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掘開黃炎河花園口與黃壺口段,這並不完全是戰英想出來的。

在李鐵蘭的兵書里,就記載過此類的滅絕人性的戰略戰術。

當年天界兩路大軍,行軍迅速,在人間大軍還沒有完全反應過來的時候,就已經擊破娘子關與山海關,兵鋒直指中原內月復。

當時李鐵蘭為了給中原防線爭取時間,制定了掘開黃炎河堤的戰術。

但是,這個戰術當年卻並沒有實行。

主要原因,就是邪神的極力反對。

最終是李鐵蘭妥協了,放棄了掘堤計劃。

而放棄這個計劃付出的代價,就是朝廷最精銳的兩千六百萬鐵甲軍,幾乎全部葬身在了黃山與九華山。

最後李鐵蘭依靠揚子江天險,才堪堪擋住了天界進攻的步伐,將戰爭拖進了冬天。

而當年若不是邪神阻止李鐵蘭掘堤,人間最精銳的鐵甲軍團,就能有充足的時間構築防御工事,而不至于匆匆迎戰,以至于近乎全軍覆沒。

至于當年邪神在意的黃炎河中下游的幾千萬無辜百姓,這些百姓並沒有因此獲救。

天界大軍輕松渡過黃炎河後,就分兵一百多路,四處屠村滅城。

魯地,中原,晉中三地的近六千萬的百姓,近乎全部被天界戰士所屠殺。

而當時也是五六月的時間,正是中原大地麥子成熟收割的時候。

天界輕松接盤,獲取了大量的糧草。

這也是天界之所以能在人間堅持六十七年的原因之一。

戰英不會犯下當年李鐵蘭心軟的錯誤。

只要他上位,只要他掌權,那時不論是誰,都改變不了他將施行的掘堤計劃。

犧牲一萬萬人,能保住六萬萬人,戰英覺得這筆買賣不論怎麼做都是劃算的。

不過,他也清楚,一旦掘開黃炎河,不論是誰,不論浩劫的結局如何,此人都將背上千古的罵名。

有內侍疾跑過來,讓趙士御與戰英去太和殿。

二人剛到太和殿門口,玄嬰與李子葉已經走了出來。

看到戰英。

李子葉皮笑肉不笑的道︰「小英子,你的官職下來了,進去听封吧。」

戰英的心沉了下去。

在太和殿里听封,而且還是在大晚上的,那皇帝陛下給自己的官職,就絕對不可能是天下兵馬大元帥。

大元帥乃三軍統帥,需要司天鑒的人選定良辰吉日,皇帝陛下率領文武百官,在太廟封禪祭祀,然後由皇帝陛下親自宣讀詔書,戰英跪在太廟前接龍旗,金劍,玉印,虎符,王節。

絕對不是在太和殿草草的宣讀聖旨那麼簡單。

來到太和殿,文武百官立于兩側,高高在上的龍椅上,端坐著一身五爪金龍袍服的真龍天子。

一個年邁的老太監手持聖旨,出班道︰「戰英接旨。」

戰英單膝下跪,道︰「戰英在。」

老太監打開聖旨,尖細的聲音在殿中響起。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浩劫降臨,此乃人間生死存亡之秋也。幸得昔日軍神李鐵蘭公主傳人降臨人間……」

接下來洋洋灑灑的幾百字,先是夸贊李鐵蘭公主一番,又是夸贊戰英一番。

最後,老太監道︰「天界大軍進犯遼北,著戰英任遼北道行軍大總管,總領遼北二十六州,遼東四國,草原蠻族等一切軍政事宜。

另著蓬萊,扶桑,北疆四十七異族,及東海艦隊,渤海艦隊,皆歸戰英節制。

望爾等率領遼北之地三千萬將士,浴血奮戰,擊退來犯之敵,守護……」

後面的話,戰英都沒听到了。

他心中無語至極。

自己信心滿滿的來到京城,是來做天下兵馬大元帥的。

本想著自己是李鐵蘭的傳人,還有玄嬰與李子葉出面,此事已經十拿九穩了。

哪成想啊,最後確實給自己掌握兵權了,卻不是大元帥,而是什麼遼北道行軍大總管?

朝廷什麼時候設有遼北道的?

遼北大漢確實戰力超強,但是,這些漢子,早就編入了正規軍,現在駐守在山海關。

留在關外的,無非就是一些老弱病殘。

現在山海關已經關閉,遼北大地成為了天界鐵騎的後花園。

在長白山與貝水河一線,確實有一些反抗者組成的軍事聯盟。

但那些人,只是人數嚇人,號稱有一千五百萬。

其實近乎一半都是娘子軍與女圭女圭軍。

還有啊,讓自己節制北疆四十七異族,扶桑,蓬萊,東海艦隊,渤海艦隊……

這又是什麼鬼啊?

北疆異族誰不知道只听命于西域魔教?

蓬萊與扶桑孤懸海外。

蓬萊還好,距離遼北不算遠,可是蓬萊人少啊,滿打滿算也就百十萬人口,這十年來,已經被朝廷征光了,就剩下了幾十萬老弱病殘。

扶桑人口是多一些,可是扶桑太遠了啊。

就算扶桑的神皇能听自己的話,派遣士兵前往遼北助戰,但又能派幾個人呢?

扶桑十年前就已經向中土輸送了五百萬士兵,听說他們連山里的野人都抓來當兵了,根本不可能再提供新鮮血液了。

至于東海與渤海兩支艦隊……

能听自己的號令就見鬼了。

就算真的听從自己的命令,自己也不擅長水戰啊,總不能讓這兩支艦隊的幾十萬士兵離開戰艦來到陸地上與敵人作戰吧。

遼北失陷已經是定局,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怎麼將遼北境內的士兵,百姓,糧食物資給轉移出去。

而不是派自己進入遼北和天界大軍死磕。

今天一整天,朝堂上討論的話題,都是自己該不該做,有沒有資格做天下兵馬大元帥。

忽然將自己一桿子捅到遼北,這讓戰英瞬間意識到,這個決議,並不是皇帝陛下下達的,而是來自西南邊陲的那座山峰。

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

皇帝陛下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兒,宣布了自己是遼北道行軍大總管,這個燙手的山芋,自己不想接也得接。

戰英只能領旨謝恩。

然後道︰「陛下,末將有一個請求。」

皇帝道︰「講。」

戰英道︰「末將初掌大軍,恐力不從心,所以末將想從玉門關抽調幾個將領前往遼北協助末將。」

皇帝道︰「十萬兵帥不行。」

戰英搖頭道︰「都是一些百夫長,十夫長,沒有十萬兵帥。」

皇帝同意了戰英的要求。

他本來以為戰英想要的是曲九原,所以說出十萬兵帥不行。

既然是幾個十夫長百夫長,那就沒什麼問題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