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32章 王彥章兵敗被擒

郭崇韜繼續說道︰「 陛下可以分出少量軍隊防守興唐,吸引住段凝;一支偏師控制楊劉,確保南下的通道;陛下則親率精銳南下,與鄆州李嗣源部會合,然後長驅直入,撲向他們的都城汴梁。城中既然空虛,一見大軍,必望風而降!只要取下偽主朱友貞的首級,梁朝其他將領自會投降,天下可定!」

「如果不這麼做的話,今年秋糧歉收已成定局,庫存糧很快就會吃完,崩潰的就是我們了。如果陛下不能排除非議,做出決斷,大功怎能建成?俗話說︰‘當道築室,三年不成’。如果樣樣事都交給眾人七嘴八舌地議論,那什麼事都會被耽誤。帝王應運而起,必有天命護佑,在此關鍵之時,只希望陛下千萬不要遲疑。」

李存勖大喜道︰「你說的正是我想的,大丈夫成則為王,敗則為寇!是王是寇,我豁出去了!」正在此時,後唐的司天監跑來,向李存勖奏報說道︰「據天像看,今年的天道不利于我們。我們如果出師深入敵境,必然無功!」

據說在武王伐紂前,周人用龜甲和蓍草佔卜戰爭前景,得兆是「大凶」。周軍主帥的姜子牙當時就把龜甲蓍草一腳踢飛,說道︰「枯骨亂草,安知吉凶!」李存勖也用相似的態度對待司天監的報告。如果天像要和我作對,那就讓天像滾一邊去吧!

就在此時,王彥章、張漢杰領著的那一萬烏合之眾渡過汶水,進逼鄆州。李嗣源主動出城迎擊,兩軍會戰于鄆州之南的遞坊鎮。李嗣源義子李從珂一馬當先,以寡破眾,斬殺梁軍二百余人,俘虜三百余人。王彥章初戰失利,只得後撤,退守中都。

這次小小的會戰,暴露了梁軍王彥章、張漢杰部的實力,間接證明康延孝、郭崇韜計劃的可行性。戰報傳到朝城,李存勖大喜,對郭崇韜說道︰「鄆州的捷報,足壯我軍的士氣!」

九月二十八日,李存勖正式決定執行康延孝和郭崇韜的計劃,以國運做一次的孤注一擲的賭博!臨行之前,李存勖下令將所有隨軍家屬,都送回東京興唐安置。他留下宣徽使李紹宏、宰相豆盧革、租庸使張憲、興唐尹王正言等人,共守興唐。

在送別自己最心愛的女人劉玉娘和兒子李繼岌的時候,李存勖對她說道︰「大事是成是敗,在此一舉!萬一我軍失敗了,你們就把家人聚集到興唐宮殿,舉火自焚吧!」送走了所有牽掛之後,李存勖率領著他那支英勇無畏的軍隊輕裝上陣,離開朝城,去接受命運的挑戰!

十月二日,大軍經楊劉渡口,進入了被泥沼覆蓋的黃泛區。到十月三日入夜,滿身是泥漿的李存勖大軍只用了一天多的時間,就走過黃泛區,抵達了鄆州。朱友貞君臣沒想到,被他們寄予厚望的、禍害了無數百姓的「護駕水」,發揮的作用竟如此微不足道。

因為李存勖的軍隊只能攜帶著隨身的干糧,沒有持續作戰的能力。為了保持這

次奇襲的效果,也不能有絲毫拖延。所以李存勖接下來的軍事行動只有一個字,那就是︰快!雖然到了鄆州,雖然天已經黑了,但李存勖傳令全軍︰不得入城休息,要繼續前進!

十月四日凌晨,連夜行軍的李存勖大軍擊敗了一擊毫無防備的梁軍巡邏小隊,乘勝包圍了中都。中都只是一個小縣城,連城牆都沒有,本就沒有防守的條件。城中的梁軍士卒沒有與唐軍主力相遇的心理準備,驟然間發現四周都有唐兵,士氣一下子就垮了。沒有發生像樣的交戰,梁軍已然崩潰,人人都企圖乘著夜色各自逃命,不再是一支成建制的軍隊。

在四散奔逃的人群中,也有他們倒霉的主將。王彥章帶著幾十名騎兵,從唐軍還不嚴密的包圍圈中,找到了一處相對薄弱的地段,突圍而出。但這並不算真正月兌險了,發現有梁軍突圍的唐軍,立即對這些漏網之魚展開追擊。

緊追在王彥章身後的,是曾在戰場上一次戰斗就手刃百余人、李存勖麾下數一數二的猛將夏魯奇。夏魯奇之所以緊追不舍,是因為他听見了前面那個人的聲音。在很久以前,夏魯奇也是梁軍中一員勇將的時候,曾經和那個聲音的主人很熟識。「沒錯,他就是王鐵槍!」

夏魯奇單槍匹馬就追了上去,這時,天還沒有亮,天地間仍舊一片灰暗。王彥章那一小隊騎兵忙于奔逃,誰都沒有注意到,他們中間混進了一個異己分子。夏魯奇策馬奔到王彥章背後,突然揮動長槊刺了過去,促不及防的王彥章當即被刺成重傷,摔倒于馬下!跌倒在地的王彥章回過頭,一柄帶血的槊頭已經架到了他的脖子上,王彥章這才認出來人。

以勇武馳名天下的王彥章就這樣被生擒了,同時在中都被抓住的,還有包括都監張漢杰在內的後梁文武官員二百余人。一萬梁軍被殺數千,其余多半被俘,基本上全軍覆沒了。

對于王彥章這個對手,李存勖還是比較欣賞和尊重的。听說他被捉住,便親自過來看望。見到因為傷重而躺在病床上的老將,李存勖笑問道︰「你以前說我是只知道斗雞溜狗的小兒,今天卻落到我手里,該心服了吧?」

王彥章沒有回答,李存勖又問道︰「你也是一員名將,為什麼不退守兗州呢?中都又沒有城牆,你靠什麼堅守?」王彥章嘆了口氣,答非所問地回了一句︰「天命已去,還有什麼好說的。」李存勖不勝噓唏,派御醫給王彥章治療,同時派人勸降。

王彥章答道︰「我本是一介平民,受梁朝皇帝的大恩,位列上將。和你們血戰長達十五年,如今兵敗力窮,死是份內之事。就算唐朝皇帝開恩不殺我,我又有何面目再去見天下人?難道早上還是梁朝的大將,晚上就成唐朝的臣子?這種沒有骨氣的事,我可做不出來!」

勸降失敗,李存勖覺得應該是人沒選對。正好身旁有李嗣源,同王彥章一樣,都身經百戰,都是天下聞名的勇將,年

歲也差不多,可能有共同語言。于是李存勖吩咐李嗣源︰你去幫我勸他投降。

不想王彥章一見到李嗣源,就很不禮貌地喊他的小名︰「你就是邈佶烈吧?你以為我是苟且偷生的人嗎?」李嗣源自然很不高興,看王彥章也不像會投降的樣子,就轉身離開了。

李嗣源離開,是去參加李存勖舉行的慶功宴。在宴席上,李存勖親自給李嗣源敬酒,贊道︰「這次中都告捷,就數你和郭崇韜的功勞最大。要是當時听了李紹宏的話,咱們一切都沒了。」

接著李存勖轉過身來,對眾將說道︰「以前我所擔心的,只有一個王彥章。如今他被我們捉住了,這是天意要滅梁!現在段凝仍滯留河北,我軍接下來該怎麼做,想听听諸位的意見。」

這時,又有人提出了一個非常保守方案︰「雖然傳言說汴梁沒什麼防備,但傳言是真是假誰也不敢保證。現在梁朝東邊各鎮的軍隊被集結在段凝那里,只留下了大量的空城。如果以陛下的天威相臨,這些城池必然望風而降!所以不如先揮師向東,奪取梁朝這些虛弱的東邊各鎮,一直到海邊。如此這樣一來,我們在河南的地盤就會穩固,後顧無憂。然後,我軍再等待合適的戰機,西進攻梁。這樣做,可保萬無一失!」

這個計劃確實比較穩,成功率很高。一但成功,無疑也是一個很大的勝利。不過,它不能成為一個徹底的勝利。按這一方案行事,後梁將有足夠多的時間,調集重兵保衛汴梁,兩家的戰爭也就有可能繼續曠日持久地進行下去。

因此,極力主張速戰速決的康延孝堅決反對這一建議。他提出應該按原計劃迅速進攻汴梁,不能節外生枝。如果耽擱了時間,就貽誤了這千載難逢的戰機!

身為席間眾將第一人,李嗣源完全支持康延孝。他說道︰「兵貴神速,現在王彥章被擒,段凝肯定還不知道。就算有人飛馬向其急報,核實也得要三天時間。縱然他準確判斷出我軍的動向,馬上回師南下,救援汴梁。他也會因為受到‘護駕水’的阻攔,只能繞道滑州白馬渡過河。幾萬大軍光是過河所需要的渡船,就不是短時間內能夠湊齊的。

而我軍距離汴梁已經不遠,且沿途平坦,沒有任何山川險阻。大軍就是排成龐大的方陣,都可以肆意橫行。我軍如果晝夜兼程,最多三天就可以抵達汴梁。等不到段凝大軍過河,朱友貞就已經被我們抓住了!康延孝說得很對,如果要規避風險,陛下可率大軍在後面徐徐跟進,讓老臣帶一千精騎在前面打先鋒!」

李存勖大喜,那就按李嗣源說的辦。命令下達,唐軍將士歡呼雷動,紛紛請求擔當先鋒。顯現出了他們對戰局的樂觀,人人充滿了必勝的信心。就在十月四日當晚,李嗣源率領著精銳的先鋒部隊,從中都出發,殺向汴梁!

欲知後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