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司其職,各行其事。」
看著下面神色各異的眾人,張益收斂了剛剛貓哭耗子的假慈悲,淡淡道,「諸位,有些事情朕就不翻舊賬了,新朝新氣象,過往的事情一概不糾,可以後朕不求諸位兢兢業業,鞠躬緊隨死而後已,可在其位謀其職,是要有的。」
「否則,東廠的魏忠賢大家伙也都是知道的。」
「當然,朕也不會讓你們白忙活的,從今以後,京城內所有官員的俸祿翻十倍,若是有人家中有異常情況,急需用錢,可以直接向朕借貸。」
「除此之外,年底的時候,朕還會根據這一年諸位的功績分發獎金。」
古代的官,如果單看工資,是很窮的,張益現在提升工資,不說高薪養廉,最起碼也要讓他們衣食無憂,有住的地方,能夠生活的幸福。
再加上官員本身自帶的福利以及較高的社會地位,他們會活的很舒服。
「該給的,朕都會給你們,就算現在國事艱難,沒辦法一下子都給你們,可以後也會給你們。」凝視著面前的一眾人,張益沉聲道,「所以,也請各位記住自己的職責,當受到誘惑的時候,也想想魏公公這張臉。」
隨著張益的話音落下,魏忠賢很配合地露出一模微笑。
笑的比哭還難看。
看著魏忠賢那蒼老的面龐以及詭異的笑容,眾人心中凜然。
【天,真的變了啊!】
人心各異,有人此刻歡喜,覺得天終于晴了,有人還在觀望,決定先將家中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暫且擱置,看看再說,有人不以為意,覺得就是紙老虎,還有人以為現在還和以前一樣,魏忠賢當道,把這位大太監舌忝好就什麼都有了
開場白結束,接下來就是正式的事情了。
「陛下,今年夏天大旱,很多地方糧食絕產,如今京城內涌入很多流民,初步估計已經有五千人,若是不加以制止,後續還會有更多。」
機會來臨,總有人會抓住機會,這不,原戶部侍郎,現戶部尚書的張偉做了充足的功課,上來就給了張益一個真實的難題。
「京城內的糧草還有多少?」張益問道。
他雖然沒有安置過難民,不過難民來了,最重要的就是糧食。
「回陛下,京城中現有糧倉四十三座,所有存糧足夠京城現有人口支撐三年。」張偉開口直接給出了準確數據,「若是再加上皇宮百姓自我存糧,以及京城周邊糧草收成,就算沒有東南糧草運輸進來,京城的糧食也能夠支撐五年。」
作為一個都城,京城的糧草自然是不少的。
當年三國的時候,董卓都能屯夠三十年的糧食,就算現在大明腐爛,可總比當年董卓時期的漢朝好。
「陛下可是打算開倉放糧?」張偉問道。
「不直接開倉放糧。」
微微搖頭,張益開口道,「關于流民的安置,總體來說采用以工代賑的方式。」
「不過首先得保證他們身上不能有疫病,所有流民,暫時不要讓他們進入城內,讓他們在城外搭棚暫住,清洗干淨後再做處理。」
「第二步,派人統計這些流民都有些什麼本事!」
「然後根據其能力安置到不同的崗位,通過干活給他們糧食吃,余者全部安置在天津衛,去那里修建海船。」
「可若是流民源源不斷,又該如何?」張偉再次開口。
雖然這家伙準備工作做得不錯,可一直當侍郎沒有當成尚書也不是沒有原因的,特麼你什麼都問老板該怎麼做,那老板要你干嘛?
「造海船,出海,打魚打獵。」
張益的回答很簡單。
如今小冰河時期,糧食產量的確低,這些人全部種地恐怕未必也能產出多少糧食,所以
張益有打算重新組建海軍,大船造好之後,這些人就出海打漁,然後打海盜,掠奪。
殖民者,這東西好像是文明身上的屎尿,大家伙總是投以鄙視的目光。
可是!
張益並不這麼覺得。
讓自己的子民從別人身上獲得收獲,總比自己累死累活要好,世界是就是一座叢林,叢林的法則就是弱肉強食。
吃肉的就是要吃吃素的,有問題嗎?
既然陸地上吃不飽,那咱就去海上找吃的。
世界這麼大,總會有吃的!
「除此之外,京城內的衛生情況也必須要有根本性的改革。」看著面前的張偉,張益緩緩道,「昨日,朕去了一趟神機營,走這一道,看了一道的臭水溝以及屎尿,堂堂京城,就這麼髒嗎?」
「京城內,建立公共廁所,所有惡犄角旮旯,臭水溝等地都要填平,另外,排水系統重新檢查,看看是否順暢,必須要時刻保持城內的排水系統的流暢,還有,老鼠這種生物不應該存活在京城中,全力撲殺!」
「告訴城中百姓,撲殺老鼠,每十只,賞1文錢,直接到錦衣衛領賞。」
張益記得,歷史上崇禎時期,京城內發生過大規模的鼠疫,這件事必須要重視。
鼠疫橫生,不僅是要人命的,更會讓人心潰散,殺人于無形!
「屬下謹遵陛下之命。」張偉領命。
「給你一個月的時間,難民的處理以及城內衛生系統的處理,到時若是朕看不到成效,或者你陰奉陽違用些見不得光的欺騙手段,那就重新做回侍郎吧!」
擺了擺手,張益看向其他人,「諸位愛卿,可還有事上奏?」
「陛下,這是今年的科舉考試,題目請您過目。」
吏部尚書,原吏部侍郎許仙遞上了一個折子。
看著上面的內容,有文言文填空,就是詩詞歌賦空出一段,讓你填。
有讓你做詩的。
有讓你對某句話發表一下想法的。
也有問你該如何當一個縣令的
得說,考試題目很豐富,有些東西也很實際。
只是,和現在大明的處境不太符合。
「這份奏折先放在朕這里,考試當天,朕會把考題下放。」張益淡淡說道,「不過說到科舉考試,朕打算在城東建造一座學院。」
「叫帝都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