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然房價漲了不少,購買剩下幾層的錢,對而今的李昊來說,算不了什麼。
旭陽冶煉廠一天賺的錢,買下商場綽綽有余。
鈔能力之下,不到三天時間,商場另外幾層就騰出來了。
招了二十四個退役軍人,替換原來的物業。
物業費太貴了,保安態度不是很好,李昊只好換成自己人。
「昊哥,想不到你這麼有錢。」蘇婷難以置信。
「買下這個商場,現金差不多用完了。」李昊說道。
「我找人弄個牌子。」周玉妍笑道。
「還得裝修一下。」李昊拿出手機,打了一個電話。
不到半個小時,建築公司的人就來了。
跟建築公司的人,說了一下要求,另外四層開始改造。
之後的十幾天,周玉妍忙著應聘老師。
周六的時候,李昊帶著王偉他們出海釣魚。
平時看一看工廠,或者去倉庫補點貨。
采購普通水果和海鮮的事,都交給王偉他們了。
夏天悄然而至,閑著無聊的李昊,打算提升一下自己。
在網上找了找,報名興市理工大學的成教學院。
興市離陳莊鎮只有三十幾公里,興市的理工大學,也是夏國重點大學。
他目前只有高中學歷,這年代,怎麼也得混一個大學文憑。
應屆無望,成教也行,去學校讀書,既能消磨時間,又能圓一下大學夢。
四十公里左右的路程,完全可以早上去讀書,下午回學校。
「我今年二十五歲,大學四年也才二十九歲。」
在網上找了些教科書,李昊開始復習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外語。
或許是吃了不少異果,他的精力和記憶力,都提升了很多。
高中畢業距離現在,已有六七年時間,課本上的很多東西都忘了。
為了跟上學習進度,李昊整天都在看書。
僅用了一個多月,他就搞定了小學、初中、高中的課程。
交錢辦手續,李昊成為興市理工大學成教院大一新生。
理工大學離舞蹈學院沒多遠,距離他在麗苑小區的房子更近。
有房有車位的情況下,李昊沒有再去買房買車位。
要想在興市買車位,就得先買房子。
自從去年開始,想在興市買房,必須擁有興市戶口。
國都、興市的戶口,申請難度越來越大。
之前他的戶口,一直掛在孤兒院,而孤兒院早就淪為歷史了。
在陳莊鎮買房的時候,他就把戶口遷到了陳莊鎮。
幾天後,李昊坐車前往麗苑小區,隨後徒步走向理工大學。
為了多學點東西,也為了消磨時間,他讀的月兌產。
成教大概分為月兌產,半月兌產,函授。
月兌產類似應屆生,周一至周五上課,每天六七節課。
半月兌產的上課時間要麼是周末,要麼是晚上,簡單來說,不耽誤工作。
函授就更簡單了,報名繳費去學校,考試去學校,其余時間,用不著去學校。
「空手不怎麼合適,買個背包。」
看了看四周,李昊走進一家箱包店,買了一個三十幾塊錢的背包。
來到教室,找了個靠窗的位置坐下。
「年齡大的四十幾歲,小的十八九歲。」
拿出手機,李昊自顧自的上著網。
「李哥,你也在這里?」杜志遠雙眼一亮,快步走了過來。
「沒考上?」李昊若有所思,對方是水果店的常客。
「成績差了點,二本都沒考上,三流大學不想去,就來讀成教了。」杜志遠言罷之後,問道︰「李哥,你也是這個班的?」
「嗯,我只有高中文憑,想深造一下。」李昊一本正經的說道。
「也是,這年代,沒有一個大學文憑,都不好意思出門。」杜志遠感嘆道。
「住在這邊,還是每天回去?」李昊問道。
「我住親戚家。」杜志遠說道。
「我每天都要回鎮上,你要是想回去,跟我說一聲。」李昊說道。
「你開車過來的?」杜志遠問道。
「我坐車過來的。」李昊說道。
一個又一個同學相繼走進教室。
半個小時後,一個五十幾歲的女人走向講台。
「大家好,我姓楊,全名楊麗,接下來的四年,我是你們的輔導員。」
中年女人拿起一支粉筆,在黑板上寫下自己的名字。
放下粉筆,點了點人數,楊麗笑道︰「六十八人,全部都來了,很好,接下來,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自己,就從第一排開始。」
「同學們好」一個三十多歲的青年站了起來。
「到台上來。」楊麗示意道。
「大家好,我叫陳飛,今年三十三歲,之前在一個廣告公司上班」
「大家好,我叫張維,今年二十九歲,之前做過銷售,曾經創下」
「大家好,我叫趙靚,今年二十一歲,來自」
「老師好,同學們好,我叫李昊,今年二十四歲。」
「老師好,同學們好,我叫杜志遠,今年十九。」
六十八人介紹完,一人交了一百班費,第一節課就結束了。
第二節課發書,一人領了七本教材,五本練習冊。
把書往背包里面一塞,李昊前往走廊,來到樓梯口抽煙。
走廊上不但沒有貼禁止抽煙的標識,還擺了不少煙灰桶。
成教的學生,年齡小的也是高中畢業,年齡大的四五十歲。
學校弄成教院的目的,無非是為了創收。
成教學生之中,難免有些煙民,再加上某些老師要抽煙。
「抽一根?」李昊拿出一包煙。
「李哥,你怎麼抽十塊錢一包的煙?」杜志遠問道。
「習慣了。」李昊說道,以前工資太少,只抽得起十塊的煙,現在不缺錢了,但他習慣了十塊錢一包的煙。
「這煙抽著還不錯。」杜志遠抽了一口。
鈴聲響起,眾人回到教室。
上午兩節課結束,三三兩兩的走向食堂。
辦卡充錢,刷卡打飯,填飽肚子,李昊漫步校園。
「早知道帶個茶杯來。」
路過校園超市的時候,李昊買了一瓶冰綠茶。
下午三節課結束,班上組織聚餐。
李昊拿出手機,給周玉妍打了個電話。
葷素隨意,人均二十五,啤酒飲料另算。
此次聚餐的消費,都使用班費。
小學、初中、高中的班費,幾乎都是買東西的。
大學的班費,主要用于聚餐、搞活動。
一頓飯下來,同桌的幾個人,李昊算是熟悉的。
有人吹噓自己以前怎麼怎麼樣,有人炫耀自己會炒股
吃菜喝酒的李昊,充當一個忠實的听眾。
他來理工大學讀書,還有一個近水樓台先得月的目的。
理工大學的老師和學生之中,有他需要的人。
研發組想要發展,需要外物和人才。
外物也就資金、設備、原材料,他現在就差一些人才。
「李哥,你的水果店,一天能賺多少?」杜志遠問道。
「除了工資和成本,只夠生活費。」李昊說道。
「我看你那水果店的生意那麼好。」杜志遠明顯不信。
「陳莊鎮只是一個鎮,普通水果賣價便宜,精品水果進價貴,你覺得能賺多少錢?」李昊似笑非笑的問道。
「那倒也是。」杜志遠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