺擺手,突然又想起了什麼叫住童德榮,問道︰「德榮,你跟著我多少年了?」

童德榮心里一顫,小心回道︰「從至正十二年開始,到如今差不多七年了。」

「七年了啊?時間過得真快。」李江唏噓起來,施即續道︰「德榮,這幾年你的表現我看在眼里,非常不錯……」

童德榮預料到了什麼,心里「砰砰」直跳,膝蓋一軟就跪了下來,眼淚說來就來,哽咽道︰「為了恩相,德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死什麼死?明天我成親,少說這些不吉利的話。」李江斥道。

童德榮立即扇起了自己的嘴巴,嘴里嗚咽道︰「我的錯,我的錯,請恩相不要介意。」

李江看到他的動作也是無奈,只好道︰「好啦,趕緊起來,也不要再哭了。听我講完!」

童德榮立馬收聲,抹了把眼淚站起身恭恭敬敬立于李江之旁。

「你跟我這幾年,對我的理念當深有體會,而且你能力中上,可堪造就。所以我擬向軍機處提議,由你升任吏尚。」李江說道。

童德榮心里狂喜,膝蓋再次發軟,好不容易強撐著,顫聲道︰「多謝恩相看顧,德榮肯定不會讓恩相失望。」

李江轉頭凝視童德榮,緩緩道︰「德榮,你別以為去吏部就是個肥缺,接下來吏部的任務很重,你要有個心理準備。」

童德榮眼神沒有絲毫躲閃,堅定道︰「恩相怎麼說我就怎麼做!」

「哦?我如果要廢除科舉呢?」李江好笑道。

「沒問題!」童德榮一拍胸口,說道︰「我早就看那些腐儒們不順眼了,正好廢除科舉,讓他們不會污了我大明吏治。」

「嗯,你有這個心思就好。我的意思是今年皇帝大婚不是要開恩科嗎?我們先試試水,改為公務猿招錄考試。」李江說道。

童德榮喜道︰「好呀,恩相。這考試我熟,我來辦沒問題。就是這禮部……」

李江揮了揮手,就像趕走了一個蒼蠅,語氣輕松道︰「禮部以後不管考試,只管祭祀和外交。你放手去做!」

童德榮歡天喜地的告辭,意氣風發地返回。

由不得他不高興,軍機大章京看起來離相爺們近,可以狐假虎威,但自主性小,品秩也很低才從四品。

而吏部尚書不一樣,俗稱天官,正二品,六部中實權第一。

能掌握如此大部,干個幾年,軍機有望啊!

童德榮激動的心情持續了一整天,直到第二天凌晨跟著李江去接新娘子才回復過來。

李江的婚宴當然不能在宮城里辦了,那是皇帝的地方,哪怕張無忌不介意,他也不想僭越,給人口實。

但是,參加婚宴的人卻並不比皇帝大婚少,這可愁壞了經辦人員,想了無數個地方都展布不開。

最後問題又交到李江手上,底下人請示首想︰您老想在哪兒辦?

李江無所謂,只要能擺得下就行,于是點了太液池畔。

工部,原厚土旗很多匠人得了指示,一個月前就開始了對太液池的改造。他們施工時還用布圍起來,神神秘秘的。

賓客們今天終于見識到了廬山真面目。

只見環太液池西岸依著地勢,建起了一座連著的千步游廊,灰瓦紅柱搭配著一池春水。綠荷碧波間,微風襲來引人欲燻,人與自然合諧共鳴。

走廊上錯落有致擺放著上百台桌面,賓客在彬彬有禮的侍從引領下,緩步登台,各自安坐。

他們紛紛感嘆,此地人杰地靈,匠心獨運,果乃中樞重地人間仙境也。

李江待眾人都坐好後,牽著紅蓋頭的趙敏出場了。

拜天拜地之後,因為李江在此界沒有父母、師長,所以只好將就給汝陽王施了個禮,算完成了拜高堂的禮儀。

汝陽王對此沒有任何意見。作為敗軍之將,有罪之人,能得大明最高掌控者一揖都非常不容易了。

三拜之後,趙敏在侍女的攙扶下回了興聖宮。

李江沒有跟回去,身為正治人物,他還得發表祝酒詞,周旋于各賓客之間。

特別是蒙人,他擺了人家一道,須得趁此機會安撫一二。

(求訂閱!再求收藏、推薦票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