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二十年的西征,在年底進入尾聲。
很快已經是崇禎二十一年,從吐魯番修建到莎車的鐵路基本已經竣工。
天山以北的鐵路已經鋪設到伊犁。
西域大開發戰略如火如荼,在這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無數人背井離鄉,選擇西遷。
這給西域輸送了新鮮血液。
一代人在西域搭建起來的新城鎮、新鐵路,無疑沖破了明末以來的地理枷鎖。
正如社科院的王夫之所說︰「如果說南洋戰略打破了大明東部內卷化生態,那麼西域大開發,則打破了大明西部內卷化生態。」
「西域的貫通,盤活了甘肅、陝西、寧夏、山西、四川等諸省的經濟,為這些省的經濟尋找到了一個新的外向延伸。」
「至于莫臥兒、哈薩克、布哈拉的融匯,則將大明徹底與蔥嶺以西相連,自唐亡以後,開創了另一個全新的局面。」
崇禎二十一年四月,關于王師西征凱旋的新聞,在報紙上連登半月有余。
這場西征從出發到回來,整整持續了一年多。
據統計,有近十五萬人埋骨他鄉,包括正規軍,後勤部隊,還有臨時征調的軍民。
當然,這個數字作為官方的機密,並未對外公開。
人們看到的是王師凱旋,大獲全勝。
阡陌的小老百姓們更多的關心是今年春耕的情況,農閑之余,也會聚集在一起討論王師西征的一些事。
倒是很快,各地的官方都有編制一些西征小故事,印刷小人書,在各地流傳。
從皇帝陛下,到督師、總督,在到集團軍軍帥,師、旅、團、營,甚至連長等基層軍官,都有自己的故事。
還包括大量的普通士兵的故事。
多以正面的形象,描述了他們在面對敵人的時候,不畏艱險、勇敢前行的英勇故事。
還有描寫了一些人從小就懷有報效國家的赤誠之心。
這些故事,在接下來的許多年,都在民間流傳。
在這個沒有電視、沒有手機、沒有網絡小說的年代,這種小人書,是人們最喜歡的娛樂方式之一。
甚至還有一些人的事跡會被編入到新學的教材。
無論是官方,還是從民間,對這場興師動眾的西征,都持有正面的評價。
對聖武皇帝陛下的英明、高瞻遠矚都懷有由衷的崇敬之情。
四月二十日,崇禎在北京城外,見到了文武百官,也見到了太子朱慈烺。
太子和宰相,率領百官前來迎接聖駕凱旋。
沿途百姓如同長龍,望不到盡頭。
君臣在一片其樂融融的氣氛下,回了北京。
父子之間也有說有笑,一切似乎都那麼的美好。
崇禎問朱慈烺︰「去年戶部收支如何?」
「回稟父皇,去年國朝總營收越5億1千萬兩,開支4億3千萬兩,其中西域大開發用度最盛,約1億兩,3億兩為官員俸祿、軍費、中原各省交通投入,另外3千萬兩為海外投入。」
「其中西域大開發,移民一年移入100萬人,在天南南路,興建三座城鎮,連通莎車城,形成天南行省城市帶。」
「天北行省因戰事原因,些許緩慢,也籌備了兩座新城,直通伊犁和塔城。」
這些都是當初崇禎制定西域大開發的戰略中的一環,內閣作為執行層,這些年其實一直在兢兢業業地執行者皇帝的戰略。
太子說的這些,也都是在皇帝大戰略的框架內。
崇禎說道︰「看來你在戶部的成長很大。」
「都是陳戶部和李相教誨得好。」
「輿情呢,輿情如何?」
「輿情多時歌頌父皇。」
「沒有反對的聲音?」
「也有,不過……」
「但說無妨,一件事不可能只有贊同沒有反對,如果都是贊同和歌頌,才不正常。」
「也有一些反對的聲音。」
「主要是反對哪些?」
「主要是反對這樣幾點︰一是西征;二是朝廷法度森嚴,過于不近人情;三是有商人抱怨稅收過高。」
崇禎沉思起來,坐在馬車里的有四個人。
崇禎,崇禎的貼身秘書柳如是,還有跟隨崇禎西征的朱彥霖,再就是太子。
李岩、陳子龍、李自成等官員,都在外面,騎馬。
四周京衛軍守護。
崇禎說道︰「你對此怎麼看?」
朱慈烺猶豫了一下,說道︰「父皇,兒臣斗膽。」
「你但說無妨。」
「兒臣以為西域大開發戰略,當再緩一緩。」
「為何?」
「去年從吐魯番到莎車城的這條線上,死了近兩千人,從吐魯番到伊犁的這條路上,死了近三千人!雖然在兒臣這里,只是一些數字,但每一個數字背後,都是一條人命,都是一個家庭,兒臣在看到撫恤上報的賬目的時候,心中頗為難受。」
「那第二點呢?」
「去年八月,李自成在浙江省查出杭州知府與商人暗通一案,牽連四品官員六人,五品官員10人,商人15人,涉及錢財近1000萬兩(約65億元)。」
「廉政總府提報的罪名全部是死罪,兒臣覺得這些罪名過甚,如今天下已經太平,當以仁政治理,大力推行父皇所說的人文主義關懷。」
「那第三點呢?」
「目前商人稅率最高者為40%,這確實對商業有一定程度的遏制,兒臣的意思是,可以略微下調。」
崇禎說道︰「朕沒記錯,也有低著僅8%的稅率的吧?這是根據商人的收入來制定的,收入高者,交稅更多,這也合理。」
「是,父皇教誨的是。」朱慈烺也沒有繼續辯駁。
崇禎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慈烺,你是一個善良的孩子,父皇知道你不忍看到無數民眾在西域修鐵路,累死在那里,父皇也知道你不願意看到更多的殺戮。」
「父皇,也許兒臣現在的想法是錯的,兒臣沒讓您失望吧?」
「沒有人天生就知曉世間的一切,也沒有人在年輕的時候,沒有過美好的想象,父皇也不是強迫你一定要成為父皇這樣的皇帝,你將來有你的治國理念。」
「每一個時代,需要的皇帝,需要的政策,都是不一樣的,沒有永恆聖明的君主法則,只有適應時代的政策。」
所謂的南洋內海、西出馬六甲,西域大開發,其實都是進入工業時代後,一定且必然要做的。
內向商業規模在一定程度上崛起的同時,對外延伸經濟、商貿,通過外部的收入,來反哺內部。
這在大航海的初期,一定是充滿了血腥和暴力的。
這是人類文明的屬性規則。
如果不邁出這一步,以後要為此付出更加沉重的代價。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
就在崇禎跟太子閑聊的時候,外面忽然之間傳來一聲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