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064章 英國行動起來了,同時也開始…

崇禎十九年七月,就在余大成離開獅子島,前往莫臥兒王朝的時候,遠在歐洲大不列顛島上發生了劇變。

克倫威爾在崇禎十七年擊敗王軍後,受到了大多數議員的支持,從他的鐵騎軍發展成現在的「新模範軍」,開始大規模對王軍作戰。

英國的資產階級得到了來自大明的商貿,開始快速增強實力。

一邊對內開始限制王權,一邊開始擴張海軍。

與此同時,蒸汽機在英國快速推行。

英國人在資產階級革命中,開始了他們的工業之路。

七月二十日,倫敦發生了一件大事。

歷史性的一刻提前發生了︰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斷頭台。

倫敦街頭,無數民眾在圍觀。

克倫威爾宣布了查理一世的罪名之後,閘刀落下來,這位英國國王的腦袋掉在了籃子里。

民眾開始高聲歡呼,至于為什麼歡呼,他們也不知道,大概是他們看到國王被殺之後很興奮。

上議院和君主全部被廢除。

下議院的議員托馬斯•費爾法克斯到了克倫威爾的辦公室。

「克倫威爾閣下。」

「托馬斯,你來的太巧了,我正要找你,請坐。」

「閣下,我是想跟你說,國王我們已經懲罰了,我們必須從斯圖亞特家族中再選一位人選出來繼承王位。」

歷史上的托馬斯•費爾馬科斯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人,他在軍事和政治上都很有才能,僅次于克倫威爾。

不過他是一個溫和派,他不主張廢除國王,他也不希望克倫威爾在英國搞獨裁。

他倒是君主憲政的支持者。

但此時此刻,英國是克倫威爾說的算,克倫威爾在國內的威望已經達到最高。

听托馬斯•費爾馬科斯這樣說,克倫威爾不以為然,他說道︰「托馬斯,我們不需要國王了,我們就能把國家治理好。」

「但是現在各派矛盾重重。」

「相信我,我們和東方貿易,已經賺了上千萬,我們賺的錢,比法國和西班牙加起來的還要多,而且我告訴你,我已經開始量產蒸汽機,是的,這東西可以幫我們解決挖煤的難題。」

「還可以解決織布的問題,它將織布的效率提高了十倍,將人工也減少了,我們要靠它賺大錢了!」

「克倫威爾閣下,您不要高興得太早,西班牙和葡萄牙,還有法蘭西,他們都有蒸汽機了。」

「這個我知道。」克倫威爾為自己倒了一杯酒,「但是我還要告訴你一個好消息。」

「什麼好消息?」

「就在六月的時候,我接到了從東方那個大國傳來的消息。」

「東方那個大國?」托馬斯有些意外,「是明朝嗎?」

「是的,明朝皇帝听說西班牙和葡萄牙偷了他的蒸汽機,很憤怒。」

「然後呢?」

「明朝有一部法律,叫《大明專利法》,規定蒸汽機的專利是屬于大明的。」

專利法英國佬並不陌生,早在1474年,威尼斯就頒布了世界上第一個專利法。

而歷史上,在天啟四年,英國也頒布了《專利法》。

「您的意思是,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使用蒸汽機,違法了大明專利法嗎?」

「是的。」

「那又能如何呢,難道大明的皇帝還能派兵到我們這里來?」

「不不不,大明皇帝是希望我們幫他執法。」

托馬斯大吃一驚︰「我們幫他執法?」

「是的,讓我們幫他執法,以西班牙和葡萄牙違反大明專利法的名義,讓我們出兵攻打他們。」

「哦,我的上帝啊!」托馬斯•費爾馬科斯立刻就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了。

實際上,英國早在伊麗莎白時代,就跟西班牙一直在打仗。

幾十年前,還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

但後來,英國國內出現內亂,沒有錢繼續擴張海軍。

也就是說,英國佬和葡萄牙、西班牙是宿敵。

現在英國相當于有一個借口去攻打西班牙和葡萄牙人了!

這個利益符合英國人的利益!

正當此時,英國的海軍艦隊也在大力擴充,由于常年跟大明朝貿易,財力也異常雄厚起來。

相反,葡萄牙和西班牙正在日漸萎縮。

英國的資產階級送走了查理一世,此時最大的對手斯圖亞特家族下台後,資產階級內部的分配不公引發矛盾。

而對西班牙和葡萄牙宣戰,無疑是轉移國內矛盾,一致對外。

甚至擊敗了這兩個國家,英國人的艦隊可以快速出海去佔領他們的殖民地。

這樣一來,就可以化解托馬斯一直擔憂的國內各派矛盾了。

這對他們來說,簡直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所以,托馬斯,去組建艦隊吧,我們要戰斗了!」

克倫威爾露出了梟雄般的笑容。

此時此刻,他的野心顯然遠不止于此。

他鋒利的目光已經瞥向了英吉利海峽的對岸,法蘭西的領土上。

法蘭西在宗教戰爭中獲利最大,國力正在蒸蒸日上。

為了進一步轉移英國國內的矛盾,克倫威爾準備在擊敗西班牙和葡萄牙後,對法蘭西開戰。

當然,現在封鎖英吉利海峽是可以的。

克倫威爾並不知道,他的行為,也符合崇禎的利益。

七月二十五日,英國的下議院在形式上做了投票,全體通過,英國正式向西班牙和葡萄牙宣戰。

七月二十七日,40艘遠洋戰列艦,離開英吉利海峽,向西班牙駛去。

歐洲新一輪的海洋戰爭一觸即發。

克倫威爾並不知道,局勢並非他一人能完全掌控的。

就在他宣布對西班牙和葡萄牙開戰的時候,遠在印度大陸,一場矛盾,正在改變英國和大明的關系。

七月初的時候,余大成帶著隨行在孟買登岸,卻遭到了在印度的英國人的刁難。

此時的英國,在印度已經建立了23個基地了。

這不是張凡改變的,這是真實歷史上的數據。

孟買是其中之一。

刁難余大成一行人的英國人叫湯姆斯•威爾斯。

他是英國駐孟買聖喬治堡的總理事。

早在萬歷年間,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將領托馬斯-貝斯特在坎貝灣海戰中挫敗了達-庫尼亞率領的葡萄牙艦隊,使他們獲得莫臥兒帝國古吉拉特總督薩德爾汗的看重。

英國人認識到在遠洋作戰的勝敗是暫時的,因此他們決定在印度本土建立受雙方政府支持的立足點。

他們要求英皇采取外交措施來達到這個目的。

在那之後,兩國順利建交。

英國人答應莫臥兒帝國皇帝賈汗吉爾,會向帝國低價提供歐洲貨品,賈汗吉爾于是開出了對英國人非常寬容的政策。

從那個時候開始,英國人就在印度生根發芽。

這里的英國人,並沒有意識到,他們得罪的是誰。

他們甚至還打死了一個叫李磊的漢人,是一個外教助理官員。

孟買的這件事,直接為後面一系列國際沖突埋下了伏筆,甚至為歐洲帶來了一場災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