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今天天氣格外的晴朗,飛行條件極佳,飛行員駕駛著轟炸機在千米高空中上下翻飛,做出一個個靈活的動作,看得袁世凱眼花繚亂,連聲說︰

「真看不出它這麼大的塊頭居然這麼靈活,真看不出它這麼大的塊頭居然這麼靈活!」

李思明听出了他語氣中的羨慕,看著他那圓滾滾的身材︰「怎麼?羨慕上啦?」

袁世凱老臉一紅,說︰「去去去,罵人莫揭短,你懂不懂尊老愛幼的?」

李思明說︰「你肯定是在羨慕它!」

袁世凱無語︰「你听出來就好了,用得著大聲宣揚麼?」

李思明說︰「堂堂北洋集團統帥居然羨慕一架飛機,多新鮮啊,難道不應該讓更多人知道嗎?」

袁世凱懶得跟這家伙多說,繼續看著飛機。

飛行員將操縱桿一壓到低,飛機從高空中俯沖而下,發出巨大的呼嘯聲,徑直沖向草地。袁世凱嚇得臉色都變了,叫︰「他這是在搞什麼鬼?不想活啦?」

李思明說︰「在練習俯沖呢!這是轟炸機飛行員必須掌握的技術,一個不會俯沖轟炸的飛行員就是個廢物。」

轟炸模式原本分為兩大流派,分別是水平轟炸和俯沖轟炸。水平轟炸很好理解,就是轟炸機在高處作水平飛行,彈艙里的炸彈跟竹筒倒豆子一樣往下倒,一撒一大片;俯沖轟炸同樣很好理解,就是飛行員駕駛著戰機從高空俯沖而下,貼著敵軍的腦門投下炸彈。水平轟炸沒啥技術難度,投下去的炸彈看似又多又密,炸得驚天動地,其實炸到什麼完全隨緣,效果並不好,更要命的是,長時間保持水平飛行,敵方防空部隊很輕松就能算出提前量,幾夾炮彈上去就能干一架下來。俯沖轟炸由沒那麼好對付,由于飛行軌跡多變,很難計算提前量,而且由于投彈的高度很低,命中精度大大增加,效率自然比水平轟炸高出幾倍。但俯沖轟炸是相當危險的,飛行員俯沖下去的時候往往會跟高射炮發射的炮彈撞個正著,個別特別倒霉的甚至會撞上敵軍重型榴彈炮發射的炮彈,連人帶機一起給炸得粉身碎骨————上甘嶺戰役的時候,美軍就有一架戰機在俯沖轟炸的時候撞上了我軍發射的一枚152毫米口徑榴彈炮炮彈,飛行員連根毛都沒留下來。

在沒有精確制導技術的年代,俯沖轟炸是提高投彈命中率的不二法門。李思明自認沒那個能耐提前半個世紀將激光制導技術搞出來,所以只能讓飛行員苦練俯沖轟炸。過去兩年就有十五名飛行員在練習俯沖的時候出了事故,非死即殘,可即便是這樣,訓練難度也沒有降低半點,摔飛機死人也照上。魔鬼式訓練終于換回了可觀的回報,熬過來的飛行員個個都掌握了嫻熟的俯沖轟炸技巧,比如說這位試飛員。

說話間,那架轟炸機已經俯沖到可以嗅到青草味道的高度了,飛行員這才不慌不忙的改出,機頭一昂,來了個大坡度爬升,擺月兌地心引力的牽引,再度沖上藍天。他這一記俯沖把袁世凱冷汗都給嚇了出來,連聲說︰「那家伙膽子也太大了!那家伙膽子也太大了!」

李思明說︰「連這點膽子都沒有,還當什麼飛行員?」

袁世凱看了他一眼,幽幽的說︰「元首閣下,我確定了,在你手下當兵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情。」

李思明問︰「為什麼?」

袁世凱說︰「因為你的要求實在太高了!」

李思明聳聳肩︰「你不是第一個提出這一點的人了。」

確實有很多人向他抱怨過說他的要求實在太高了,讓他適當的降低點,但他當他們在放屁,意見接受,一切照舊。

試飛進行了半個小時,油箱里的燃油給消耗得差不多了,試飛員才駕駛戰機在機場降落。他走下飛機,意猶未盡的說︰「過癮!這才是真正的轟炸機!我們這兩年玩的都不過是木頭做的玩具而已!」

一大幫飛行員心癢難耐,圍上去對著這架轟炸機這模模那模模,上下其手,大佔便宜。李思明看得嘴角直抽搐,他怎麼就沒看出這幫家伙頗有當的潛質呢?

萊茵哈特湊上來,開心地問︰「怎麼樣?這飛機的性能怎麼樣?你還滿意吧?」

李思明說︰「速度和機動性能都不錯,湊合著能用。」

萊茵哈特瞠目結舌︰「這樣的飛機在你眼里只能算湊合能用?我的老天爺,你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一點?」

李思明說︰「我說的是事實!」

萊茵哈特無奈︰「行行行,你說的是事實,行了吧?既然你這麼看不上這些飛機,不如把它退了,改用齊柏林飛艇?齊柏林飛艇的航程和載彈量可比它強太多了!」

李思明切了一聲︰「你讓齊柏林飛艇給我俯沖一個試試?」

萊茵哈特︰「……」

這個齊柏林飛艇還真做不到。

甭管怎麼說吧,這款轟炸機在這個時代都算得上是頂尖的了,李思明也就勉為其難的簽字接收,用這十六架轟炸機組建了兩個轟炸中隊。此後每個月德方都會交付十六架轟炸機,總共一百六十架,夠他組建二十個中隊了。當然,這一百六十架轟炸機最終能交付多少架是個未知數,畢竟距離薩拉熱窩那一聲槍響只剩下幾個月了,李思明可不敢指望戰爭爆發後德國能夠繼續向中國交付轟炸機,說到底,還是得自己仿制。

跟這十六架轟炸機一起交付的還有四架戰斗機。說是戰斗機其實也不準確,準確的說應該是多用途戰機,因為這款戰機是集偵察、空戰、對地轟炸于一身的,樣樣都能干,應該算得上是世界上第一款多用途戰斗機了。萊茵哈特坦率的表示德軍對這款戰機的需求量非常大,德國飛機制造廠必須先滿足德軍的需要,一年之內都很難大量向中國交付了。這四架是第一批,第二批要什麼時候才能交付,只有天知道,所以中國最好自己動手進行仿制,德方願意派出工程技術人員協助。

對此,李思明也沒說什麼,他早就做好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準備。拿到圖紙之後,南宛飛機制造廠立即開始動手開始仿制。按照元首閣下的要求,他們首先用水泥制造若干個比例為一比一的機身和機翼模型,等模型做好之後便將用泡桐木縴維制成的、厚度僅一毫米的縴維板固定在模型上,然後刷上粘合劑,再鋪上一層,再刷,再鋪……一共十層。完事之後再用氣囊對膠合板進行加壓,將十層縴維板壓得渾然一體。等到粘合劑干透之後便放掉氣囊的氣,將機身外殼從模型上取下來,在里面安裝各種必要的設備,安裝完畢後,兩半機身粘合,裹上一層鋁制蒙皮再加上幾圈加強筋,搞定!這樣做的成本自然比原版的要高得多,但遠比原版要堅固,輕機槍子彈根本就打不動它!

毫無疑問,這是借鑒了二戰時期蚊式轟炸機的制造工藝,習慣了高標準嚴要求的李元首怎麼可能讓自己手下飛行員駕駛著那種木頭框架加帆布蒙皮拼湊起來的玩意兒去作戰!他要麼就不玩,要玩就玩最好的。

第一架自制的戰斗機在半個月之後完工了,李思明再次跑到南宛去觀看樣機試飛。

他看到,采用新工藝制造出來的飛機雖然重量比原版增加了一些,但並沒有影響飛行速度,而且試飛員在試飛的時候動作比飛原版時要大膽、潑辣得多,也更具攻擊性————飛原版的時候試飛員可不敢這樣玩。

「速度有所下降,但是幅度不大,可以接受。整體結構比起原版來結實太多了,很多更具攻擊性的飛行動作飛原版的時候不敢做,但它卻可以很流暢的做出來!」試飛員下了飛機之後興奮地評價道。

李思明大為滿意,說︰「那就采用這套工藝,加大力度生產!」

廠長說︰「沒問題!不過能不能想辦法從外國進口動力更強勁的發動機?速度掉了這麼多,我們的飛行員駕駛它進行空戰,可能會吃虧的!」

李思明說︰「我幫你留意吧,如果有動力更強勁的發動機我馬上想辦法引進。」

廠長說︰「最好連全套技術圖紙一起引進!」

瞧瞧,這位廠長大人多聰明,一說要從國外引進發動機,第一反應就是連圖紙一起弄過來!

李思明說︰「沒問題的,包在我身上。」

一戰時期的飛機所使用的發動機動力普遍都比較低,只有兩三百馬力的樣子,听起來有點寒酸。不過這樣的動力,對于總重只有半噸左右的木頭飛機來說已經足夠了,馬力更強勁的話,機身還不一定吃得消呢。至于那些重達好幾噸的轟炸機怎麼辦……好辦,多裝幾台就是了,簡單得很。大家都還沒有認識到航空兵的重要性,自然也不會知道一款動力強勁的航空發動機有多重要,要進口並不難。

這個李思明百分之百可以打包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