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不好意思,一點也不想!

這幫家伙坐船真的坐怕了,這輩子都不想再坐船了,听軍官這麼一說立馬一說,他們馬上就帶上自己的行李,自動自覺的排成隊伍依次登上棧橋,開始上岸了。

幾內亞曾是法國的殖民地,法國統治這里足有三十年之久。

在經營殖民地的策略上,法國跟英國是截然不同的。英國采取的是類似大唐的麼制度,把那個國家給滅了之後便扶持豪強充當自己的代理人,然後實行包稅制,那些代理人只要能按時保量的向大英交納稅款,能保證大英在殖民地掠奪礦產資源不受抵抗,同時能在殖民地征兵,他們是不是把當地整得民不聊生,英國是不管的。豪強嘛,只要能保證大英帝國在當地可持續性的竭澤而漁就行了,別的大英不管。交夠給大英的,留足給總督的,剩下的就是自己的,給大英當代理人,就是這麼爽。不難看出,大英對殖民地的經營始終停留在掠奪層面,而且是相當野蠻的掠奪。

法國則是把該國的統治階層鏟掉,削平一切不服從法國統治的勢力,然後開始文化入侵,從頭開始一點點的培養親法勢力。這樣做需要付出的成本是英國的N倍,回報周期也很長,但是一旦奏效,收益是非常可觀的。二戰結束後,亞非拉各地掀起了反殖民主義的浪潮,那些被壓迫了數百年的國家紛紛鬧起了獨立,大英帝國的殖民統治在短短三十年之內土崩瓦解,最後只剩下個徒有其表的英聯邦擺在那里唬人,而法國對殖民地國家的統治卻依然牢固,甚至有些國家害怕法國不要他們了,要求公投加入法國……沒錯,就是法屬圭亞那了。

幾內亞算不得什麼肥肉,但法國人連布基納法索那種鬼地方都不嫌棄,自然也沒有嫌棄幾內亞的道理。在過去三十年里,他們陸陸續續的建設了港口、碼頭,修建了一些工路和幾座水庫,都不是什麼大工程,但很有用就是了。可惜的是為了保住摩洛哥,他們把這塊殖民地讓給了德國,過去三十年的投入全打了水漂。

在這批移民到來之前,定居在幾內亞的法國人基本上都走了,法國跟德國是世仇,他們可不願意在德國人的統治下生活。不過他們還是挺夠意思的,走歸走,自己辛辛苦苦搞的基礎設施一點都沒有破壞掉,甚至連種殖園都是好好的,等著德國人去接收呢。

德國人是不會去接收的,去接收的是中國人……

真得感謝這些可愛的法國人,要不是他們辛勤勞動,千辛萬苦建起了好幾個沿海城鎮,這幫被李思明丟到非洲來的倒霉蛋怕是得住好長一段時間的帳篷了。

沒啥好說的,上了岸之後就開始分配房子,由于第一批來的都是些糙爺們,分房子的時候自然用不著那麼講究,每人一個房間,把人住滿就行了。有些人不滿意,向軍官提出抗議︰「這里明明有那麼多空房子,完全可以每戶人一幢房子的,為什麼非得大家擠到一塊來?」

軍官說︰「後面還有很多人要過來,房子緊張得很,大家先擠一擠,等到新房子建起來了再重新分配。」

這下大家都無話可說了,只能老老實實的服從。

安頓下來之後,大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趕緊去洗澡。在海上這將近兩個月的時間里,他們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腌咸魚,船上的淡水供應是很緊張的,不大有可能有水給他們洗澡。想洗澡?那只能祈禱天下雨,下雨的時候他們就可以月兌光光跑到甲板上,一邊淋雨一邊使勁搓自己的皮膚,雨停了,澡也洗好了。不過這樣的機會並不多,一周洗不了一次澡是常有的事情,把他們弄得簡直痛不欲生。好不容易上岸了,而幾內亞又不是什麼缺水的國家,自然要好好洗個澡了!

于是,轉眼間,城外的小河里就滿是泡澡的糙爺們了,密密麻麻,跟在茶殼里煮餃子似的。

跟著這幫家伙一起到來的還有一個專業的勘探隊伍,他們的任務是對幾內亞全國範圍實施勘探,模清楚這片土地的資源分布。這些家伙都是高級人才,待遇不錯,自然用不著跟這幫倒霉蛋一起擠在悶熱的船艙里腌咸魚,下船的時候他們一個個一向**,別提多瀟灑了。他們一下船就往城外跑,爬上高處觀察四周的地形,這職業病還真不輕。

呈現在他們眼前的是一大片肥沃的沿海平原,有好幾條大河浩浩蕩蕩地流過,帶來充沛的水資源,法國人在這里修了堤壩,挖了溝渠,開墾了數十個大大小小的種植園,在種植園里種上了咖啡、香蕉、煙草,在充足的陽光和雨水的滋潤下,這些作物長勢茂盛————盡管主人已經走了好幾個月了。

一位勘探員貪婪地看著這一切,流著口水說︰「這簡直就是插根筷子都能長芽的寶地啊!在這里我們能開墾出多少良田,種出多少糧食!」

勘探組組長說︰「元首說這里的礦產資源同樣豐富,有許多金礦、銅礦、鐵礦,隨便找著幾個我們都發大財了!」望著四周,發出同樣的感慨︰「真是一片寶地啊!」

不光是他們意識到這是一片寶地,那些被流放到這里來的倒霉蛋同樣意識到了。他們看看這隨手抓把土都能捏出泥油來的沃土,再想想自己老家那地力瀕于耗盡的土地,不禁感慨︰同樣是人,差距怎麼就這麼大呢?

憑什麼我們一輩子辛辛苦苦在那瘠薄的土地里耕作,終年不休,收獲卻少得可憐,而這里的人卻可以坐擁如此寶地,啥都不用干,隨手撒把種子就能獲得豐收?憑什麼?這不公平嘛!

這塊地我們佔了!我們不光要把這塊地給佔了,還要佔更多!只要是適宜農耕的地咱們都得佔!在國內已經沒有搞頭了,我們就在這非洲當地主,當擁有萬頃良田的地主!

想開發這麼大一片土地,自然不可能光靠這區區幾百名移民。接下來的時間里,不斷有輪船抵達幾內亞,運來大量移民和種子、農具,甚至武器彈藥。那些移民中有些是被迫的,但也有被坑過來的————地主也並不全是壞的,也有一些樂善好施的好人,極少就是了。對于這種地主,李思明還真不好拿他們怎麼樣,強行沒收他們的土地的話很容易讓當地老百姓反感的。于是這個缺德的家伙就提出用海外的土地換這些地主手中的土地,十畝換一畝。那些地主知道土地國有化是大勢所趨,他們根本就無力抗衡,又听說李思明願意拿海外的土地跟他們交換,登時大喜過望,紛紛答應,將手里的田契地契交給國家之後換到了一張張土地券……

只有等他們到了幾內亞才能兌現的那種。

原本他們心里是非常不滿的,認為這鬼地方離家太遠了,跑一趟得花上兩個月時間,誰受得了?但是等他們上了岸,參觀了法國人開劈的種植園,見識了幾內亞的土地有多肥沃之後,所有的不滿都煙消雲散了。如此肥沃且灌溉便利的土地,別說十畝換他們一畝,一畝換一畝他們都賺大了啊!

沒啥好說的,給國內發電報,讓家里人從銀行貸款買拖拉機、收割機,他們要大干一場了!

李思明在不遺余力地往幾內亞那邊塞人的同時,也沒有忘記新幾內亞。他可是獲得了德控新幾內亞沿海平原的墾荒權的,不多塞點人過去豈不虧大了?于是,同樣有一艘艘貨輪滿載著建設兵團官兵,浩浩蕩蕩地開往德控新幾內亞。這些建設兵團官兵大多都來自窮鄉僻壤或者鹽堿地,簡直是在苦水里泡大的,往上數三輩都沒過過什麼好日子,等他們見識了新幾內亞的肥沃富饒之後,想必很快就會愛上這片土地。

德方是很歡迎這些建設兵團官兵的,他們的到來為德方提供了大量勞動力,有了這些勞動力,他們的種植園、礦山、工廠,都有充足的人手,可以放手大干一場了。看在這麼多勞動力的份上,他們對李思明的一些小動作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跟他斤斤計較了。

什麼小動作?

就是瞞著德國在新幾內亞搞勘探,當然,是在他自己的勢力範圍內搞的。

比如說此時就有一台鑽探機正在突突突地往地下鑽。

之所以冒著得罪德國人的危險在這里搞鑽探,是因為一個學礦業的大學生在這附近一條小溪里發現了不少米粒大小的金砂,他認為這一帶有金礦,而且是大型金礦,值得鑽探。李思明也是個膽子大得沒邊的家伙,听說有金礦就來了勁,立馬就弄了台鑽探機過去,瞞著德國人開始鑽探了。

鑽探機已經往地下鑽了三四十米。

大學生覺得差不多了,下令取土芯出來。

當一根根長長的土芯被取出來之後,所有人都驚呆了︰

從四米深的地下開始,土芯里便布著星星點點的金砂,到十米深後,含金量簡直到了凶殘的地步︰

金礦石品位達到了恐怖的每噸二十八克!到三十米深的地下時更是可怕,達到了每噸六公斤!

這跟撿金子有什麼區別?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