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已經黑了,可還有一半僧道都在外面。
「明日城門會早開,你們到時進來。」
一下放太多的僧道進城有些讓人頭痛,所以今天只是放了一半人進來。
城門緩緩關閉,那些僧道各自成群往回走。
城外就有安置他們的地方,卻是那些旅店。
有時候那些趕路的人錯過了開城門的時間,就只能在城外住一宿。
這些地方的住宿條件比不得城里,應急的居多……
不過出家人自然是不能挑剔環境的。
一行人拉開距離,前後趕到了京城外的那片繁華地帶。
街道寬敞,房屋整齊。
這就是城外。
隨著北方的平定,京城的安全形勢大好,所以漸漸的多了人口。
城內自然不能多住人,而且城里買房子的價格太貴了,還不如在城外。
朝中目前對在城中置業不怎麼鼓勵,主要是順天府在叫苦,說是城中人口日多,管理麻煩不說,各方面都有問題。
比如說每日的各種物資供應,還有治安管理。
林林總總,好在朝中的君臣都知道京城中人口太多的隱患,于是就把外地人進城置業的成本提高了不少。
然後城外自然就成了不二的選擇,漸漸的繁華起來。
一行人各自去找自己的歇息處。
城外有小吏在引導,這些僧道的食宿都被朝中包了。
「都是些大德,你也敢不打折?」
小吏們懶洋洋的和掌櫃打交道,威逼著他們降價。
至于降下來的錢,那自然就是他們的辛苦費。
掌櫃們倒也覺得合算,畢竟天都半黑了,今晚不會再來多少客人了。
小吏們得手了,于是就打起精神來。
「大師,請這邊來。」
「道長這邊,對,來這邊,千萬別混淆了,不然打架咱們可不管。」
一陣紛雜中,僧道們都老老實實地跟著去洗漱。
洗漱之後飯菜也好了。
主食是大饅頭,菜都是素菜,最多的是豆腐面筋之類的。
大家都趕了一天路,饑腸轆轆,所以聞到食物的香味,頓時一陣腸鳴聲。
那些僧道的頭領都低聲吩咐著,讓大家守規矩。
「這是京城,天子腳下,咱們來為太子殿下祈福就要心誠。心靜則心誠……」
外面傳來了馬蹄聲,很快。
有年輕的和尚和道士都忍不住探頭去看客棧外面。
「安靜!」
當著那些小吏的面,師長們自然是羞惱不已。
馬蹄聲在客棧外停住,隨後一行人走了進來。
掌櫃覺得今天活該自己發財,他迎了過去,見來的只有十余人,然後盤算了一下,覺得能安置下,就笑道︰「客人可是住店嗎?小店盡夠了。」
來人看了那些僧道一眼,說道︰「五間房。」
掌櫃心中歡喜,說道︰「有有有。」
「老爺,這里有房。」
僧道們把這里的客棧佔據了大半,這些人看來是順著找過來的。
外面緩緩走進一人,他看看僧道們,卻問道︰「沒進城?」
「檀越是……」
來人緩緩說道︰「在下世俗人,諸位在城外卻是在下的罪孽,多有得罪。」
幾個老和尚和老道士眼中多了精光,然後紛紛行禮。
「吃飯吧。」
來人去了樓上,稍後下來時,卻已經是沐浴過了。
「客人吃些什麼?」
「面條。」
那些僧道大多都吃好了,這十余人各自坐下,等著飯菜。
幾個吃完飯的小吏在剔著牙齒,說著蘑菇沒發好塞牙之類的閑話,目光在這十余人的身上轉動著。
吃了面條,那個被叫做老爺的男子起身去了外面。
「外面夜禁!」
一個小吏懶洋洋的說道,眼中多了警惕之色。
另一個小吏悄然走進了陰影里,然後消失。
那人說道︰「今夜不該禁。」
他當先出去,身後的十余人緊緊跟著。
二樓那些僧道都在看著,有人說道︰「這人在找死,等被那些巡夜的軍士抓到,又恰逢冊封太子的時候,多半是要被流放了。」
「剛才都提醒他了,可還要出去,可見是不把規矩當回事,那是自己作死,怪不得旁人。」
「少了個大人,多半是去通報五城兵馬司的人了。」
「城外是巡檢司吧?」
「不,听聞這邊以後還要修外城,所以還是五城兵馬司的人。」
「咦!那以後這邊可就大了,想想那外城要擴到什麼地方去。」
「……」
出家人不關注世事是不可能的,他們首先是人,其次才有了教派賦予他們的身份。
僧道!
「誰!站住!」
這時外面傳來了厲喝,那些年輕的僧道都躍躍欲試的想出去看熱鬧,卻被師長給呵斥了回去。
「伯爺……」
「是是是,小的定會注意這一段的巡查。」
外面的喧嘩起的快,消停的也快。
幾個老道在一起竊竊私語,然後出了客棧。
「居然是一位伯爺?」
「哎呀!剛才真是看不出來,你看他吃面條唏哩呼嚕的,和那些苦力差不多,哪像是一個伯爺的模樣。」
幾個和尚在一起商議了片刻,稍後就有三個和尚出了客棧。
這是什麼意思?
那些僧道都在看著,覺得師長們的舉動有些詭秘。
……
今夜的星光燦爛,空氣中傳來陣陣泥土的味道。
「知道這是什麼味道嗎?」
方醒問道。
剛被盤查了一番的一個道士愕然道︰「夜風的味吧。」
春風吹拂著,微冷。
方醒說道︰「春耕了,泥土被翻了起來,這是泥土的味道。」
兩個道士尷尬的笑了笑。
「興和伯,此次冊封太子殿下……以後會是個什麼章程?」
一個道士看著方醒問道。
那隊巡夜的軍士已經遠去,家丁們在周圍看似懶散的巡查著。
「你們是什麼章程?」
方醒反問道。
兩個道士相對一視,面色嚴峻的道︰「興和伯,我等在鄉野自然要導人向善。」
這話太過空洞,正好來了和尚,方醒就問道︰「方某只是長夜無眠,諸位大師這是為何?」
一個和尚近前道︰「可是興和伯當面?」
方某,伯爺,這些方外人就憑著這兩個就確定了方醒的身份。
所謂的方外,從來都不是真正的寧靜之地。
方醒點點頭,兩個和尚合十為禮。
「興和伯,明日我等就要為太子殿下祈福,為大明祈福,這是應當。歸程之後,我等自然會青燈古佛,只是不知以後……」
老朱家大抵是偏向道家的,所以給了龍虎山那家人真人的稱號,雖然沒給天師,不過相對于佛家來說,已經很是優待了。
不過隨著朱棣靖難成功之後,姚廣孝對宗教的影響力就顯露出來了。
慶壽寺的存在一直是個異數,大報恩寺的重建更是佛家重新出世的預兆。
可在朱棣的眼中,能幫助自己的教派才是好教派。
所以道家依舊靠著當初的主動投靠過的很滋潤。
不過佛家雖然不冒尖,可日子依舊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