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18章 煤鐵聯營3

李思明一行來到礦山的時候,數以千計的工人正像螞蟻一樣在礦洞中鑽入鑽出,工地上機器的轟鳴聲震耳欲聾,嗆人的塵埃籠罩著整個礦山,令人窒息。

這是整個江蘇最大的煤礦開發項目,但是這個「最大」真的有點兒令人汗顏,數來數去也就六七個礦洞,一天一百來噸煤的產出而已,放到歐洲根本就不夠看。當然,這也不能怪胡碧澄,徐州煤礦自開采以來,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在虧本經營,僅僅是生存下去便已經很費勁了,還想把礦山做大做強?難!

李思明看到不少渾身滿是煤灰,如同非洲黑人一般的礦工背著裝滿煤的簍子,艱難地從礦洞里爬出來,不禁皺起眉頭︰「為什麼不使用礦洞軌道礦車?這樣一簍簍的往外背,效率多低哪!」

胡碧澄苦笑︰「誰不知道礦洞軌道礦車運輸起來效率是人力的千百倍?但我們沒錢采購這樣的設備!」

李思明嘆氣︰「老胡啊,在歐洲,像你這樣的煤老板早就腰纏萬貫了,你卻連軌道礦車都買不起,簡直把煤老板的臉都給丟光了啊!」

胡碧澄瞪了他一眼︰「會不會說人話的?」

李思明說︰「不會!」

簡單的說,清廷又是官營又是民營,折騰了幾十年,賈汪煤礦公司也沒折騰出個南北東西來,這規模,別說干不過現代那些國營煤礦公司了,連那些山西黑煤礦老板都干不過。他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只能將產量維持在每年三萬噸左右,這兩年托了淮安府高速發展,對煤炭的需求量大增的福,產量有所提高,今年有望突破四萬噸,听起來不算少,但是跟徐州地區那二三十億噸的煤礦儲量相比……

還是跪吧。

他們挖了這麼多年,也只挖了一些淺層的煤,深層的連邊都沒踫著。照這效率,徐州的煤夠他們采到地老天荒。

就連老宋這種對采礦一竅不通的人都嘀咕起來︰「這效率也太低了!一年就產出這麼點煤,我們的投資什麼時候能夠回本啊!」

胡碧澄一腔怨氣幾乎凝成實質︰「怨我咯?」

老宋︰「……」

參觀完煤礦,李思明一行又去參觀鐵礦。

利國鐵礦分布區域比較廣,由一百多個礦體組成,由于礦石有害元素含量低,品位高,讓人垂涎,清廷多次試圖開采。最近的一次是1909年,胡碧澄上書兩江總督端方,希望能夠得到財政支持,搞煤鐵聯營,充分發揮徐州煤鐵礦資方面的優勢,也扭轉賈汪煤礦有煤賣不出去的窘境————煉鋼肯定需要用煤的。端方原本對此很感興趣,準備經些支持的,但還沒來得及實施就因為朝中政局變動,被調回了京城,煤鐵聯營的計劃連個PPT都沒來得及做出來就告吹了。不過胡碧澄還是拉到了兩名廣東商人入股,投資二十萬銀元開采利國鐵礦。倒霉的是,這兩名廣東商人在今年的橡膠股災中虧掉了褲子,二十萬銀元只投了一半就沒有下文了……

人都跳樓了,自然不可能再有下文。

十萬銀元砸下去,還是有點用的,李思明看到,一座小礦山表層剝離工作已經進行了差不多一半,有一面山坡表面那層薄薄的泥土已經被剝掉了,露出了黝黑的鐵礦石。如果那兩位仁兄沒有被卷入橡膠股災中,那麼只要再投入一筆錢,就可以收獲成車的鐵礦石了,可惜……真的是功虧一簣啊。

李思明帶來的德國專家用鐵錘敲下幾塊鐵礦石,用放大鏡仔細觀察,看得非常認真,小青年欣賞蒼老師的作品都沒這麼投入。

陳其美也敲下一塊拿在手中,感覺入手沉甸甸的。他說︰「原來這就是鐵礦石啊!」

李思明說︰「是含鐵量超過一半的優質鐵礦石,如果是那些含鐵量只有百分之二三十的貧鐵礦,可沒這樣的手感。」

陳其美問︰「這里頭有什麼講究?」

李思明說︰「講究大了。礦砂的鐵含量必須達到百分之六十三以上才能入爐,高品位的鐵礦石只需要經過簡單的揀選、粉碎就可以入爐了,低品位的鐵礦石則沒有這麼好的命,得先將雜質篩選掉,再粉碎、磁洗,從一大堆礦砂中篩選出精礦,將品位提高到百分之六十三,然後才能入爐……先不說別的,光是如何處理那海量的礦渣就夠你頭疼的。」

陳其美笑︰「也就是說,我們撿了個寶?」

李思明說︰「算是吧。」

德國專家放下放大鏡,說︰「這鐵礦石的質量很好,達到富鐵礦的標準了。」

李思明問︰「如果全力開采,形成年產礦砂一百萬噸需要多久?」

德國專家說︰「這里的開采條件非常好,運輸也便利,只要你舍得花錢,三年之內就能達到年產一百萬噸礦砂。」

李思明笑了……不就是錢嗎?他可不缺這玩意兒,你當他那一億法郎的貸款是擺著好看的?

此外還有一個儲量達到五百萬噸的礦體,表層剝離工作也進行了一半。這個礦體是李思明在去年投資承包下來的,花了一大筆錢,準備大干一場,但是剝離工作只進行了一半,徐州豪強就跳出來作妖,說開采鐵礦壞了他們的風水,硬是把采礦人員給趕出了徐州,害得李思明損失了一大筆錢。李思明可是很記仇的,這次逮著機會,將徐州那幫跟自己作對的豪強來了個連根拔起。

這個礦體肯定要開采的,事實上,早在一個星期前,礦體表層剝離工程已經重啟,這次肯定不會再有人跳出來跟他談風水問題了。

總體而言,徐州地區的礦業雖說已經發展了近三十年,但仍然處于起步階段,空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卻由于技術落後,設備極差,加上經營不善,壓根就得不到利用。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局面,一方面自然是中國工業太過落後,需求很差,挖出來的煤都不知道應該賣給誰,另一方面則是因為1883年那場礦業股災讓中國眾多正欣欣向榮的礦業公司一夜之間倒閉,無數投資者血本無歸,從此視投資礦業為畏途。官府拿不出錢來扶持,民間資本又對礦業談虎色變,壓根就不敢投資,徐州的礦業能紅火起來才叫怪事。

不過這對李思明來說倒是件大好事,白紙好作畫嘛,徐州礦業差不多是一張白紙,可以任由他肆意揮灑,這可比對著一堆壇壇罐罐束手束腳爽多了。

離開礦山,回到賈汪煤礦公司總部,稍事休息後,談判開始了。

李思明懶得跟他們廢話,大手一甩,投下五十萬銀元收購賈汪煤礦公司全部資產,胡碧澄轉眼之間就從老板變成了打工仔。不過胡老板對此倒沒有什麼不滿,他獨立支撐這個爛攤子這麼多年,早就給壓得喘不過氣來了,做夢都希望能有人接盤。現在接盤的人出現了,投下海量的資金買下整個煤礦公司,同時讓他擔任賈汪煤礦公司的總經理,不用再為資金、銷路發愁,又能繼續為發展徐州的礦業出力,何樂而不為?

但是,他很快就笑不出來了。

「招募礦工六千人,全力開發賈汪、利國地區的煤炭;斥資一百五十萬銀元采購若干抽水、挖掘、抽風、輸送設備,修建一條全長三十公里的鐵路,與邳州鐵路相連,以便于將煤和焦炭輸送至運河,再經運河運往淮安、泰州、揚州、蘇杭……力爭在五年之內將煤炭產量提高至一百萬噸!」

「招募礦工四千人,采購挖掘、運輸、鑽孔、爆破設備若干,開采利國鐵礦,同時修建鐵路直通礦山,便于將鐵礦石運送出來……投資五百萬銀元興建選礦廠一座,煉鋼廠一座,煉銅廠一座,年加工焦炭一百萬噸的焦炭廠一座,以最大限度整合資源,實現煤鐵聯營……」

————利國鐵礦其實是個大型銅鐵伴生礦,不僅有兩千四百多萬噸富鐵礦,同時還伴生銅金屬儲量近兩萬三千噸,鈷近六百噸,此外還有兩三噸黃金。鈷什麼的暫時用不著,先放一邊,黃金……李思明也沒那個閑功夫把整個鐵礦翻過來只為了區區兩三噸黃金,留著它給礦工們做驚喜好了,在采礦之余偶爾撿到一點金砂其實也是蠻驚喜的。但是那兩萬多噸銅他可無法忽視,他缺銅啊,缺得相當厲害,沒有銅,連子彈都生產不了!所以搞個煉銅廠是很有必要的。

這份雄心勃勃的計劃一出,與會的大小股東都給嚇傻了。我的老天爺,照這份計劃來,首期投入資金起碼得近千萬銀元,這是玩命的節奏啊!

胡碧澄冷汗都冒出來了,哆哆嗦嗦的掏出毛巾擦掉,說話有點結巴︰「老……老板,這個計劃是不是太……太過激進了?先期投入的資金實在太大,萬一哪個環節出了差錯,會死很多人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