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552章 鐵哥獻計擒乃顏

忽必烈接受了他的建議,于是諭令左丞李庭等人帶著漢軍,充當前鋒。到了撒兒都魯地方,見前面塵飛沙起,知道是叛兵到來,便下令布陣,列馬等待。乃顏軍隊號稱有十萬,前哨的頭目名叫塔布台,隨後的頭目名叫金嘉努。乃顏自己率領中軍,疾馳而來。忽必烈麾軍與他們交戰,廝殺了一日,不分勝敗。天晚的時候,雙方各自收兵。

次日,忽必烈督軍再次挑戰,乃顏堅守不出,忽必烈只好回軍。兩邊相持數日,彼此沒什麼動靜。司農卿鐵哥向忽必烈獻計道︰「乃顏不肯出戰,分明是有意屯兵,也想等待我師疲勞,才來邀擊。我們如果和他相持,正中了他的詭計。現在請求布下一個疑陣,以攪亂敵軍之心,令他自行退去,才可用奇兵制勝。」忽必烈變問如何設計?鐵哥附耳道︰「如此如此!」忽必烈大喜,依計行事。

乃顏雖然堅守不出,但是每日派人偵探元軍的情況。一天夜里,他得到偵騎的報告,說是忽必烈坐著胡床,張著大蓋飲酒,態度很是從容,旁邊還有大臣陪著,很是閑適,莫非準備長期駐扎不成。乃顏忙與塔布台等人商議,塔布台說道︰「忽必烈如此閑暇,一定是兵糧足夠。我們如果和他長久相持,反而受他牽制。我們不如連夜退去,回去據險扼守罷了。」乃顏听了他的話,也因而心動,便令部眾悄悄退走。部眾得了命令,巴不得立即回去,頓時收拾行裝,全營頓時忙亂不堪。

此事卻被李庭探知,當即請求忽必烈發令。他帶著十多個敢死之士,拿著火炮,連夜進入敵陣。乃顏的部眾正要退走,不料炮火射入,聲如震雷。到了此時,大眾無心戀戰,當即一哄兒逃散。李庭于是率領漢軍奮勇追擊,接著玉昔帖木兒所領的蒙古軍也隨即出來追殺,如虎逐羊。

漢軍一向被蒙古軍隊輕視,因此格外猛厲,要顯一些威風。蒙古軍見漢軍奮勇,自然也有了爭功的思想,顧不得什麼情誼。何況此時已得勝仗,于是樂得乘勢追趕,殺個爽快。乃顏的部眾確是晦氣,走到東邊,遇著漢軍。跑到西邊,就踫著蒙古軍。加上黑夜迷濛,分辨不出道路高低,就是幸免于鋒刃,也因心慌腳亂,隨地亂倒。

塔布台受傷而死,金嘉努不知去向。乃顏抱頭亂竄,逃了數里。他擔心被元軍趕上,氣喘吁吁地縱馬急逃。不料道路崎嶇,猛覺得一聲崩塌,他的坐騎陷入了泥淖中,將乃顏掀翻地下。他的殘眾只管自己逃命,那管他的死活。于是元軍追到,將乃顏生擒活捉。叛逆不道的罪犯,自然不能保全性命。他被梟首以後,還要被分尸。

忽必烈班師而回,很快到了燕京。忽然遼東宣慰使塔出飛馬上奏,說是乃顏的余部失都兒等人進犯咸平,請求朝廷迅速派出援軍。忽必烈于是令皇子愛牙赤領兵萬人,疾馳去增援。當時咸平東北一帶的人,大

多數和乃顏有勾結。塔出恐怕他們蔓延,急忙帶領麾下十二個騎兵,星夜前去。他沿途征集了數百人,直抵建州。剛好遇到失都兒的前軍,約有數千人,頭目上大撤拔都兒,來攻塔出。塔出毫不畏怯,當先沖陣,麾下數百人,也各自為戰。他們以一當十,把大撤拔都兒殺退。

塔出兩次中箭,仍然指揮自如,和沒有中箭一般。忽然他得到偵報,叛軍從小道西出,準備襲擊皇子愛牙赤的軍隊。于是他又調兵一千名,繞道攔截。到了懿州附近,與叛軍帖古歹所部相遇。兩陣對圓,只見幀古歹手拿旗幟,指揮眾人,意氣揚揚。塔出張弓搭箭,颼的一聲,羽箭穿入敵陣,不偏不倚地射入了帖古歹口中,頓時墜馬身死,余眾不戰自潰。

塔出趁機追到阿爾泰山,方才收兵。他到了懿州後,百姓焚香羅拜道旁,涕泣說道︰「非宣慰公到此,我們都沒有活命的機會了!」塔出急忙下馬,安慰道︰「今日我們逐走叛軍,上賴皇帝洪福,下賴將士勇力。我有什麼功績,有勞你們如此敬禮?」他于是遂慰諭眾人,令他們回去;一同時上奏告捷。忽必烈大喜,當即下詔嘉獎,賞他明珠虎符,蒙古兵萬戶,皇子愛牙赤也引軍而回。可是乃顏的殘部,依然沒有被殲滅干淨,海都又屢次進寇和林。于是忽必烈令皇孫鐵木耳、右丞相伯顏,出鎮和林。

這乃顏的余部頭目是火魯孫及哈丹等人,經常攻掠邊郡。經過皇孫鐵木耳北巡,派遣都指揮土土哈等人擊破了火魯火孫,又戰勝哈丹,收復遼左,設置東路萬戶府,至此西北才稍為安定。哈丹雖然屢次擾邊,都被守兵擊退。海都屢次進寇和林,伯顏還沒有出發。忽必烈就命皇孫甘麻剌,他是鐵木耳的長兄去征討。他會同宣慰使怯伯等人一同攻擊海都,又命土土哈移軍接應。

怯伯表面服從甘麻剌,暗中卻和海都勾結。大軍到了航愛山的時候,怯伯就帶著海都的部眾,來攻擊甘麻剌,把他困在垓心。甘麻剌左沖右突,卻不能月兌身,心中焦急萬分。幸好土土哈率軍殺到,突入圍中,把甘麻剌救了出來。土土哈令他先走,自己率軍斷後。敵任不肯放棄,都跨馬追來。土土哈挑選精銳士卒,在山中埋伏。等追軍靠近,先與他們交戰,然後假裝不敵敗走,引誘敵軍進山。接著令伏兵一律殺出,敵兵月復背受敵,幾乎敗潰。敵軍辛虧人數眾多,分隊抵敵。雙方大殺了一場,敵軍究竟有輸無贏,只好奪路逃去。

忽必烈得到報告,又商議親征。忽必烈率軍到了北方,土土哈來見。忽必烈慰諭他道︰「從前太祖經營西北,與臣下誓同患難,曾經飲班珠爾河流水,作為紀念。今日得卿,不愧古人。卿多努力,不要辜負了朕!」土土哈大喜拜謝。海都听說忽必烈親自來到,不戰而退。

忽必烈班師回朝之後,福建參知政事抓住了宋朝舊臣謝枋得,送到燕京。謝

枋得字君直,信州弋陽人。謝枋得由母親桂氏教養,自幼穎悟,每次看書,五行一齊看下來,過目一看,終身不忘。他好說直話,一與別人論述古今治亂的國家大事,一定是掀起胡子,抵著幾案,跳躍自奮,顯得很激動的樣子。

寶祐四年,他與文天祥同科中進士。謝枋得對策時,嚴厲地攻擊丞相董槐與宦官董宋臣,本意希望擢升中進士甲科,到公布考生名單,考中乙科。他被任命擔任撫州司戶參軍,隨即棄職而去。次年復試教官,中兼經科,擔任建寧府教授。

吳潛宣撫江南東、西兩路,命他擔任干辦公事。寶祐六年,蒙軍大舉攻宋,謝枋得被朝廷任為禮兵部架閣,負責招募民兵,籌集軍餉,保衛饒、信、撫三州。謝枋得變賣家產,八方奔走,經他多方籌措,共招募得民兵一萬多人。

景定五年,他在建康當考官時,丞相兼樞密使賈似道奉幣向蒙軍求和。此時蒙古大汗蒙哥剛死,內亂發生,忽必烈答應了條件,率蒙古軍北撤去爭奪王位。蒙軍剛撤,賈似道就開始行打算法,誣陷各地抗蒙將領貪污軍費,逼他們破產賠償。謝枋得極為憤慨,對時局失望至極,便以賈似道政事為題,言「兵必至,國必亡」。指出賈似道「竊政柄,害忠良,誤國毒民」。

漕使陸景思抓住這件事,送上文稿給賈似道。賈似道則以謝枋得居鄉不守法紀、起兵時冒領使用科降錢,又誹謗他,追奪兩官,貶謫興國,直到咸淳三年才被放回家鄉。此後,他隱居弋陽的家中,沒有出仕。這期間,他閉門講學,向弟子宣傳愛國思想,並鄙視權貴,足跡不入豪門。

咸淳三年,朝廷赦免謝枋得,允準他回居鄉里。他應吳潛征闢,組織民兵抗元。元將伯顏率元兵大舉攻宋,降將呂文煥引元兵沿長江東下攻佔鄂州、黃州、蘄州、安慶、九江。凡是他的親友、部下都被誘降而獻出城邑,屯駐建康。謝枋得與呂師夔友善,應詔上書,以一族人舉保呂師夔可以信任,希望分給沿長江諸屯兵讓他統帥,以他為鎮撫使,使之行程成功,又親自到江州會見呂文煥與他議論。朝廷同意,令他沿長江以察訪使的職務成行,正當呂文煥北歸而去,沒有見到他就返回。

謝枋得以江東提刑、江西招諭使的身份擔任信州知州。呂師夔與武萬戶分別平定江東一帶,謝枋得以兵擋之,派前鋒喊道︰「謝提刑來了。」呂師夔的軍隊馳到軍前,用箭射謝枋得,箭頭射到馬前,謝枋得逃入安仁,調淮士張孝迎戰團。箭射完了,張孝揮動雙刀殺死了一百多人。

左丞相留夢炎棄職逃跑,兵部尚書呂師孟降元,其他不少封疆大臣和前線將領也紛紛投敵,大片國土淪陷。謝枋得親自率兵與元軍展開了一場血戰,因孤軍無援而失敗。元軍佔領臨安,將宋恭宗、太後全氏、太皇太後謝氏俘往元朝上都。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