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653章 陛下,咱是真的沒錢啦!(第二…

有不少人在看待歷史問題的時候,都會著眼于某一個時期每一個特定的歷史事件。

然後將這個特定的歷史事件放大,來推斷對整個局面的影響,進一步論證個人對歷史事件的影響進程。

當然,個人在歷史中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

例如南宋初年,沒有岳飛的出現,恐怕南宋不一定能建國一百多年。

例如隋末沒有李世民的出現,歷史可能會是另一番模樣。

不過,大多數時候,個人對歷史的進程影響是比較小的。

更多的時候,國家的存亡,都反應在當朝財政中。

財政收入的崩潰,才是一個國家或者一個朝代滅亡的根本原因。

為什麼這麼說?

一個國家的財政收入,可以體現出幾個非常重要的國家管理指標。

一、行政體系是否運轉良好。

財政收入一般有兩塊,一是稅收,二是國營商社的收入。

當收入暴跌,正面稅收崩盤,以及國營商社破產。

稅收崩潰就意味著產業出了問題,而產業又是各地行政官員的考核指標,例如農業、商業等等。

這反應出了行政的崩壞,具體表現就是貪官污吏太多,佔據重要職位不干活,只收錢。

二、國營商社入不敷出,要麼是產業方向不對,要麼是國營商社里的編制人員不干活。

三、若是收不上來稅了,說明頂層管理者也不思進取,不願意改革,得罪利益集團。

這些都反應出一個王朝滅亡的跡象。

這個世界運轉的邏輯是,當經濟狀況運行蒸蒸日上的時候,許多問題都可以被遮蓋或者忽略。

畢竟經濟蒸蒸日上,大家口袋里的錢都在變多,沒有人去在乎佃租是不是漲了,我是不是買得起田種地。

但是,一旦經濟增長整體放緩,大家口袋里的收入變少或者停止,而田的價格上漲,商品的價格上漲,以前被忽視的那些問題,就會浮出水面了。

在經濟學中,這些問題就有學名︰灰犀牛。

(灰犀牛︰指太過于常見以至于人們習以為常的風險。)

這個時候,社會的各個矛盾就會顯露出來。

如果這個時候,王朝還面臨著巨大的外患,就會出現所謂的內憂外患。

很典型的例如正統歷史上明末社會既是如此。

在內卷的社會中,整體社會財富沒有增加,老百姓的土地被兼並走,社會矛盾日益加重,而遼東軍事沖突越來越大。

想要解開這個局面,並不是說那些片面的說袁崇煥不殺毛文龍,或者把東林黨全部干掉就能解決的。

因為根源就是財政制度問題,沒有錢,就到處都是問題。

有錢了,99%的問題都可以解決,另外1%的問題無非就是用更多的錢來解決而已。

所以,到了21世紀,中國將經濟建設放在第一位。

因為只有更好的發展經濟,所有人的生活都得到改善,社會才會欣欣向榮。

把餅做大,是執政者永遠要考慮的第一目標。

畢竟更加殘忍的現實是︰普通人只有在經濟發展好的時候,才能過得稍微好一點。

那麼問題來了。

既然經濟發展如此重要,為什麼張凡還要投入如此多的錢去打仗?

這錢一算下來,國庫肯定是不夠的。

這難度不是虧本的買賣嗎?

把南直隸的糧價打起來了,遼東又死了那麼多人。

接下來朝廷對各省的財政投入,可能都要放緩,經濟的發展肯定會受到影響。

看起來不劃算啊!

難道除了情懷上的收復故土,真的一無是處了嗎?

當然不是。

首先,遼東有許多黑土地,這是有極高的經濟價值的。

其次,遼東有許多鐵礦,例如鞍山。

大明朝此時此刻,已經點燃了工業革命的火種。

遼東的價值,遠遠超過現在的1.01億兩。

那麼西北呢?

西北除了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西北還能產出大量的棉花。

棉花在工業革命的年代,到底有多重要呢?

在正統歷史上,20世紀以前,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業。

棉花不僅是衣服、被子的原材料,紙巾、植物油、肥皂、火藥、書里都有棉花。

英國的工業革命就是棉花推動的。

黑奴被賣到美洲去干什麼了?

沒錯,去種棉花了。

大明朝現在產棉的地方很多,北直隸、山東省、河南省、湖廣省、南直隸都產棉。

但是,這些地方的潛力和西域比起來,真的就不值一提了。

因為棉花這種農作物需要日照長,雨水少,西域是最合適的地方。

言歸正傳,軍委會這份奏表呈遞上來了,一邊的財務大臣卻在瑟瑟發抖。

他隨後也呈遞上來了一份奏表,是去年朝廷的收入。

崇禎八年,國家的總收入是5800萬兩。

其中兩稅制讓朝廷的實際收入只有4500萬兩。

而截至到目前,國庫里的錢一共有多少?

3500萬兩。

為什麼這麼這麼一點?

因為西北的一部分軍費已經支出過去,遼東一部分軍費也已經支出。

但是缺口還有8000萬兩,將現在國庫里所有錢拿出來,都不可能填補完。

如此看來,財政豈不是崩潰了?

而按照以上的邏輯推斷,大明朝豈不是要完蛋了?

狗皇帝豈不是要卷鋪蓋收拾細軟帶上小姨子,哦不,是帶上老婆們跑路了?

這倒不至于。

看完畢自嚴的財務報表,崇禎心里有數。

大明朝的財政雖然赤字了,但財政體制可是非常健康的。

無非就是暫時缺錢了嘛!

但缺錢是真的會蛋疼的,例如畢自嚴現在頭是腫的,他大概已經好幾個月沒有睡好覺了。

「陛下,老臣有話要說。」

「但說無妨。」

「這其中的軍費,有一部分是不必要的軍費,例如西北的運糧消耗,調度的人過多,浪費高達112萬3478兩銀子,還有遼東,預備役投入之後,不少人沒有直接參與到戰場中,憑白消耗,臣算了一下,無故消耗就達598萬3120兩,另外還有……」

「好了好了。」崇禎打算了自己財務大臣的精打細算。

他這是財務思維,他大概率是要指責軍委會在浪費錢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