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一段時間,主要的工作依然是清掃余孽。
各個海港都被天武軍禁封。
實際上,那些海港都是非法海港,是民間私自建立的。
以前朝廷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現在都被封禁了。
天武軍的戰列艦就橫陳在那些海港的附近,凡是看到有船只,立刻扣押,各地官府協助查辦。
自從那些個腦袋被砍下去後,各州府的知府突然變得非常熱愛工作起來,尤其是積極配合海防。
短短半個月之內,就扣押了三百多艘船。
實際上,這些船里,有不少是鄭家下面的。
但也全部被扣押了。
鄭家一共到底有多少艘船?
戰船和商船加在一起,有700多艘。
鄭家的總資產有多少?
差不多三千多萬兩!
這是什麼水平?
天啟年間,朝廷一年的稅收差不多是一千萬兩左右。
張凡在整個南直隸和半個浙江,抄家才抄出來了1.3億兩。
一個鄭家的資產,就有3000多萬兩。
絕對是富可敵國的存在!
這些錢哪里來的?
航海貿易啊!
如果鄭家真的鐵了心要在海上發展,張凡一時間還真的那他們沒辦法。
好在是鄭芝龍本人是一個中原王朝的信仰者。
這給皇帝剩下了許多麻煩,局面才一度發展到現在。
試想想,如果鄭芝虎不願意歸順朝廷,雄踞東南海域,青霉素如何抵達安南?
即便安南成功收復,糧食如何運到京師?
八月三十日,正在後院騎馬射箭的崇禎突然接到了新航線上的一個大好消息。
什麼大好消息?
當然是溫體仁傳回來的。
安南國北邊紅河平原成功收復!
這捷報本來是要傳到北京的,不過在送信的士兵在白礁港靠岸補充糧食,听說皇帝陛下就在白礁港,立刻將溫體仁的信送來了。
看完溫體仁的信,崇禎整個人瞬間精神抖擻起來。
黎氏、鄭氏全部被弄死,黎朝朝堂上的權臣一個個被殺干淨。
溫體仁的效率比自己想象的還要高!
有意思!有意思!
越南的幾大平原,其一是紅河平原,其二是最南部的九龍江平原。
明朝安南國的國度升龍城便在紅河平原的月復地。
這一步,拿下了升龍城,相當于已經佔領了紅河平原。
可以開始運糧食了!
沒錯,開始運糧食吧!
順天府現在應該已經非常缺糧食了。
那麼問題又來了!
新航線隨著鄭家的問題慢慢化解,風險的確在降低。
但是,紅河平原的糧食,也不能直接搶吧?
直接搶就是搶安南國老百姓的。
能不能搶?
從武力值來說,肯定可以搶。
但從長遠來看,能不能搶?
當然不能!
大明朝以前就干過這種事,那是成祖年間,大明朝在安南設置了交趾布政司,讓現在的安南成為大明朝的一個行省。
可是,接下來在地方上的統治遇到了許多問題。
例如各方勢力的反抗。
就說成祖到宣宗年間,大型反抗暴動次數就高達61次。
因為在唐朝以後,交趾月兌離中原王朝統治幾百年,已經形成了獨立的王國意識。
明朝每年要在交趾行省投入軍費300萬兩,每年收上來的稅卻只有7萬兩而已。
所以宣宗年間,就直接撤兵了。
這和後世的美帝在各地撤兵有些類似。
總體來說,國家不是慈善機構,坐在紫禁城里的皇帝和大臣,都得懂得算賬的。
現在呢?
難道崇禎面臨的局面也是如此?
那收復安南還有什麼作用?
當然也的確可能會遇到大規模的反抗。
不過,作為21世紀的大好青年,張凡一直知道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什麼問題?
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是並存的。
而安南雖然有了王國的概念,但是其本身內部的階級矛盾是非常尖銳的。
如果不是成祖年間派過去的大明官員貪得無厭,在當地橫征暴斂,也不會激發如此劇烈的反抗,當地的地主豪強更沒有機會組建起大規模的農民來反抗大明朝的統治。
說到底,階級矛盾才是主要矛盾。
所以,想要消化安南國,是不能直接搶的。
那怎麼辦?
買啊!
可是,不是說朝廷沒錢了麼?
怎麼可能沒錢了!
印銀鈔?
不不不,銀鈔豈是腦袋一拍就能印的?
且不說印大量銀鈔本身需要大量時間。
就算將銀鈔送到安南升龍城,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強迫安南國老百姓接受銀鈔。
即便是大明朝的老百姓接受銀鈔也用了好幾年時間。
那麼錢從哪里來?
鄭家不就剛交了一筆錢麼?
而且有一個經濟學問題現在擺在張凡面前?
什麼經濟學問題?
朝廷現在在大規模推行銀鈔,民間在大規模用銀子兌換銀鈔。
朝廷現在其實是有許多儲備的銀子的,這些銀子在明面是不能在國內投入使用的,因為官方現在正在大力擴大銀鈔的使用。
如果再將銀子投入民間,就是在擠兌銀鈔,對新政是不利的。
好了,解決方案就來了。
官方不能在國內用銀子,安南總可以吧?
沒錯,可以將這些銀子當成外匯儲備來使用。
至少在崇禎七年,銀子還是國際通用貨幣!
所以,這個問題是可以立刻解決的。
九月一日的下午,白礁港已經沒有那麼炎熱了。
崇禎在後院讀完了駱養性呈報上來的關于鄭家家產上繳的匯總。
第一批擬定出來的白銀有1300萬兩。
1300萬兩則算成後世的斤,有多少斤?
近100萬斤!
這是鄭家擁有的現銀,其他資產當然就是船只、火器、貨物、士兵等等。
1300萬兩,足夠崇禎在安南買幾千萬石糧食了!
看完這份匯報,崇禎已經不在乎錦衣衛在中間拿了多少,這些目前看來都是小事。
大事就是先把整個大局往前推。
當天下午,崇禎就給在上海港的李岩寫了一封敕令︰迅速征調商船,前往安南采購糧食。
已經在上海準備了三年的李岩,現在最不缺的就是船了。
幾天後,他接到皇帝的敕令,就開始大規模的召集商船。
現在是九月,第一批糧食,在12月份的時候,肯定是可以抵達京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