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833章 全部抓回來砍了!(第三更)

張凡立刻擺出好害怕、好擔心、好緊張的樣子︰你千萬不要說啊,你要是說了,朕會興奮得睡不著……哦不,朕會不知道該怎麼辦的。

瑞王察覺到皇帝表情的異樣,他認為皇帝是有所忌憚了。

要知道,有不少宗室參與進來。

這事一捅出來,難道皇帝還真敢把所有人殺了不成?

當年皇帝也就是把所有宗室的待遇都取消了,把大家都扔到了民間而已,並沒有大規模殺人。

瑞王心里想著︰狗皇帝,你若敢大規模殺宗室,必然遭到天下人唾棄,你現在怕了吧!

瑞王得意笑起來,他開始報名字,一邊的錦衣衛則習慣性地記錄。

而崇禎則擺出一副「朕好痛苦啊,你別報了」的表情。

好家伙,最後一共報出了五十六名宗室的名字。

他們是當年早就被趕出郡王府、鎮國將軍府的各種宗室子弟。

听瑞王說,最開始幾年,他們啥也不會,過得還挺淒慘,後來慢慢學會經商。

而幾位親王又在北京城待著,慢慢的瑞王和他們倒是有些生意往來。

生意都是很正規的生意,有運輸業、種植業、紡織業等等。

做的規模不算大,但養活自己和家人綽綽有余。

也修建了新房子,喝著小酒,吃著各種小吃,穿著各種款式的衣服,用著香皂、香水等等。

如果按照21世紀的標準,也算是中產階級了。

按理說日子過得這麼安逸,怎麼會和瑞王聯合起來販賣火器呢?

因為不甘心唄。

自認為是太祖皇帝的後裔,十二年前還有爵位在身,朝廷每年給他們豐厚的俸祿,各省還要撥款養他們。

那些榮華富貴的「天龍人」生活過習慣了,總是做夢想要回到過去。

但是做大買賣,沒那個能力快速做大。

剛好汪直清找到了瑞王,販賣火器,發財啊!

到底多發財?

一把大明朝的火槍賣到海外是多少錢?

50兩銀子一把!

子彈50文一顆。

一把槍配置1000顆子彈賣出去。

如果走私10萬只火槍加配套的子彈,總流水就是1000萬兩!

10萬只火槍的配套是一億顆子彈。

這樣規模的數量,北京制造局的產能都要造很長一段時間。

當然,瑞王不可能走私了10萬只。

崇禎問道︰「一把火槍賣出去,你最終能拿多少錢?」

「我拿到手的佔20%。」

「你賺了50萬兩,也就是說你走私的火槍流水250萬兩。」

「你已經走私出去25000支火槍?」

瑞王似乎也沒有什麼忌憚的,說道︰「朱由檢,你果然聰明,但這種聰明為什麼不多為我們老朱家想想呢!」

25000支火槍啊!

他媽的!

西班牙人在呂宋島一共才多少人?

荷蘭人在爪哇一共才多少人?

葡萄牙人在馬來一共才多少人?

瑞王就已經走私了25000支火槍了。

錦衣衛從沛縣劉秉昌的隱蔽火器制造廠里一共也就搜捕出了3000支。

當然,他們之前也走私了不少。

但加起來應該不到25000支,也就是說還有別的火槍制造廠。

崇禎將錦衣衛手里的名單都拿過來,掃了一眼,然後說道︰「去抓人,一個也別放過,全部抓到北京來。」

他這時的表情與剛才已經不一樣了,冷得像寒冰,語氣鋒利得似刀劍。

「是!」

瑞王微微一怔,說道︰「你真敢動手?」

「先從你們開始殺起!」

崇禎甩下一句話,轉身便離去,不再理會瑞王。

「朱由檢!你不怕太祖來找你!」

「朱由檢!你有何顏面去見列祖列宗!」

「朱由檢!你這個昏君!暴君!」

「……」

瑞王的聲音消失在身後,崇禎離開了昭獄。

好啊!

宗室們都到了民間,還不老實。

正好拿你們開刀,告訴天下人,朕連姓朱的都一樣的砍,砍你們算什麼!

至于那個汪直清,死了就結束了?

當然不可能這麼結束!

汪直清是這場案件的關鍵人。

他聯系了瑞王,用瑞王的政治地位,來聯系那些官員,再去民間忽悠。

這就和21世紀,那些創業公司的CEO一個套路,先找社會上聲譽很高的人交個朋友,說可以為對方賺錢。

然後轉身又以這個人朋友的名義,去圈子里找其他人,將各種角色湊齊,形成一個閉環。

例如李敬先,例如劉秉昌、劉元這些人,還有北京制造局淮安碼頭的倉庫大使和上海碼頭的倉庫大使。

最後自己在上海設立一個遠洋貿易商社,利用這個商社作為幌子,來對接南洋過來的人。

至于賣出去的流水收入,這一條線上的各個角色分了。

瑞王投了一部分錢進來,又做了政治背書,每次分紅20%。

張凡上一世可是大型科技公司最年輕的高管,那些什麼天使投資人、VC風頭,還有各種企業大會,商業概念,他見得多了。

就說現在,這大明朝目前哪里有商機,能賺多少錢,為什麼可以賺錢,如何做能賺錢,他隨口就可以說一大堆出來。

只不過他是皇帝,他不可能跑到民間去做生意。

汪直清一個廣東人,跑到北京來做生意,而且之前做著建材和林業買賣,現在突然做火槍走私。

這就有趣了。

別忘了,在正統的歷史上,廣東在明末,是有許多私人火器制造坊的,他們制造的都是大明傳統的鳥銃。

不少葡萄牙人、荷蘭人都在廣東購買火器。

賣給歐洲人,或者南洋的海盜火器,是廣東最大的地下產業。

廣東民間也多火器,尤其是潮州府、廣州府這兩個片區。

而且廣東民間私斗成風,即便是新中國建立之後,民間也很亂。

為什麼這樣?

一、天高皇帝遠啊!

二、臨海啊,海洋文明就是商業文明,商業文明在缺乏管制的時候,拉幫結派就出來了。

從唐朝的時候開始,廣州就設立了第一個市舶司,到宋朝,廣州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asxs.,和泉州同為東方大港。

生意摩擦,利益之爭,在沒有強大的法律做支撐的年代,民間商人是放飛自我的。

很顯然,汪直清的這套商業邏輯,就是從廣東帶過來的。

那些沒有走私過火器的商人,心里也想,畢竟利潤高,但是真的要做,多多少少有些顧慮。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