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四年三月末, 周繼宗帶著他哥周繼業的尸骨回到泉後街, 泉後街老陶家便一個月內先急辦兩場喜事, 接著又是兩場喪事。
自打左梁關被破, 老陶太太便魂不守舍帶著一家子的女眷,將附近所有的廟宇拜了一個遍。
開始她沉得住氣,就是再擔心也沒有在外露出一絲半點的不妥當,只三月初那會不知道哪邊的消息里說, 左梁關守軍無一存活,她便倒了。
孟萬全過去看了一眼,回來讓盧氏送了五十貫錢去,說老陶太太可憐了,現在每天吃的吊命藥就得四五貫,這還是成先生是個看藥庫的, 她家吃藥價格不貴呢。
轉日盧氏到七茜兒那邊坐,又說, 老陶太太心里郁結已久, 已經成了難以紓解的苦疾, 再加上此次坦人襲擊邊關, 見天都是哪兒哪兒死了多少人的消息,想著兒子回不來了,老陶太太萬念俱灰終于是撐不住了。
從前七茜兒心里是恨著老陶太太的, 皆因這個老太太為了家族四處算計人,後又與喬氏勾搭成狼狽,用喬氏從陳家盤剝的銀錢給陶家那個孫子鋪路。
現在麼, 現在她不計較了,什麼都不計較!
要為遠行的,肚子里的積德,她甚至還給送了三十貫錢去,畢竟也不能超過老太太不是。
老太太跟老陶太太一起逃難,互相扶持掙扎了好些年呢,甭看嘴上看不上人家,人家一倒下,她便很難得的將自己私庫里的好參送去兩株,外加五十貫錢。
陳大勝他們不在老太太身邊的時候,人家老陶太太就在了。
還有從前在一起的楊氏,萬氏這些,也按照手頭寬裕程度,都伸出手救濟了一下,五貫的,十貫的,甚至二十貫都有,都是盡力幫襯沒半點私心。
老陶太太是個很會交朋友的人,除了七茜兒知道她的真身,她病了,家里又困難,六部巷的幾位老太太,也都打發人送了錢或藥品過去。
可就在這當口,老陶太太膝下那兩個老閨女一個叫陶柳,一個叫陶絮的,卻齊齊被老陶太太匆忙嫁了。
陶柳嫁給燕京命最硬的辛安伯做繼室,那辛安伯都快五十的人了。
陶絮便嫁給了敬嬪的弟弟曹德,這可不是高嫁,曹德不喜歡女子這事邵商舊臣都知道,人家曹德也預備愉快的玩一輩子的,只小曹家的家主不答應,便低頭給他聘了個擺設回來。
為了讓女兒們面子上好看,各家送來合計幾百貫的幫襯錢,她都給閨女置辦成了嫁妝,甚至老太太那兩根老參,倆閨女都一人一根。
如此陶柳,陶絮也算是體體面面一人帶了二十六台嫁妝,吹吹打打從泉後街抬出去的。
陶家閨女嫁了第五天,周繼宗滿身落寞,背著自己哥哥的尸骨壇子回到了母親身邊。
他是被哥哥用血肉之軀保下的,又為報仇雪恨,憑胸中一口憤然之氣,悄悄尾隨坦人軍隊,並帶回不少敵軍情報。
如此,都來不及跟重病的母親多說一句多余的話,周繼宗便前往兵部求援,等他被孫綬衣帶著進了宮,天明回來的時候,老陶太太已經抱著她三兒尸骨斷氣了。
人是解月兌一般,笑著走的。
也就是從這一天起,周繼宗正式更名陶繼宗,而他的帶回來的坦人情報為他換來一個六品千戶……從此前程遠大。
「哎,這人啊,就不能太好強。」
陳家老太太嘆息了一聲,從櫃子里取出自己給自己預備的幾套裝裹衣裳,再一件一件的鋪開,正穿針引線的給老陶太太改。
老陶太太比她瘦,臨死之前精神折磨太大,用萬氏她們的話來說,就剩個五六十斤了。
七茜兒是個雙身子不見白事,便坐在老宅吃吃喝喝,看老太太改裝裹。
裝裹也叫老衣,一般是女兒給預備幾套,兒媳婦給預備幾套,穿的越多,品質越好,便越顯得子女孝順。
老陶太太會死早有征兆,可她一個兒媳婦,孫女都沒有暖住,閨女們又新嫁出去,便是手里有多余一個子兒,她都給女兒們塞進嫁妝箱子帶走了。
這就令兒媳婦們更加恨她,她是穿著舊衣咽氣的。
老太太摳了一輩子,能把自己的老衣分給別人,一方面是給出去有好處,另一方面是她很是理解老陶太太,雖然她倆有過爭吵,糾葛,互相算計的過去,然而同為天涯淪落人,便再理解不過了。
那世上的事情還能兩全了?不可能!
甚至老太太都清楚,老陶太太知道自己沒老衣,沒棺木,甚至有可能墳地都沒有的寄放義莊,可人家也不悔。
可以說一切戰爭中活下來的泉後莊婆娘,她們認命苦,認自己八字帶衰,認自己上輩子不積德合該人間苦一遭,可她們就不認識後悔這倆字兒!
手下引了幾針老太太抬頭笑道︰「你說,她好強一輩子,肯定就想不到是穿我的衣裳走的,你說我這衣裳多好啊,這都是緞子的,你瞅瞅,顏色多鮮亮,這都是我一針一針給自己縫的……」
老太太沒有女兒了,也沒有孝順媳婦兒,七茜兒說她都管,可老太太也有自己的想法,閑了就給自己做老衣。
她這老衣確是綢緞的,卻是七茜兒從前從霍家祠堂掏出一些舊衣,也有爛了的綢緞,她就這邊尋點好的,那邊剪一塊完整的,還有逃荒路上收集來的,人家也是一點不丟,特會過的給自己拼湊了六套老衣。
今兒不拿出來,七茜兒都不知道她有這個,老太太想人夸獎呢,她就實實在在夸獎道︰「阿女乃,您做的這個是咱慶豐時興式樣呢,呦!這針腳比我細膩多了,我還不知道您會剪圓領襖子了,您可真能夠。」
老太太心里驕傲,嘴上卻不這樣說︰「嗨,能個屁!這世上有本事人多了,我算啥?死的那個一個心眼子抵我十個!這是沒辦法了,那些料子太碎也做不了交領,隨方就圓吧,反正她死了也……也跟我不計較了。」
她舉起最里面細布這套給七茜兒看看,又認真疊著說︰「我這手可沒她細膩,她最巧了,哎,少算計一點,說不得能活個大歲數,可圖的啥呦,到了最後真是啥也沒有了……」
七茜兒笑著點頭說︰「是,少算計能活大歲數。」
「明兒我尋你江女乃女乃去,給她念兩卷超度超度……其實,你江女乃女乃也不喜歡她心眼多。」
「……好。」
那是你沒少給人家添小話!
老人家今日感慨特別多,也不等七茜兒迎合什麼話,她就自己在哪兒回憶,都是隨大軍那會子的事情。
人家摳唆大半輩子了,今兒還真是舍得,這不是套一層老衣的事兒,人死了,身上得給帶點什麼東西,老太太便拿紅繩穿點銅錢給做老陶太太做腰帶。
「這些都在衣裳下面,鬼差爺看不到,就是她的私房錢了……從前她就說我好強,不容人,還在外沒少敗活我瞎話,哼!她跟這個可是關系不錯的。」
老太太指指喬氏從前住著的隔壁方向:「哎,人家好的恨不得兩家合一鍋吃飯了,可昨兒老陶太就咽氣了,那邊門板子都卸下來了,老陶太太都躺的板正的,也不見她來添把紙,這人好壞得遇事考驗,你說是吧?茜兒?」
七茜兒恍惚下點點頭︰「恩,可不是,從前高嬸子,萬嬸子她們也跟老陶太太吵過嘴,老陶太還說萬嬸子是小心眼,萬嬸子看她巴結吏部巷的,還看不慣來著,可人昨兒就上門幫著理事打雜了。」
老太太伸出手指︰「可不是,你萬嬸子最少都給了十貫呢,她們啥日子?一枚一枚嘴邊扣下來的錢兒,都是守死人寡活人寡的,男人靠不住,就租個房賣個水,平日肉都舍不得吃一口,跟咱家那是沒法比,是吧!」
七茜兒點點頭,想笑笑不出。
老太太說話就這樣,喜歡拿現下家里的富貴去踩踩別人,也不當著外人踩,就回來嘀咕幾句。
從前七茜兒听到這話,肯定會譏諷幾句,可周繼業戰死左梁關了,泉後街陳大勝他們也躲不過,卻又去了……難不成泉後街的男丁欠了左梁關麼?
七茜兒不想說這,便岔話問老太太︰「女乃?」
「啊?」
她明知故問道︰「您說,為啥有停靈三日,七日的講究,為啥家里沒了人,要卸下半塊門板,把尸首放門板上啊?」
老太太正在給第四套衣裳收腰,听到這話一愣,想起七茜兒是個沒娘的,她太太也不會跟她說這些事兒,便耐心教她道︰「這事你都不知道?有的人死了吧,這魂魄要去閻王爺那邊報道,可他是個好人那,有時候閻王老爺開恩就讓他們回來了……」
七茜兒假意驚愕︰「回來了?死人還能回來啊?」
老太太舉起紅線盤繩子。
「那可不,咱身邊就有這樣的人啊!從前咱老家隔壁那村,哦,就你姜竹山那邊伯爺爺高粱他媳婦的娘家姑姑……」
七茜兒懷孕便傻,有些搞不清這個糊涂關系,然而這些人,這些事兒,這些祖輩的關系,在老太太心里那是丁點都不會亂的。
她就低頭邊做活邊說︰「按輩分,你得喊人家一聲老姑女乃女乃,那老姑女乃女乃小時候可淘氣,杏兒才掛點黃,她就爬了個高枝,一下子沒抓好就掉下來斷了氣,好麼!他爹咬牙賣了兩只羊給她換了個薄皮棺材,這人還沒裝進去呢,就在門板上放了一夜,第二天太陽老爺一出來,嘿!活了!」
七茜兒真愕然了︰「真活了?」
老太太點頭︰「啊,活了啊!這樣的事兒多了,老從前還就是死了就地埋,可是遷墳的時候呢,再打開棺材~就看那棺材蓋兒被指甲抓的那是,嘖嘖……後來老人話說,人死了別入棺,就放在門板上等閻王老爺判一下。
你若是大善人那~就能再活,你要是確定死了,那也七日上回來瞅瞅子孫後代,那外面的看誰家缺了半扇門板,就知道這家死了人唄,有些老規矩還是很有道理的……」
老太太這話沒說完,院外便有婆子隔著窗戶跟七茜兒說話道︰「四女乃女乃,陶家二女乃女乃打發人去咱院借鍋具呢……」
鍋具這東西若是在鄉下,一般是五百戶的村子最少也得預備三套,每套最少有大鍋兩眼,中鍋三眼,粗瓷碗碟五百個,筷子若干……簡而言之就是婚喪嫁娶吃大鍋飯的器具。
像是泉後街這地方,有點辦法的人家都會預備一套甚至兩套。
七茜兒好奇便隔著窗戶問婆子︰「她家預備上灶了?」
她還以為老陶太太的滿門冤家,就不給她辦了。
那老太太絕的很,知道自己快死了才想起貼補閨女,真就把全家都招惹了。
婆子回話道︰「回女乃女乃話,她家四爺回來了。」
哦,怪不得了,人家兒子回來了呢,這就得把喪事操辦起來了。
要七茜兒說,誰都有理由恨老陶太太,偏有個人不是個東西,便是狀元他娘張氏,從前全家貼補的可都是她兒子。
這會子裝聾作啞的,真讓人看不下去。
若不是人家兒回來,呵呵,張氏才不舍得出來借灶具,他家是兩白事,老三還是橫死外鄉的,這灶具使喚完是要花錢請神婆清理的,那麼大一堆最起碼也得三五貫呢。
老太太頭都沒抬說︰「今兒什麼也甭計較了,左鄰右舍,又是從前的交情,咱寬裕就都給她家預備點使著,好歹讓她體面去了。」
七茜兒點點頭,便對窗戶外道︰「去找吉祥家領牌子,讓她預備幾石雜糧,鹽,再跟莊子里打個招呼,這幾日送點春菜,再牽四只羊送去……」
老太太不提醒,七茜兒也忘記了,實在是時間太久,那會子萬念俱灰渾渾噩噩,大勝沒了她也沒錢,那喪事兒甭管遠的近的,一如今日,就連唐家都伸手了。
朝廷賞封的聖旨,那是喪事第七天起靈的時候才到的。
那婆子小跑著去了,老太太就挺難過的說︰「那張氏從前我就看她不好,那是心里住著八個鬼的玩意兒!要說心里端正的,還是黃氏,就可惜了,她男人跟她老公公一般的沒良心,她也沒生個兒子防身,婆婆更看不上,啥苦的累的都是她們娘母的事兒,老陶太這段時日身上一點沒味兒,我去看的時候,也是人家黃氏伺候著……嘖!看,這一蹬腿……」
這話又沒說完,門子進來隔著窗戶道︰「老太太,四女乃女乃,陶家四爺在外面跪著呢。」
老太太微楞,便問︰「不是報過喪了麼?」
門子語氣有些猶豫道︰「小的不知啊,陶四爺來了就跪那了……」
七茜兒想動,老太太就指著她罵道︰「你動啥,我去看看,你可不敢出去啊,好嚇到你肚子里的……」
七茜兒模模肚子,再抬頭老太太已經利落的出去了。
陶繼宗不知道自己怎麼回的燕京,主將胡亂指揮,縣尊連夜帶家眷開右城門私逃,剩下他跟哥哥傻,臨時組織了人迎戰,卻不想那坦人一滴血沒流就從右城門進來了。
接著,便是屠城!
漫天火光,滿耳朵都是淒厲的慘叫,滿地尸首,地獄血池子里泡著左梁關,他就殺紅了眼楮,最後也不知道砍的是什麼。
後來就胳膊沉重的刀都抬不起了,若不是哥哥以身護之,若不是當初離京得貴人的幫助弄到一副上等甲冑,他早就死了。
他把哥哥草草燒了,撿了骨頭背著壇子約了幾個幸存兵卒,一路跟著坦人,數他們的馬,數他們的刀,數他們的營帳數目,等記錄好,他便背著壇子回京。
這一路他渾渾噩噩,也不知疼,也不知餓,反正就稀里糊涂回來了,的虧……他得貴人相助,出京還得了好馬早早藏在左梁關附近的老廟,這才有了工具回京。
御前回話,再從燕京趕回家,娘就穿著一套單薄的衣裳,身上蓋個滿是補丁的單子躺在光門板上了。
從此,他就是沒爹沒娘的崽兒了。
大嫂在哭,二嫂看到他眼神一直躲,還抱怨出一堆的委屈,他這才知道妹妹都嫁了。
三嫂抱著三哥的壇子不撒手,而自己那個沒出息的媳婦兒,就躲在屋里不露頭。
母親什麼樣子他心里清楚,他拿全家婦孺供養陶文通這個傻子,老太太白疼他一場,他卻只會木頭一般的跪著,竟什麼辦法都想不出。
自己一怒之下,就把他打了一頓。二嫂要跟自己拼命,說的話很難听。
正鬧騰著,泉後街一幫子外人家的老鄰居,老嬸子紛紛上門幫襯,再看看自己家這一群,陶繼宗就萬念俱灰。
家里沒錢,他只好來親衛巷舍了臉借。好歹,母親還有哥哥下葬,也得有副棺木吧。
他捂了一下肩膀吸氣,鎖骨之下的傷口至今還沒愈合,還是昨晚進宮面聖,陛下命人給他上的藥,皇爺讓他回來先安葬哥哥,誰知……娘竟也去了。
他沒哭,真的,也不咋難過,這段時日,看了多少死亡,一個左梁關五六萬人口的縣城都被人屠了,娘沒了,他也是一滴眼淚都流不出的。
「孩子啊,你咋跪這兒了?」
陳家老太太被人扶著來到面前。
陶繼宗不想哭,反倒苦笑著給老太太磕了三個流血的響頭。
老太太大驚道︰「你,你這是作甚?」
陶繼宗抬臉看著老太太道︰「老太太,我借錢來了,我哥沒了,娘也沒了,家里一文都沒有了……我不是東西,還沒出息……」
他左右開弓打自己的臉,最後掙扎道︰「老太太,我,我想跟您借個大錢,想,想給我哥,給我娘,買一塊地方,再買兩口體面棺材好下葬……我本想跟孟大人,成大人那邊說的,可,他倆押運藥材去了,我……我~我實在沒法子了……」
他說完又是三個帶血的頭。
「大錢?」老太太愕然片刻,卻意外的點了頭道︰「你,你這孩子!可別這樣,你家出了這般大的事情……嗨,我跟你羅嗦這個干啥,你娘還那邊涼著呢,你就說你要多少!」
老太太實在沒大錢的概念。
陶繼宗心里冷靜的盤算了一下,抬頭大聲說︰「辦喪事一百貫,我哥,我娘棺材帶墳地,我就想著~咋也得二百貫,我借三百貫。」
「行!」老太太沒半點猶豫,也不用人扶著,轉身就顛顛進了屋子。
沒一會子,老太太帶著三婆子,抱著三包袱出來了。
出來看他還跪著,就趕忙讓他起來︰「哎呦,你在邊關吃那麼大的罪,好不容易逃生回來,一場喪事半條命,你跪這冷地作甚?」
說完,老太太讓婆子先把銀包捧給陶繼宗。
「你開一回口,也不急還我,我有用的呢!這是三百五十兩,而今街里錢鋪一兩銀一千三百錢,你可別換少了吃虧,給你多拿些,手頭寬裕使著,這人也不委屈。」
陶繼宗吸吸鼻子,抱住銀包點點頭。
那婆子又捧了倆大包過來,老太太就拍著包袱說︰「這包是鋪棺的被褥枕頭,都是沒用過的,你娘一套,你哥哥用一套。」
陶繼宗張張嘴,嘶啞的啊~了一聲。
老太太點他︰「可有你嚎的時候呢!七天呢,你省了力氣吧!這包是我給自己預備的六層老衣老鞋,你便不來,我今兒也是要過去的。適才我在家還給她改著呢,回去你看哪不合適,就讓你媳婦引幾針,你娘好強一輩子,她屬實不容易的。
人一輩子一生一死,人家爹媽當寶貝一樣接來人世,仔細嬌養最後給了你家,伺候了你老周家上上下下一輩子,好歹也體面還人家爹媽手里,讓人暖暖和和的走,難不成?你還指望你爹那個喪良心的跟她合葬去?你知道怎麼打墳兒窩了麼?」
老太太瞪著陶繼宗問。
陶繼宗一下就懂了,立刻點頭道︰「知道,打獨墳,我娘也不稀罕跟誰一起躺著!老太太,我都改了姓氏了,而今我姓陶了。」
他這麼一說,老太太徹底高興了,就拍著巴掌說︰「嘿!這下好了,你是個有良心的,你給你娘披麻戴孝,供奉老陶家香火,你娘這輩子就沒白受罪!」
老太太伸出手,讓陶繼宗扶著往陶家走。
「得了,我跟你過去吧,你家那些……就沒個頂用的。」
一邊走,她一邊慢條斯理跟陶繼宗說︰「也不怪人家,你娘對人家不好!這是報應!」
陶繼宗面目扭曲的點頭。
「賬房找個自己人看著,你要手頭沒人,就我這邊給你尋一個,孩子,我借你錢,你就看緊點兒,不是我摻和瞎話,誰家都一樣的!老人沒了~家就散了,這錢可得你還呢!」
「哎,我知道了。」
這兩人還沒到巷子口,便听到家門口一陣喧嘩。
兩人住步一看,卻是街面上,五十上下的一老頭兒,正被七八個泉後街的老婆娘按在地上霍霍呢。
這老頭翻滾怒吼︰「這是老子的婆娘死了!這是老子的家!老子憑啥不能進?」
嗓門最大的楊氏掐著腰怒罵道︰「呸!你個喪良心的老無賴,你當我們不知道呢!陶臘梅要臉她不說,哼,休書你都給了多少年了,你家?你婆娘?胡說八道什麼,你當我們泉後街的是好招惹的,我呸!」
她說完挽起袖子,掐著腰到門口的棚車邊上一掀簾子,車里坐著一三十多歲,面目憔悴摟兩個不大孩子的婦人。
「呦?這是誰啊?賤人還是賤妾?」
「我可去你祖宗三代的吧!」
力氣最大,打的正過癮的呂氏一看這婆娘,手底的大巴掌就更重了。
泉後街兩類寡婦,一類男人真的死了。另一類,就是男人在任上納了妾,也不回來,也不管家的守活寡的。
大家都憋了一口氣,好不容易逮住一個上門的,不打他打誰啊。
這邊死了人了,娘家人為難下咋了?
陳老太太年紀大了反應不過來,她就問︰「這誰啊?」
陶繼宗雙目充滿了仇恨,牙齒咬的咯吱作響道︰「我,我也納悶呢,他不是在外地麼?那是我爹……」
他這話還沒說完,老太太便怒吼起來︰「我可去你祖宗八代祖宗的吧!你還敢來?你個臭無賴,你也敢到門上欺負死人?你當陶臘梅沒有娘家人呢……老娘我還沒咽氣呢!」
一場戰爭,無數婆娘趕著車子相依為命,也是不拋棄不放棄的好些年,多少風里雨里互相攙扶,就剩一塊餅子,那也是一人一口延命!
這種感情旁人不會懂,以後也不會有了。
就這樣,堂堂朝廷誥命夫人,當朝郡王干娘,太後摯友,燒香團總領,六侯之女乃直接參與斗毆,大巴掌打的比誰都重,手疼了,她就托著婢僕的胳膊上腳跺吧……
等慶豐府衙門的差役過來,弄明白是誰後,就嚇的躲在一邊索索發抖,甭說勸架了,就話都不敢說,恨不得自己是個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