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禾嘉剛走,戶部尚書畢自嚴和國稅局御司使鄭三俊就來了。
鄭三俊將崇禎三年秋稅呈報了上來。
崇禎心情本來很好,現在五省都要開始施行新產業,這將是商業時代來臨前的預熱。
但是,看完去年秋稅的匯報,整張臉瞬間就陰沉了下來。
「去將南直隸和浙江的所有知府都給朕叫來!現在就去!」
「是是!」
王承恩連忙出去安排,畢自嚴和鄭三俊就站在一邊,一聲不敢出。
這特麼還怎麼建議?
這稅的漏洞如此大,地方上也太猖狂了!
南直隸一算就知道漏了三百萬石稅。
浙江就更夸張,前兩年欠的稅已經累加到600萬,崇禎三年又漏300萬石。
900萬石的稅!
畢自嚴和鄭三俊腦子抽了才會在這個時候亂說話。
乾清宮的氣氛瞬間就凝重起來。
崇禎走到地圖前,盯著南直隸和浙江,目光鋒利,殺意大起。
半個時辰後,南直隸18州府,浙江省11府的知府全部都來了,還有浙江省布政使洪思詔。
「臣等參見陛下,萬歲萬萬歲!」
眾人將腦袋埋在長袖之間,皇帝為什麼急招他們來,心中卻是清楚得很。
秋稅漏洞太大,他們此次入京的時候,就有人提前跟他們說了。
不過他們也不擔心,借口早就想好了,而且南直隸和浙江省都存在漏稅。
什麼叫法不責眾,就不信皇帝能把所有人都砍了。
秉承著這個心態,大家伙心中也不是很擔心。
崇禎從桌上抽出一份冊子,上面寫的是「崇禎三年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稅收匯總」。
他將冊子扔到了浙江布政使洪思詔面前,淡淡道︰「自己看。」
洪思詔撿起來看完,道︰「陛下,臣有話要說。」
「你說!」
「這兩年,朝廷打仗,又對陝西賑災,從浙江抽調了不少糧食,民間也缺糧食,許多老百姓無糧可交,臣不敢滋擾民眾,唯恐有損聖威,是以懇求陛下,如前兩年一般,再寬限一段時間。」
這純熟扯淡!
且不說東南給朝廷賣的糧食,標價1.5兩每石起步,就說東南缺糧,這絕對不存在!
每年都有大批量的糧食,從湖廣、江西,運輸到東南。
因為那里人多,產業齊全,消費旺盛,有錢還愁飯吃?
那里的大地主、大商人一抓一大把,官員和勛貴經商隨處可見。
這個洪思詔之前在杭州灣案子里表現得還算不錯,但一旦牽扯到稅收里,就露出真實嘴臉了。
明顯就是危害到了他個人的利益。
崇禎道︰「且不說農稅,這茶稅,鹽稅又在何處?」
「這……去年茶葉種植不善……」
崇禎直接打斷了他,怒道︰「來人!將洪思詔給朕杖斃!」
洪思詔嚇得連忙跪地求饒︰「陛下饒命,陛下饒命,確實是天災……」
「天災!」崇禎直接吼了出來,額頭都暴出幾根青筋,「朕看是人禍吧!」
門口立刻就進來了幾個大漢將軍,拿著棍子,將洪思詔摁在地上就開始打。
洪思詔慘叫連連,不停求饒,但是崇禎神色冷酷。
不多時,洪思詔就只有出的氣,沒有進的氣了。
隨後尸體就被拖了出去,血也被迅速擦干淨。
這下知府們都嚇得不輕。
暴君啊!
這……
這之前在乾清宮打死大臣的嗎!
暴君!
他們心里罵著。
乾清宮內的氣氛凝重得可怕。
所有人都冷汗直冒,頭皮發麻。
剛才他們還抱著一種法不責眾的心態,但現在完全不敢這麼想了。
一個布政使,二品大員,被活活打死。
更別說知府了。
尤其是浙江11州府的知府,洪思詔是他們的上司,平時省里開會,都是洪思詔主持。
平日里,洪思詔在他們眼中,都是威嚴的領導。
現在,在他們面前,被活活打死。
這種巨大的沖擊,讓他們骨頭都在顫栗。
「夏定文。」
應天府府尹夏定文全身發抖地出列︰「臣在!」
「應天府征的茶稅1000兩,你這是在糊弄朕麼?」
「啟稟陛下……」有了剛才洪思詔的前車之鑒,夏定文不敢再隨意狡辯了,「是臣的失職,請陛下給臣一段時間,臣將功補過,補齊欠稅。」
「多長時間?」
「今年一定補齊。」
「不行!」崇禎斬釘截鐵,「朕已經給了你們兩年時間!」
「崇禎元年,你們在奏疏里就跟朕說再寬限一年!」
「到現在你們還跟朕這麼說!」
「陛下息怒。」
「朕只給你半年時間,今年六月,將稅補齊,否則朕就要你們的腦袋!」
「別以為朕不知道這稅漏在什麼地方!」
崇禎的聲音響徹乾清宮︰「去告訴他們,不願意交稅就交人頭!」
那茶稅,鹽稅,還有通關稅這些,也許在其他省都是少之又少,可是在南直隸和浙江,這些都是大頭啊!
而且目前朝廷對商稅的征收其實非常少,即便如此,這些人也不願意交。
大明朝對東南的商稅政策是什麼樣的?
三十抽一。
才3.3%的稅。
21世紀對大商人的稅是什麼樣的?
企業所得稅稅率是25%!
所以,大明朝的商人們是非常幸福的。
就說茶稅、鹽稅,那南京的魏國公就有大把的種茶和賣鹽的產業。
第十代魏國公徐弘基,明朝開國大將徐達的九世子孫,一直在南京。
這些勛貴早就將手伸到了礦產、商貿上面,他們不僅身份尊貴,而且還富可敵國。
你要說應天府的茶稅只有1000兩,這絕對不可能!
浙江省和南直隸都是種植茶葉的大省,而且絲綢也多,尤其是蘇州、杭州。
夏定文道︰「臣遵旨!臣一定在半年之內補齊虧欠的稅。」
其他人也連忙道︰「臣等也一定在半年之內補齊虧欠的稅。」
「半年之內補不齊,朕就將你們的腦袋掛在各自的城樓上!」
「臣等遵旨!」
「你們都記好了,現在是全民納稅,那些秀才、舉人,還有官員,全部要納稅,國子監的所有人也必須給朕交稅,誰不交,國稅局就把名字記下來!」
「還有良田超過100畝的,每畝1石的稅,都記下來了麼!把這幾年所有虧欠的全部補齊,否則別怪朕翻臉不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