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754章 風雲驟起,鐵與血的燃燒(第三…

擊潰了俄軍後,李定國沒有在這里多做任何停留,轉身帶著人就南撤。

這里靠近松花江,也就是說離建奴的核心區域已經不遠了。

他只帶了1000人,真要是遇到建奴,肯定沒辦法打。

所以,殺完就撤。

夜風中的雪松浪濤聲從遠處傳來。

明軍踏著月光越過了雪原,快速返回。

到此時,李定國腦子里還在想著昨日遇到的那個人。

對方說的是真的。

這就有意思了,一個村民居然對三百里外的敵軍的情況知道的這麼清楚?

而且還恰恰就告訴給了自己!

李定國不是一個沒有證據就亂猜的人,他保持沉默。

李定國這一戰,必然會為他在軍中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戰報一旦傳回北京,崇禎估計覺得狠狠敲詐沙皇一筆基本上沒有什麼問題了。

如果沙皇不願意給錢,他是很有耐心的,將大明朝的鋼鐵洪流直接開到莫斯科,讓沙皇俄國知道什麼他媽的叫天朝上國的王師。

估計那個時候,沙皇是沒有心情在西域一帶擴張了。

其實正統歷史上,這個時代的北方局勢就非常精彩。

現在穿越者攪動了整個格局,皇太極聯合漠北蒙古西進,車臣汗忽悠俄軍東進,鰲拜在遼北打起自己的小心思。

似乎各方勢力都卷入了這場大局中。

甚至連西域此時也風雲變幻。

此時的在紫禁城的崇禎,又說到了來自西部軍區的軍報。

今年的氣候非常反常,已經是三月了。

要知道,古代是農歷。

農歷的三月,在21世紀至少是四月了。

而此時西北和遼北都還在下雪。

並且西北的雪下得很大。

下完之後,溫度也不見降低。

好在風雪停了,但官道基本都被淹沒。

剛剛從長安修到武威的水泥路基本上也被淹沒了。

糧道體系基本癱瘓。

正月的時候,洪承疇就緊急給河西各城發布緊急軍令,調動所有軍民。

就是為了將陝西調度過來的糧食盡快輸入到河西走廊。

等等!

你調度所有軍民?

洪承疇你西軍總督的腦子不好使啊!

這個時候,大雪封路,你調度軍民,他們不要吃飯嗎?

例如甘肅省三十萬軍民,誰能保證這些軍民吃飯?

遼東還好說,畢竟遼東的縱深沒有甘肅這麼深,糧食補給分發難度比甘肅要低很多。

從出了陝西進入甘肅,到玉門關,縱深可是有2000里!

所以,甘肅根本不可能調度30萬軍民從陝西運輸糧食到玉門關。

那洪承疇是吃多了沒事干?

當然不是。

他的動員令並不是讓軍民去陝西,而是就在各自城鎮的官道上干一件事。

什麼事?

鏟雪!

就鏟雪!

最復雜的問題,往往就有最原始最簡單的辦法。

結果,正月總督府的命令下達後,進入二月,河西走廊各個軍鎮出現了空前壯觀的一幕。

無數軍民,提著軍工鏟,跑到官道去鏟雪。

鏟完下了繼續鏟,覆蓋後又繼續鏟。

總之你下多少,老子鏟多少。

結果被困在半路的運糧部隊,一下子就通暢了。

那些運糧隊的士兵一輩子都沒有見到過這樣的場景,他們走一段路,就看到路邊的人在鏟雪,並且還跟他們打招呼。

這簡直就是動員的幾十萬人,為運糧隊保駕護航。

沒有高科技的年代,人定勝天!

這是人類和上天的一次斗爭。

這也充分體現出,甘肅的軍政體系正在快速完善。

一支執行力和軍令如山的軍隊誕生了。

進入三月的時候,源源不斷的糧食已經從陝西進入到武威、張掖、酒泉,抵達嘉峪關。

一旦河西各軍鎮的軍民看見運糧隊的到來,就知道前面的軍鎮的道路被挖通了。

那種看見自己辛苦付出有成效的心情,無比的自豪。

人們朝運糧隊揮舞著手臂,仿佛那跋山涉水運糧的就是他們自己一樣。

三月二十日,集結的號角聲響徹在張掖城的上空。

五萬鐵騎組成先頭部隊,快速向嘉峪關行去。

至少有三百萬石糧食已經囤積在嘉峪關,準備出關護送到敦煌。

軍未動糧草先行。

現在糧草到了,軍隊就可以放心大膽出擊了。

這五萬鐵騎還只是第一批,在皇帝給洪承疇的回信中,是調度十萬大軍抵達敦煌的。

而且皇帝給了他一個非常明確的任務,今年甘肅四鎮的糧食供給總數要達到800萬石。

以敦煌為例,敦煌今年的糧食總供給要達到300萬石。

300萬石就是3.6億斤,也就是說每個月平均供糧3000萬斤。

即便每個人每天吃10斤,也可以供300萬人吃。

而北京城現在的人口也差不多就300萬。

敦煌現在的總人口才不到4萬。

這明顯就是為了囤積糧食,打大仗了。

三月二十五日,五萬西軍鐵騎抵達嘉峪關。

由西軍都督曹文詔親自率領,統領西軍第一軍、第二軍、第三軍,揮師西進。

他的任務不僅僅是接觸敦煌之圍,更是要兵出玉門,直入吐魯番,打一場滅國戰。

吐魯番敢大軍圍困敦煌,貿然與大明開戰,現在局面顯然沒法收場了。

唯一能停戰的就是滅掉吐魯番,將大明的疆域延伸到西域。

這是軍委會的指令,當然也是皇帝的指令。

這其實是非常考驗從陝西的糧食調度的。

陝西現在由湖廣省供著,糧食的確不怎麼缺,但畢竟水泥路還沒有修建起來。

而西部軍區不僅僅面臨著敦煌之戰,此時此刻,瓦剌人的大軍在西寧城下肆意的叫囂著。

二月的時候,洪承疇就給寧夏巡撫鄭崇儉發了軍令,命他即刻領兵三萬,南下支援西寧。

西北兩場大規模的戰爭,一觸即發。

與崇禎七年的局面頗為相似,崇禎又面臨了兩線作戰的局面。

這一次的戰爭局面,似乎也絲毫不亞于崇禎七年和崇禎八年。

用崇禎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崇禎十一年的三大戰役,都將奠定日後北方的格局,甚至直接影響到西域,乃至更遠的地方。

甚至有人說,崇禎十一年,是大明朝對外的一個重要轉折。

舉世皆敵。

一旦大明朝打破了這個困局,將會扶搖直上九萬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