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543章 蒙古軍勢如破竹

宋廷命王爚為平章軍事,陳宜中、留夢炎為左右丞相並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陳宜中字與權,溫州永嘉人。陳宜中年少時,家貧如洗。曾經有一個商人推算他的生辰,認為他將來必定大富大貴,于是把女兒許配給他。進入太學之後,陳宜中寫的優美文章,得到了許多飽學之士的贊譽。作為太學生員,他為人正直,關心時政。

寶祐年間,丁大全和權臣盧永升、董宋臣拉鄉鄰關系,被宋理宗寵幸,不久便擢升為殿中侍御史。丁大全上台之後,倚仗權勢,橫行霸道。陳宜中于是和同學黃鏞、林則祖等六人聯名上書,攻擊丁大全。丁大全知道後,暗中唆使監察御史關衍彈劾陳宜中,取消了他的太學生的資格,並發配到地方。

臨行那天,太學司業帶領十二個學生衣冠整齊地將陳宜中送到橋門之外。丁大全更加惱怒,于是在太學立了一塊碑,碑文告誡太學生不要亂議國家政務。許多人根本不理他這一套,倒是對這六個上書的太學生贊賞有加,譽之為「六君子」,成為宋朝著名學生運動領袖。陳宜中被謫建昌軍,丁大全倒台後,丞相吳潛奏請還臨安。

當時,賈似道初為丞相。上台伊始,他為了穩住自己的位置,非常注意網羅人才,認為才華橫溢且血氣方剛的陳宜中很有前途,有意把他當作門生。于是,他請皇帝下詔六人可以免省試而赴考。景定三年廷試,陳宜中名列第二。在這六人中,陳宜中最通時務,因而在賈似道的蔭庇下很快升遷,先後任紹興府推官校書郎。又過了幾年,他被遷為監察御史。

不久,陳元鳳再次出任丞相,賈似道害怕他侵佔了自己的權利,一心想除掉他。陳宜中參陳元鳳縱使丁大全肆惡,是他播下了宗社之禍的種子。陳元風被革職,任太府卿。陳宜中考慮到在朝廷積怨太深,而且做地方官也有利于自己建立政績,于是先後轉任浙西提刑、崇政殿說書、福州知府。他在任職期間,整頓生產,主張抗戰,興修水利,政績明顯。十年後, 升任同知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

就在陳宜中官運亨通、青雲直上時,宋朝局勢卻每況愈下。此時忽必烈在即位之前,便想有大為于天下,他把一批漢族地主、官員及知識分子團結在自己的周圍,以漢法治漢地。在宋蒙戰爭中,蒙軍雖佔優勢,但到趙昀時,宋朝還沒受到致命打擊。

宋度宗軟弱無能,荒婬無度,不理朝政,處理政事完全依靠丞相賈似道。權傾朝野的賈似道卻無心抗戰,只顧玩樂。他在葛嶺湖山建樓台亭榭,貯珍藏寶、蓄娼納妾,聲色犬馬,無所不為。德祐元年三月, 殿前指揮使韓震提議遷都,陳宜中將其騙到自己家中殺害。陳宜中膽小怕事,在和與戰之間搖擺不定。宋軍兵敗焦山,太學生劉九皋等伏階上書陳列陳宜中過失數十條。陳宜中知道後,棄職而去。九月, 由其母親說服回朝,任右丞相。

因為鄭虎臣擅自殺了賈似道,陳宜中命令立抓捕鄭虎臣下獄,並置之死地。接著他允許賈似道歸葬,賜回田廬。太皇太後謝氏,還以為他是存心忠厚,因此事事依從。朝廷隨即命張世杰總都督府諸軍,分路抗拒蒙古軍隊。可蒙軍一日比一日逼近,臨安一夜數警,不得不格外戒嚴。

同知樞密院事曾淵子、左司諫潘文卿、右正言季可、兩浙轉運使許自、浙東安撫使王霖龍、侍從陳堅、何夢桂、曾希顏等數十人,都擅自逃走。簽書樞密院事文及翁、同簽書院事倪普,故意令台諫彈劾自己。彈劾的奏本還沒有上,他們就出關潛逃。太皇太後听說了此事之後,特地下詔告戒禁止,榜示朝堂。

這詔書雖然下達,但是朝中百官還是不免有逃逸等事情。大家都是保命要緊,能有幾個忠君愛國的志士,肯出來支撐危局。最可笑的是邊境守將,還仗著一柄利劍,亂殺外使,加速危亡。蒙古禮部尚書廉希賢及工部侍郎嚴忠範,帶著國書,抵達建康與伯顏相見。

廉希賢請求派兵護衛,伯顏說道︰「使者是恃言不恃兵,兵太多,反而招來懷疑。」廉希賢堅持要求派兵,伯顏于是派遣五百士卒送行。到了獨松關,宋朝守將張濡不管三七二十一,竟然派遣部曲襲殺了嚴忠範,並抓住廉希賢,送到了臨安。

不料廉希賢途中得病而亡,宋廷這才知道惹禍,急忙派遣人送信給蒙古軍,說道︰「殺害使者的事情是邊將所為,朝廷實在不知道。我們會依法誅殺這些人,還乞求貴國罷兵修好!」伯顏因此再派遣議事官張羽,和宋使回到臨安。路過平江,又被守將殺死。

于是伯顏怒上加怒,派遣大軍四出,收降常州。阿里海涯又攻入岳州,安撫使高世杰戰敗投降,被阿里海涯所殺,總制孟之紹也舉城迎降。蒙古軍隊進破沙市城,監鏡司馬夢求自縊。京、湖宣撫使朱祀孫及副使高達,听說蒙軍接連攻陷州城,自然忐忑不安。等阿里海涯轉攻江陵,高達累戰累敗,竟然與朱祀孫等人輸投降了。阿里海涯進入江陵城,命朱祀孫發檄給部屬,勸他們歸附。湖北諸郡如歸峽、郢、復、鼎、澧、辰、沅、靖、隨、常德、均、房、施、荊門諸城,相繼投降。荊南已被蒙古軍隊佔據,伯顏再無西顧之憂,安心東下。

阿朮前進到了真州,派遣頭目李虎持招降書進入揚州城。宋制置使李庭芝焚書殺死了李虎,並派遣統制張俊出戰。張俊反而手持降臣孟之縉的書信,回城招降。李庭芝又毀去來書,斬了張俊首級示眾。接著他自出金帛、牛酒,宴犒將士。人人感憤涕泣,誓同死守。

真州守將苗再成,與宗室子趙孟錦,迎戰蒙軍于老鸛嘴,失利而回。阿朮乘勝直逼揚州,李庭芝令統制姜才出戰,才到三里溝,布下三疊陣,擊敗了敵軍。阿朮假裝不敵退走,誘使姜才去追。到了揚子橋,阿術回兵再戰,兩軍夾水列陣。蒙將張弘範率領二十騎,南渡來沖擊宋軍,姜才

堅壁不動。

張弘範屢次沖突不能進入,又假裝避走。姜才部將回回躍馬出陣,挺著大刀,去追趕張弘範。張弘範等他追近,突然回馬,手中長槍猛刺,頓時把回回刺落馬下。回回以驍悍聞名,如今被刺死,宋軍一齊膽落,竟然潰退。阿朮、張弘範趁機攻擊,宋軍自相踐踏,傷亡甚多,姜才肩上也被流矢所中。姜才大吼一聲,拔剪揮刀,返回截殺蒙兵,殺死了好幾個人,蒙兵這才不敢逼,姜才收軍入城。

阿朮又進薄揚州南門,李庭芝登城防御,一攻一守,殺得旗鼓相當,沒分勝敗。宋將劉師勇本是民兵進身,積功升任濠州團練使。到了此時,他克復常州,升任和州防御使,助知州事姚守城,兵威大振。浙右諸軍,也趕來援助。

張世杰于是召來劉師勇、孫虎臣等人大集舟師,進到焦山,為揚州聲援。途中他們听說成都安撫使咎萬壽,舉嘉定諸城降投降了蒙古,兩川郡縣,也大多叛變。張世杰是範陽人,少年時,他隨張柔戍守杞州。因為他有犯法行為,于是奔逃到宋州,隸籍淮兵中,沒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阮思聰見到他認為他是奇才,告訴了呂文德,呂文德征召他為小校。他後來多次立功,升到黃州武定諸軍都統制。攻打安東州,戰斗猛烈,他與高達援救鄂州有功,遷調官職十階。不久隨從賈似道進入黃州,戰于騣草坪,奪回敵人所俘獲的東西,加官環衛官,歷任知高郵軍、安東州。

咸淳四年,蒙軍修築鹿門堡,呂文德向朝廷請求增兵,調張世杰與夏貴前往。等呂文煥帶著襄陽投降蒙軍,朝廷命令張世杰率領五千人駐守鄂州。張世杰用鐵索封鎖兩城,夾以火炮、弓弩,其顯要之地都散布木樁,設置攻打器具。蒙軍攻破新城,長驅而下,張世杰奮力戰斗,使蒙軍不能前進。蒙軍派人招降,張世杰不從。伯顏明著攻打嚴山隘,暗中從唐港以水軍沖鋒陷陣進入漢水,東攻鄂州,鄂州投降。

張世杰率領所部軍隊入衛臨安,經過饒州,才入朝廷。當時正值危急,朝廷召諸將救援。 但是大多將領沒有來,只有張世杰來到,宋度宗嘆息驚異。張世杰從和州防御使不到幾個月多次加官到保康軍承宣使,總都督府兵。他派遣將領四處出擊,取得浙西各郡,收復平江、安吉、廣德、溧陽諸城,軍勢頗為振奮。

張世杰決定和蒙古軍隊決一死戰,與劉師勇等將領大規模出師焦山。他命令用十條船結為並船,下碇停泊在江中,沒有命令不得啟碇,表示以必死的決心。蒙軍主帥阿術登上石公山,望見陣勢,便微笑著說道︰「這軍可燒而走。」于是選出弓弩手千人,用船裝載,分為兩翼,夾射宋師。阿朮自己由中路進戰,剛剛與宋師接仗,蒙軍即用火箭連射。宋軍船只被連結為陣,無法散開,只落得篷檣俱毀,煙焰滿江。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