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二十三章 定國歌

李牧之並不知道,自己寫的文章會得到大明一位百騎長等的認同,他並不知道,也就是這篇文章,給他帶來了很大的驚喜。

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李牧之則忙碌著和劉仲等人商量著閱兵事情。

「陛下您乘坐來到閱兵場地,到時候兵部尚書會在一旁披甲騎馬在旁侍衛引導,您的車駕從北門進入,到達兩軍的北方停車,面朝南向。」

「到地方後,臣請皇帝下車,然後進入帷宮、兵部尚書停在東面,面向西。」

「領軍帶開小駕儀仗,騎士站在陛下駐地四周,侍衛之臣左右站在帷宮之前,以北為首」

「各方派來的使者提前集中在北門外,您將要到達時,會有奉禮官說︰「再拜」。在位所有人都要下拜兩次。」

「等您進入帷宮後,其余人再紛紛入場,觀看者站在駐地騎士儀仗外的四周,隨後,閱兵正式開始。」

閱兵儀式十分復雜,單從李牧之的出場來看,也不簡單,不過畢竟象征著皇帝的權威,儀式搞的熱鬧,才能彰顯,李牧之靜靜的听著,一一記了下來。

其實那一天他也是「傀儡」。

只需要坐在豪華馬車上就可,一切都有專人護送。

李牧之沒有在看這些小細節。

他徑直地問道︰「那升旗儀式是什麼時候開始呢。」

古代的閱兵是沒有升旗儀式的。

而李牧之把後世的一些方法搬了過來,其中就包括升旗儀式。

劉仲如實道︰「這個會在閱兵開始後不久,由八名士兵會從西門走出來,從西向東,八人護送著大名旗幟,按照您的意思,我們找了二十名孩子,既有大月氏人,也有塞人,希臘人,身毒人,其中有三名是從巴克特里亞的喀布爾帶過來的」

這也是政治宣傳。

李牧之其實以前感覺這些都是虛的,但是等他做到現在地步,卻突然明白了許多,這些都是必須要做的,向外界發出信號,大明是團結的,包容百納,任何人都可以在大明生活下來。

都是大明人,不分你我。

也是塞人,希臘人貴族人發出信號,給他們吃一顆穩心丸。

「就按你的辦吧。」

「但是現在有一個問題,您說升國旗需要奏國歌,但是咱們大明還沒有,這里所有的樂器也有些不妥。」

李牧之皺起了眉頭。

「你有沒有什麼想法?」

劉仲小心翼翼的瞥了一眼李牧之,而後從懷里掏出了一份紙張,雙手托起,道︰「臣請命,請求陛下以此歌做為國歌。」

劉仲的神態嚴肅。

仿佛做出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李牧之拿過紙張,細細一覽。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劉仲在一旁輕聲解釋道︰「許多跟過來的兄弟,其實都希望您重現大秦的輝煌,既然現在國號已經成為了大明,請陛下也在多留一些大秦的痕跡吧。」

「就這?」李牧之冷哼一聲。

劉仲點了點頭,恭敬的跪下行禮。

「哼,準了。」

李牧之沒有好氣的說道。

說實話他們也沒有什麼好的想法,除了義勇軍進行曲,好像還真沒有其他的國歌,在他的印象中沒有

這首無衣軍歌當做國歌也可以。

誰說我們沒衣穿?與你同穿那長袍。君王發兵去交戰,修整我那戈與矛,殺敵與你同目標

雖然後世對這首軍歌有不同的看法,大致分為三類。

第一,認為《秦風•無衣》是諷刺秦君窮兵默武、崇尚軍力的作品,如《毛詩序》說︰「《無衣》,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戰,亟用兵而不與民同欲焉。」

第二,認為《秦風•無衣》乃是秦哀公應楚臣申包胥之請,出兵救楚抗吳而作,是哀公征召秦民從軍,士卒相約之歌。

第三,認為《秦風•無衣》是秦人攻逐犬戎時,兵士間團結友愛、同仇敵愾、偕作並行、準備抵御外侮的歌聲。

但是李牧之還是贊同第3種。

可能是後世張藝謀拍攝的大秦帝國帶來的影響,每當看這首詩,腦海遍不自主的想起了那雄偉壯闊的箭陣,還有整齊劃一的士兵,高聲吶喊著︰「風!風!風!」

所以,這首可以暫時當做國歌。

以後可以再重新考慮。

見陛下同意了,劉仲露出了開懷的笑容。

「吟唱完這些詩句之後,士兵們後面可以高聲吶喊風,風,風,大風。」

劉仲眼楮一亮,道︰「陛下英明。」

劉仲試了一遍,果然朗朗上口,而且還富有節奏。

「那剩下的就去迅速安排,一定要保證每個人都得呼喊出來,都得給朕張嘴。」

劉仲大聲道︰「是,陛下。」

劉仲走了之後,李牧之模著下巴,這段時間的忙碌,讓他越發缺人的痛苦,所以有的事情趕得十分急。

唉,慢慢來吧。

一切都需要時間。

所有的事情都不是突然成功的。

婁愛國很快也趕來了。

「訓練的怎麼樣了?」

婁愛國︰「一切順利。」

「嗯。」

李牧之招招手,道︰「你過來看看。」

李牧之根據腦中印象,和這兩年的探子帶回來的消息,已經大致模清了前往身毒的關隘和通道。

「等閱兵結束後,就是正式的動兵之日,你的破軍營到時候要發揮重要的作用,閱兵完成,便要迅速趕到喀布爾,他們是一把挺近身毒的刀子,不容有失。」

婁愛國低頭看著地圖上的關隘,這些都是分配在開伯爾山口一串上的,被其他人掌控著。

他堅定道︰「破軍營絕對不會讓陛下和大明失望。」

李牧之︰「希望得到你們的好消息,這次進入身毒,也是我大明第一次對外大規模作戰,我不希望看到有很大的損傷,所以可以采取以往祖先的策略。」

婁愛國一听,立馬懂了。

陛下的意思就是一旦抓到奴隸,就把他們當做自己的前軍,基本思路就和大清八旗入關類似

都是讓自己人打自己人。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