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594章 兵臨敦煌,重開玉門關(第三更…

眾人回頭望去,卻見雪原的遠方,出現了一些騎兵。

士兵們連忙翻身下馬,貼著地面听過去,頓時神色大變。

大家都是行軍打仗的老手,這一听,也能推斷出至少有數萬人馬。

偵察兵匯報之後,多爾濟等人面面相覷。

這哪里來的這麼多騎兵?

莫非是必勒格的軍隊?

進入嘉峪關的數支軍隊中,只有必勒格的軍隊人數在三萬。

巴托說道︰「必勒格這麼早就推出嘉峪關了?要是我是他,肯定再多搶一點!」

「媽的!當時早知道就不跟著去寧夏了,進嘉峪關搶那些城寨多好!」

說話間,前面的騎兵越來越近。

多爾濟眯著眼楮看過去,說道︰「我怎麼感覺那些騎兵不太像咱們蒙古騎兵?」

巴托也仔細看過去,他的眼楮也眯起來了。

「是啊,怎麼看不像是必勒格部?」

「我怎麼覺得有些眼熟,好像是……」

說到這里,多爾濟神色大變︰「不好!是明軍!快逃!」

眾人這才反應過來。

「快逃!」

「是明軍來了!」

「……」

眾人簡直是慌作一團,急急忙忙驅馬飛奔。

後面的明軍一看前面的在準備逃跑,頓時速度更快。

雙方的距離在快速拉近。

多爾濟和巴托等人做夢都沒有想到,都出了嘉峪關了,而且出了三百多里了,居然還有明軍!

這太不合理了,明軍從來不出嘉峪關的!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來不及多想,多爾濟等人亡命飛奔,不敢有絲毫的猶豫。

剛才還信心滿滿打算回去重振旗鼓,繼續攻打明朝的多爾濟,此時卻嚇得六神無主了。

于是,在這個陽光明媚的中午,雙方展開了一場角逐。

明軍對瓦剌殘部的追殺。

這場追殺持續到下午三點鐘,最後明軍將多爾濟部的兩千多人中的大部分都圍殺在雪原上。

也不是全部都殺了,至少多爾濟留著,俘虜了。

等到傍晚的時候,崇禎來了,明軍將多爾濟交給了崇禎。

「跪下!這是我們的皇帝陛下!」

閻應元用正宗的蒙古語說道。

他這種從軍事學院卒業的軍官,會一口的蒙古語實在太正常了。

現在大明的高級軍官,都要求會多種語言。

多爾濟猛地抬頭一看,心頭震撼,他以為自己听錯了。

但再一看這年輕人,一身的雍容華貴氣質,深邃的目光中,有一種睥睨天下的王者風度。

這就是大明的皇帝?

多爾濟仿佛感覺不真實。

大明的皇帝這麼年輕?

等等!

大明朝的皇帝怎麼會在這里?

而且親自率領明軍前來?

那甘肅鎮?

甘肅鎮現在是個什麼情況?

崇禎仿佛看穿了多爾濟的想法,他開口淡淡說道︰「甘肅鎮的瓦剌人已經全部被我大明勇士斬首。」

閻應元翻譯過去。

多爾濟整個人都傻了。

進入甘肅鎮的軍隊全軍覆沒了?

他不由得全身冒冷汗起來。

「大明皇帝陛下,只要您饒小人一命,小人願意做牛做馬。」

閻應元說道︰「陛下,他說只要饒他一命,他什麼都願意做。」

「好啊,將西北目前的局勢匯報一遍。」

這才是崇禎最想要的。

因為在不久的將來,他必然對西北用武,也必然將收復西域,打通絲路。

得知皇帝不殺自己,多爾濟大喜,連忙開始滔滔不絕,將西域目前的局勢一一匯報。

等听完多爾濟的匯報之後,崇禎自己也思考起來。

西域地域遼闊,想要很快收復是不可能的,得一步步來。

準確的來說,西域有兩個主要的對手,一個叫瓦剌,一個叫葉爾羌汗國。

這兩股勢力都是屬于西蒙古。

而且對大明極度敵視。

不僅如此,瓦剌在固始汗的帶領下,與青藏的吐蕃人聯系密切。

如果按照正統歷史來走,固始汗會在薩拉建立和碩特汗國,在未來與準噶爾汗國一樣強大。

而且這里面不得不防的是準噶爾部。

這個部族,在正統史書上,讓康乾三代都頭疼不已。

對了,準噶爾部就是瓦剌人的一支。

又從多爾濟口中得知,敦煌目前是在葉爾羌汗國手中。

這事發生在嘉靖三年,那時候吐魯番王國出兵佔領了敦煌,明軍退守嘉峪關,並且封閉了嘉峪關的關口。

而吐魯番王國是從屬于葉爾羌汗國的。

到了崇禎這個年代,基本上就成了葉爾羌汗國的一部分了。

也就是說,現在如果崇禎要打敦煌,就相當于跟葉爾羌汗國開戰。

而現在崇禎已經向全體瓦剌人開戰了。

如果再打下去,就把西北的兩股龐大勢力都攪和了進來。

不僅如此,還有引發連鎖反應。

什麼連鎖反應?

一旦真的動用軍事實力大大削弱西北蒙古人,更北邊的沙俄就會乘虛而入。

這個在17世紀到處擴張的帝國,對領土的渴望簡直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所以,西北目前的情況,基本上就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

那麼崇禎打不打?

肯定打!

為什麼要打?

為什麼不打!

現在是給整個西部軍區立榜樣的時候。

西部軍區為什麼成立?

不就是對西域開疆拓土的嗎!

他將來要打穿整個西域的。

直接推到奧斯曼的面前?

敦煌不算西域,敦煌嚴格的來說是漢地,是漢武帝時期就確定下來的漢人的領地。

既然是漢人領地,先收回來再說。

據說敦煌現在只有數千葉爾羌汗國的士兵。

這事就好辦了,直接打,直接橫推。

推完後,後續調集漢人過來,重開玉門關。

說干就干,崇禎立刻帶著大軍,一路繼續往西。

直到距離嘉峪關有600里的縱深之後,終于抵達了敦煌。

唐朝時期的敦煌是中原和西域的教誨點,這里的商貿、文化都非常發達。

但是明朝,由于嘉靖年間棄掉了敦煌,敦煌逐漸沒落。

崇禎年代的敦煌,甚至徹底衰敗。

畢竟它已經不再具備中原與西域的交匯功能。

時隔百年,明軍的兵鋒再一次抵達了敦煌。

一切都如當初,一切也都改變。

一個新的開始,新的篇章。

風雲已變,西北平地驚雷起。

舊時代,注定要被新時代碾壓得粉碎。

包括負隅頑抗的遼東。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