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可立和毛文龍彼此很熟。
為什麼?
原因在天啟年間,袁可立是毛文龍的上司。
一般情況下,提到明末的東江鎮,就會提到毛文龍。
有不少人認為東江鎮是毛文龍帶著人一手組建起來的。
但這種說法其實不準確。
真實的情況是,東江鎮所有的戰略規劃,資金申請,兵額,以及武備,戰術,都是袁可立一手操辦的。
東江鎮屬于登萊巡撫管轄。
天啟元年(1619)袁可立在山東以七千兵力擊敗了四萬多悍匪,將這些悍匪收編成軍。
隨後,袁可立攜五萬兵力坐鎮登萊,設立東江鎮。
袁可立的戰略是從山東登萊,以水師之威,收復遼東半島,從遼東半島進軍遼東月復地的遼陽。
袁可立是朝堂上少有的實干派。
天啟年間,他在登萊組建四千戰船,沿海設置炮台,形成「百里棋布,鼎足傳烽」的犄角之勢。
這大大的牽制了建奴在遼東的兵力,大大的減輕了當時關寧錦防線的壓力。
當時,朝堂上的大臣們都非常討厭毛文龍,覺得這個人太飛揚跋扈,驕躁彪悍,且喜歡殺良冒功。
但是,袁可立卻認為毛文龍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便在朝堂上力薦毛文龍。
毛文龍這才成為東江鎮的主干,在袁可立的支持和統領下,在東江一帶干得風生水起,頗有功勞。
而且袁可立下面還有大將沈有容和張盤,這兩人海戰打得非常好。
之後袁可立成為黨爭犧牲品,毛文龍沒有人罩著了,逐漸失勢,且逐漸失控。
如今下屬見到老領導,兩人一時間都怔住了。
袁可立和毛文龍有矛盾,那是後期的事。
當時袁可立被閹黨攻擊,還不被東林黨待見,後來魏忠賢黨政,害怕袁可立勢大,便想方設法將他調回來。
後面,東林黨和閹黨幾乎同時統計袁可立包庇殺良冒功、謊報戰功的毛文龍。
袁可立知不知道毛文龍殺良冒功和謊報戰功?
他當然知道!
但是他的用人態度也很明確,毛文龍有很大的缺點,但是也有很大的優點,朝廷正是用人之際,應當重用。
他還跟天啟寫過奏疏,明確表明了對毛文龍的看法。
不過這個時候,朝堂之上對邊軍的軍糧和軍餉出了大問題,貪污太嚴重,毛文龍三番五次催袁可立還是沒有糧食。
最後,毛文龍寫信狠狠懟了袁可立一頓,心灰意冷的袁可立便辭官而去。
袁可立走了,毛文龍更加無人能節制,逐漸軍閥化。
這是兩人的過往。
毛文龍能從皮島回來,這是出乎袁可立意料之外的。
「袁公還是如當初那幫精神抖擻!」
「老了老了。」
毛文龍猶豫了一下,道︰「听聞袁公復登萊巡撫,卑職不甚欣喜。」
「恭喜毛帥冊封了定北公的公爵。」
「都是承蒙陛下器重。」
一邊的劉宗周卻是對毛文龍沒有什麼好感,冷著臉,一句話也不說。
倒是毛文龍與袁可立寒暄起來,兩人又回憶起當年的諸多事,一時間感慨萬千,隨後又長篇大論聊了起來。
直到半個小時後,皇帝的馬球賽上半場結束。
藍隊領先!
「諸位不要灰心,還有下半場。」崇禎在那里說著,不過下半場他不打算參與了。
因為剛才喝水的時候,王承恩說袁可立和毛文龍都到了。
他收拾了一下,便立刻換了個地方,召見毛文龍和袁可立。
「臣參見陛下。」
崇禎走過去,一把將毛文龍攙扶起來︰「毛帥終于回北京了,想死朕了!」
「承蒙陛下垂憐,臣銘感五內。」
張凡臉上掛著笑容,但心里卻是另一番的想法。
毛文龍以後都不準再踫軍政了。
這家伙桀驁不馴,听調不听宣,十足的軍閥頭子。
這在新軍政里,是要殺頭抄家的。
古代的軍隊軍閥化其實也很常見,因為缺乏專業化的思想管理。
但新軍不同,新軍是按照21世紀的軍制標準做的。
誰都不能挾軍自重,天王老子來了都不行。
「讓朕看看,毛帥在遼東辛苦了,都曬黑了。」
毛文龍是第一次與崇禎見面,之前與崇禎的溝通僅限于書信往來。
印象中,小皇帝是一個很舍得的人。
不過毛文龍這種人怎麼會輕易相信一個人呢?
崇禎拍了拍毛文龍的肩膀,隨後將袁可立也攙扶起來。
「定北公,朕給你在北京城安排了公爵府,你稍後去看看,看是否滿意,不滿意就跟朕說,朕給你換。」
「臣受寵若驚,承蒙陛下聖恩,必粉身碎骨以報國恩。」
「袁公,朕單獨與毛帥聊聊。」
袁可立和劉宗周紛紛退下。
毛文龍心中更是七上八下,要知道,他之前可是和皇太極有過書信的,朝中還有人彈劾他走私火器給建奴。
毛文龍是非常不願意回北京的,但是他的幾個兒子都被皇帝封爵,都抵不住誘惑回來了。
他自己在皮島繼續待了一年多,扛不住了,又有皇帝的各種誘惑,這才回來了。
但他內心深處一直很擔心皇帝會拿他開刀。
崇禎問道︰「皮島眼下情況如何?」
「有兵馬一萬,軍民六萬,另有五千人馬隨陳新甲抵達皮島。」
「兵馬一萬,前年能攻下遼陽,毛帥高明。」崇禎假裝贊嘆道。
「都是陛下教導,臣不敢言功。」
「立了功就是立了功,朕向來賞罰分明。」
崇禎繼續問道︰「接下來派誰去皮島合適?」
「全憑陛下安排。」
「誒,皮島是你一手建立的,朕得尊重你的建議。」
毛文龍更加看不到這小皇帝了,小皇帝對自己太好了,可是這幾年,自己听到的各種聲音確實皇帝喜怒無常,殺人不眨眼。
毛文龍想了想道︰「臣以為,東江鎮復歸袁公轄制便可,派誰去,由袁公說得算。」
崇禎不說話了。
你不要以為這幾句簡單的對話很簡單。
皇帝的每一句話都是在試探毛文龍,皇帝自己早就做了決定派誰去轄制東江鎮了。
崇禎拍了拍毛文龍的肩膀道︰「既然定北公這樣說,朕就听你的。」
皮島讓出來後,接下來袁可立就完全可以放開手以皮島為中心,去建立一個後方戰線,與陳新甲聯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