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75章 收集完後,一鍋端!(第二更)

「為何你不早說?」

「臣本打算奏疏陛下,但小臣人微言輕,陛下又日理萬機,加之邊境戰事,臣不敢添亂,但又想著事關重大,最近朝廷又推出《大明國土管理法》,小臣覺得時機到了,便打算奏疏陛下,不料陛下聖駕親臨。」

還是存在著不敢這個問題,畢竟他一個工部郎中,五品官。

而毛承祿是毛文龍的大兒子。

毛承祿此人十分貪婪。

正統歷史上,崇禎二年四月毛文龍被袁崇煥殺。

崇禎二年十月發生己巳之變,皇太極破關,十一月兵臨北京城下,十月下旬,廣渠門之戰,關寧軍擊敗八旗,皇太極退守。

十二月初一,打了勝仗的袁崇煥被捕,祖大壽被嚇到,帶著關寧軍逃回錦州。

之後孫承宗出面,袁崇煥寫信叫回祖大壽。

這是袁崇煥的故事。

但這也是毛文龍的故事。

袁崇煥被捕有一條罪名是擅自斬帥,說的是殺毛文龍。

崇禎三年八月,袁崇煥死,遼東逐漸與朝廷離心離德,皮島也立刻失控。

當時毛承祿就在皮島,他奏疏歷史上的朱由檢,為毛文龍鳴冤,皇帝不予理睬。

崇禎四年,毛文龍義子孔德友和耿仲明在山東吳橋兵變,待走近兩百門紅夷大炮,隨後給皇太極,此後明清攻城戰局面徹底翻轉。

而毛承祿在皮島響應孔有德叛亂,後被黃龍阻止。

這就是崇禎年間皮島這些歷史名人的大致過往。

歷史已經發生改變,為了阻止崇禎四年的吳橋兵變,張凡用封賞爵位的方式,誘惑孔有德、耿仲明等人到北京。

毛承祿則給了兵部郎中的官職。

但這幾年,孔有德、耿仲明和毛承祿在北京城內貪污受賄、結交權貴,四處籠絡人,名聲極臭。

張凡猜想,不僅僅是因為毛承祿在京師權大勢大,而且這背後佔窩的高官、勛貴不在少數。

趙光抃若是一捅,立刻就能捅到馬蜂窩,若這個馬蜂窩被皇帝斬草除根了還好說,沒有被斬草除根,那倒霉的就是趙光抃自己了。

所以,趙光抃不敢立刻上報這件事,倒也情有可原。

「分別佔的都是哪些地方,你給朕指出來!」

「是是是!」趙光抃連忙道,「陛下請隨臣來。」

等進了趙光抃辦公的地方,他取出了一份他派人在順天府各處勘察的鐵礦匯總,呈遞給了皇帝。

崇禎看完後,沉默片刻道︰「若是這些鐵礦全部劃歸到你這里,朕的要求可否實現?」

「可以!」

「好,預算你照樣提,人員配置按照你的計劃來,一個月之內,你就可以派人去接管這些礦山了。」

趙光抃微微一怔,一個月?

這麼快!

「所以你要盡早做準備,朝廷現在對鐵的需要只會越來越大。」

趙光抃心頭一緩,看來皇帝是不準備追究自己的責任了,這時才發現手心已經被冷汗打濕了,他立刻道︰「臣領旨。」

「帶朕去煉鋼的地方看看。」

「陛下這邊請。」

明朝已經掌握了用焦炭來煉鋼了。

並且已經非常具有規模。

例如正德年間,遵化每年煉出12000斤鋼,到了崇禎年間,每年可以煉出25000斤鋼了。

這只是遵化。

明末東南一帶,僅僅蘇州府,私人煉鋼坊就有數十家,兩廣也頗具規模。

沒有人統計過這些鋼材的總量,張凡預估,至少也有七八十萬斤。

張凡到了煉鋼坊,看見那里擺放著大堆大堆鋼材,它們的質地都非常好。

畢竟用焦炭煉出來的鋼,質地肯定好。

為什麼?

焦炭燃燒後溫度穩定啊。

焦炭是如何制作出來的?

煙煤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加熱到950-1050度,經過干燥、熱解、熔融、粘結、固化、收縮等階段最終制成焦炭,這一過程叫高溫煉焦。

大明是掌握了這個技術的。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要大家鋼鐵的煉制,則必須增加煤礦的開采。

大明哪里的煤礦最多?

大概21世紀的正常人都知道哪里煤礦最多。

所以,還是要修水泥路,從順天府修到山西。

如果要修水泥路,就又有大量銀鈔流入民間,進一步造成通脹。

現在還是良性的通脹,如果修太多,放水到民間太多,可能就會爆發惡行通脹。

所以,要加快速度從外部運送糧食和商品。

所以,就要加快鋼鐵的煉制,準備好火炮,準備開海!

所以,其實戰爭和經濟的發展,是一體的,不可分割的。

當然,順天府的煤礦量肯定夠這里燒個一段時間,只是為了以後,肯定要打通從山西過來的交通的。

一想到這里,張凡心頭那壓力,比泰山還大。

大明朝的改革已經進入到過渡階段,新的貨幣發放相當于給經濟開了一條口子,必須要用源源不斷的商品去填補。

這架馬車開了,就沒有回頭路了,因為這關系到2億人的生計!

所以,誰敢阻攔,就殺誰,死再多人也得讓他們去死!

總不能讓2億人為那一小撮利益既得者陪葬吧?

「鋼材的產量,朕需要你去和內閣對接,內閣會給你目標的。」

「遵命。」

鋼材不是一拍腦袋就生產的,萬一毫無節制的煉,煉多了沒地方用,就成廢塊了。

生產一定是跟實際需求來的。

「以後有任何事,可直接密奏朕。」

「是!」

崇禎深吸了一口氣,道︰「魏清歡。」

「學生在。」

「你就留在這里,跟著趙大人多學學。」

「是,學生一定潛心跟著趙大人學習。」

「他是北京大學工學院的學生,今年卒業,是棵好苗子,你多帶帶。」

「臣一定好好培養他。」

崇禎開始安排人,去趙光抃給的這個名單的位置,一個個去訪問。

這些人騎著馬,向各個縣奔去。

隨後,趙光抃又帶著崇禎參觀了冶鐵廠的各個地方。

第二日一大早,皇帝收拾了一下,便啟程返京。

三天後,皇帝返回京師。

一切都很平靜。

但平靜下面,卻暗流涌動。

因為皇帝去遵化的消息已經傳遍這個北京城的官場,好一些人這些天都沒有睡著覺,深怕皇帝發現了什麼。

那麼崇禎回去後,就開始找他們麻煩了嗎?

沒有!

他在等派出去的那些人收集回來的情報。

收集完了,就一鍋端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