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春天真的到了,萬物都在復蘇。以往因為干旱而枯死的樹木,被饑民剝離樹皮的,都在一場融化的大雪滋潤下,頑強的露出了新綠。

這回,它們不必再擔心再有人吃他們的新衣了。

荒蕪的土地上,到處都是百姓,他們無暇顧及行走在大路上,那威武的人馬,只是一門心思的整理著重新開墾的土地,努力的爭取在春播的最後,還能搶種上,盡可能大的面積。

只有有商隊路過,他們才急匆匆的跑到路上詢問買賣。

開海了,從江南,從山東,從天津等等地方的商人,帶著各種各樣的商品,帶著巨大的熱情,趕到這一片巨大的處女地來,尋找著一切商機。

在這里,百姓沒錢。但這不要緊,商人們更願意以物換物,這樣可以賺兩邊的錢。

遼南的百姓,在原先放開山林之後,他們紛紛上山打獵,樟 野鹿滿山都是,老虎豹子隨處可見。

百姓們獵取他們,肉用來果月復,皮毛就是最好的換取東西的物件。

小到兔子皮狐狸皮,大到老虎皮豹子皮。

打老虎犯法?拉倒吧,這個時代,老虎比貓都多,經常進村傷人,你打死一只老虎,官府還要獎勵你呢。

打了老虎,是不能吃的,老虎肉是中原最珍貴的食材,虎骨是最上乘的皮毛,在中原,誰擁有一張虎皮做的坐墊,那可是富貴的象征。打一只虎,你就發達了。

山雞和各種鳥的羽毛沒用?

不,現在,中原的大城市的歌舞妓館里,正流行一種羽毛做的華美衣衫,一束好的羽毛,不比一個鹿茸價格低廉。

至于那無數的藥材,更是中原商人趨之若鶩的所在。

一條腿的老漁夫,帶著自己的姑爺三子,趁著天氣好,帶著爺兩個從山里打的獵物,天不亮就站在大路旁,焦急的等待著商隊的路過。

現在因為地廣人稀,還沒有形成像樣的鄉鎮,也就沒有大集,如果進城交易,天啊,那路程,你根本耽擱不起那時間。

于是,百姓們就習慣性的站在路邊,等待商隊經過。

商隊沒有來,卻看到了趙興的大禱護衛隊。

老漁夫趕緊拉著姑爺躲到了路邊。

騎在馬上的趙興看到了老漁夫,勒住戰馬,跳下來熱情的打招呼︰「老人家,還記得我嗎?您老還好啊。」

老漁夫趕緊上前跪拜︰「小老兒怎麼不記得大人,感念大人還記得我。」

趙興就拉著老漁夫的手,坐在了護衛給打開的馬扎上︰「什麼時候回的家?家里怎麼樣?得到土地了嗎?日子還過的去?」

老漁夫就笑著回答︰「年後回來的,這不,撿了個姑爺,棒勞力,一家三代,好著呢。得到官府給我兒子的撫恤五十畝地,我們爺倆又奇招貪黑的開了幾畝,就等著官府來人丈量哩。兒媳婦,現在是閨女啦,在家養雞做飯,我們爺倆在外忙活,日子好著 。」

「可惜,您的兒子為國戰死,為的心很不好受啊。」

「大人可不敢這樣,這有什麼呢?為兒子的一條命,給我們家,給他的兒子,賺了五十畝地,值啦。」

這就是漢人,他們視土地比生命還重要,一條命,能為子孫賺來土地,這是值得的。

翻看了爺倆帶來的獵物,有一對鹿茸,兩張皮毛,還要一堆好看的石頭。

其中一塊,竟然是岫岩的玉石。

「這些東西您想換什麼?」

老漁夫掐著指頭算計︰「需要兩把鋤頭,還有就是一包鹽,最好再扯上幾尺布,孫子總不能老光著 不是。」

「還有呢?」

老漁夫就看了看自己的東西︰「可惜了,鹿鞭被我這個姑爺吃了,所以現在就只能換這些了。」

听說鹿鞭被姑爺吃了,這些就哈哈大笑起來︰「饞嘴的東西。」

老漁夫立刻正色反駁︰「是我讓他吃的,吃了好有力氣,再給我們家生窩孩子,家有了孩子,就有了勞力,國家有了孩子,就有了戰士,到時候,我就把孩子送到隊伍上去殺奴。」

趙興感慨一聲︰「是啊,日子雖然艱苦,但只要有了孩子,我們就有希望。山河雖然破碎,但我們有了戰士,總將歸為一統。生吧,生他個人丁興旺,生他個國富民強。」

老漁夫突然站起來,抱歉的對趙興道︰「對不住了大人,商隊來了,我得趕緊的交易了,可不敢耽擱商隊往下走的路,下面,還有鄉親等著呢。」

趙興也站起來告辭,繼續他的巡游。

一片黑黝黝的土地上,明顯的是一家人在忙活,趙興就站在了地頭,抓起一把能攥出油的泥土,「為什麼有這樣好的土地,百姓卻挨餓呢。」

農夫直接回答︰「其實,什麼樣的土地都打糧食,只是,原先給建奴耕作,當然不會給他們好好的侍弄啦,現在這地等于是我的了,我就要上心,這地,只要付出力氣,不管什麼樣的天氣,都會長出莊稼,打出糧食的。」

「種子農具都有了嗎?」

「前天從官府拿藥材換了一點,剩下的,官府那里先欠著呢,我估模著按照今年的墑情,到秋天,就能拿糧食還清了。」

「可不能為還清了債務,就餓了肚子啊。」

「咱們莊戶人家可過不來帶著饑荒的日子,寧可餓了肚子,也要還清債務。沒饑荒的日子,過著才安心,才舒坦。」

這就是百姓最淳樸的思想,在鎮江那個小知府還擔心百姓會賴賬呢。土地想法,根本就是多余,他還根本不了解現在的百姓啊。

正說著呢,一個孩子跑了過來︰「爹,東頭三爺家的地還沒開完呢,娘讓你趕緊過去呢。」

趙興連忙詢問︰「怎麼回事?」

這個漢子就解釋︰「東頭三爺,是一個孤老頭子,沒兒沒女的,但官府還是承包了他十畝地,但他哪里有力氣耕作?結果里正召集大伙商量,大家幫著他種,然後他拿出收成的一半,給村里。」

趙興一皺眉︰「這不是變現的征收徭役嗎?他敢。」

這個漢子連忙搖手︰「大人誤會啦,這活計不是白給他干的,村上收他一半的收成,然後存到村上的義倉里,到時候,村上修橋補路啊,誰家有個天災病患無力支撐啊,就從這義倉里出,這是大家心甘情願,商量好的。」

趙興明白了,于是,對著跟在身邊的官員們道︰「看看,這就是百姓的智慧。其實,我們不要插手百姓太多的事物,有許多事,百姓會自己處理好的,只要我們官府抓住主要的,其他的就都由百姓做主,至于種瓜種豆,吃干喝稀,由他,百姓自然會把自己的事處理好,自然會把日子過好。這就是無為而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