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78章 熱心的村民(第一更)

崇禎道︰「這麼多書,你是如何帶過來的?」

劉惜君給崇禎添了一杯茶︰「自然是我自己帶過來的。」

「你一個女子,帶這麼多書千里迢迢到這里,不會覺得很累麼?」

「公子說笑了,只是背一些書來而已,而且這一次我是有朝廷安排的馬車的,相比去年我從陝西一路走到北京,走足足三個月,要輕松不少。」

「看來劉大人是一位愛書惜書之人。」

劉惜君看著崇禎,她雙眸明亮有神,清澈無暇︰「讀書可以讓人心里踏實,當今陛下也說過,求我,求真,求變,重新認識這個世界,這也是人生樂趣之一。」

崇禎大感欣慰︰「北京大學有你這樣的學生,大明未來有望也!」

劉惜君道︰「在下學識尚淺,還需多多磨練。」

張凡心中更是歡喜,北京大學校風淳樸,學生勤學好問,現在大明正是用人之際,人才于他來說,便是良藥,是最寶貴的。

劉惜君這樣的人出身貧寒,身為女流,在明朝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地位本身不高,尚且還有如此志向。

這說明了什麼?

這說明,還有千千萬萬貧寒出身的人,也渴望像她這般,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他人的命運。

他們的命運改變了,大明的命運也就改變了。

中華乃天下人之中華,中華之崛起,非張凡一人能及,乃天下兩萬萬民眾力同心。

今日北京大學有唐子陵、魏清歡,有如劉惜君,明日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太原大學、濟南大學亦有青年才俊砥礪前行。

各地大學一旦建成,假以時日,人才必將迎來大爆發。

不過,人才之用,必然還是要與實踐相結合。

見識廣不一定能走遠,但想要走遠,一定要見識廣。

朝廷未來開海,重商,征西,重開絲路,與萬國爭霸,便是帶著大明的人才去見識這個世界,去吸收這個世界所有優秀的一面,為大明所用。

崇禎心下好奇,又問道︰「在你們北京大學學生心中,當今天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一說到當今天子,劉惜君眼中的光芒更明亮︰「今上乃曠古未有之聖明君主,自他登基以來,革舊鼎新,萬民敬仰。那些儒生總是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但儒生輕浮,無一人真正去做,而當今陛下,卻身體力行。」

「新政乃廟堂新聲,萬民之福,縱天下反對者***,亦重若泰山,雷霆之威,澤恩四海。」

說到此處,劉惜君似乎頓生幾分豪情︰「所以,你問我當今天子是什麼樣的人。天子是一位想要改變這個世間,有大智慧、大毅力者,他一定能夠完成前人都無法完成之壯舉。」

張凡自己听了都有幾分瑟起來了。

臥槽!

原來我自己這麼牛逼嗎!

便在此時,外面進來了一些人,都是村民,還有之前崇禎遇到的挖紅薯的父子。

「劉大人,眼下那些人都死了,想來知縣大人很快便會知曉……」

劉惜君道︰「諸位放心,我會上奏朝廷,新政乃陛下親自昭告天下之政,誰都不能違反新政,諸位盡管好好收糧食,有任何事,我來頂著。」

「謝謝劉大人,劉大人真是好官啊!」

「謝謝劉大人!」

「……」

眾人你一句我一句的。

崇禎站起來道︰「鄉親們,若是那張老爺真的來了,也不必怕,既然朝廷頒布了新政,那便是天憲,未來會有越來越多如劉大人這樣的好官到地方上。」

那個挖紅薯的小孩好奇道︰「大哥哥,什麼是天憲?」

「天憲就是天子頒布的法令,誰都不能違反!」

「那天子知道我們這兒嗎?」

「知道,當然知道,他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地方,新政就像天空的太陽,有陰雲想要遮住它,但是,陰雲終會散去。」

崇禎繼續道︰「大家放心大膽去種田,去收糧食,按照新政去交稅,如果有人想要接機讓你們多交稅,放心大膽去告狀,知縣衙門不審理,就去南京城,王法為民!」

大家都被崇禎這話說得一愣一愣的,即吃驚又興奮。

連一邊的劉惜君也感覺熱血沸騰,不由得詫異這張凡說話十分有感染力,仿佛他一直都是高高在上對所有人講話一樣。

仿佛他一聲令下,就有無數人應該前赴後繼一樣。

「大哥哥以後我也要和劉姐姐一樣去北京大學上學,可以嗎?」

「可以!當然可以,好好學習,考北京大學!」

「劉大人,張公子,我們在外面準備了一些吃的,是我們的心意,這邊請。」

劉惜君也不客氣道︰「請。」

看得出她和這里的村民都非常熟了。

深秋的晚上其實已經很冷了,不過村民們燒著火堆,倒是暖洋洋的。

大家烤著紅薯,鍋里還有熱米飯,還有人把自家的雞殺了,又有人拿出了好幾年不舍得喝的酒。

「張公子,劉大人是咱們家里的希望,今日多謝你救了她!」

「舉手之勞,舉手之勞。」

駱養性在一邊看著皇帝坐在那里和這些村民一起有說有笑,不由得有幾分恍惚,那真的是平日在朝堂上威嚴的皇帝?

崇禎心情是大好,他今日是切身感受到了應天府老百姓對新政擁戴,並且親耳听到,親眼看到。

不過,他也親眼看見,地主們的勢力依然還存在,他們在南直隸的狂風暴雨中,有的被清除掉,但有的卻躲避起來。

他們在等事態漸漸平緩下來,然後用錢來打通關系,重新回來。

地方上的舊勢力也並未全部清除,在妥協之中,有不少人偽裝起來,也在等待局勢的平緩。

其實這個階段的局面,也是必然的,畢竟大明朝太大了,而南直隸的清洗太快,太快就會有大量的漏網之魚。

並不是所有地方都想盧象升整頓廬州府那樣徹底。

等到了夜深,大家收拾收拾也都各回各家,要睡覺了。

那麼問題來了。

大家開始爭論一個問題,崇禎睡哪兒?

「要不睡我家去?」

「也不大合適,大家家里都有人。」

「要不咱將後面的牛棚收拾一下。」

劉惜君道︰「張公子是我們的救命恩人,怎麼能讓張公子睡牛棚,要不張公子睡我那里,我去後面的牛棚。」

有村民接過話笑道︰「咱看張公子與劉大人挺般配的,要不成了婚算了,這樣就可以住一起了,張公子還可以留下來和咱一起。」

「誒,你說的很有道理!」

「咱看張公子與劉大人也挺配的!」

「張公子,劉大人是個好姑娘,真的,我用人品擔保!」

「張公子今年可有婚嫁?若是並未婚嫁,就娶了劉大人吧,劉大人一介弱女子,在咱們這里辛辛苦苦教咱們種田,宣導朝廷的新政,還教孩子識字讀書,挺不容易的。」

村民們用他們最樸實的想法,開始勸說崇禎,像極了後世那些催婚的長輩們。

皇帝一時間竟然不知該如何作答,一邊的駱養性等人看到這場景,下巴都要掉下來了。

臥槽!這幫人居然給皇帝說媒!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