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16章 煤鐵聯營1

話雖如此,萊茵哈特沉吟良久之後還是說︰「我覺得這沒有必要,帕勞的漁業資源是很豐富,但是並沒有什麼特別珍貴的魚類,開發的話很難迅速收回成本的。德國不需要那麼多海魚,從大西洋捕撈起來的魚我們就吃不完了,用不著從帕勞捕魚運回去,而你們國內的消費能力那麼差,消化不了這麼多魚……」

李思明說︰「我沒打算投入到市場去售賣,捕到的魚都會制成罐頭運回國送入倉庫作戰略儲備。」

萊茵哈特有點驚奇︰「這玩意兒還需要作戰略儲備?」

李思明說︰「當然需要!我可不敢保證在天下大亂的時候仍然能為治下的老百姓和士兵提供足夠的新鮮肉食,這個時候,戰略倉庫里的罐頭就可以發揮作用了!」

萊茵哈特神色一動︰「你想得倒是挺遠的!」

李思明說︰「那當然。我勸你們國家也早點建立戰略儲備吧,罐頭這類食品可以保存好幾年的,每年儲備幾百萬罐,如果用不上,就在到期前投放到市場消化掉,然後換新的入庫……可別到時候想吃都吃不到,餓得肚子咕咕叫!」

如果他沒記錯的話,在二戰未期,德國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戰壕里那些一身泥漿、在死人身上爬來爬去的老鼠成了德國士兵唯一的新鮮肉食來源……罐頭類食品的味道確實沒有新鮮肉食好,但怎麼著也比老鼠肉強吧?

萊茵哈特沉吟片刻,說︰「或許我們可以合作。」

李思明嘿嘿一笑︰「那當然,我們有什麼不能展開合作的呢?」

于是雙方又補簽了一份合同,共同出資訂購七艘大型漁船,並且在帕勞建兩座大型魚肉罐頭加工廠,設備由德方提供,工人則由李思明出,生產出來的罐頭大家一人一半。

以他手中掌握的權力,要跟某國一個實權派人物合伙在哪塊殖民地辦個工廠啥的,還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所以幾個月後,這個魚肉罐頭廠便轟轟烈烈的辦了起來。

搞定了萊茵哈特,李思明松了一口氣︰看來未來二十年他發展所需要的銅都穩了啊!

還沒等他歇一口氣,老宋又屁顛屁顛的找上門來了。這幾天老宋對淮安和鹽城地區的發展狀況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越發的覺得他這宗生意有搞頭,只是李思明忙著跟萊茵哈特討價還價,一直騰不出時間來跟他聊。現在好不容易李思明有空了,他自然不肯錯過這個機會,興沖沖的跑到李思明的辦公室,那張胖乎乎的臉笑得跟朵向日葵似的︰

「賢婿哪,听說淮安府一直在搞招商引資,對吧?」

李思明說︰「對啊,不過是針對海外華僑的。」

當然,所謂的針對海外華僑只是說著好听。李思明需要大量資金來發展地方,光靠他自己出錢肯定不行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招商引資。但是光明正大的招商引資很容易被人攻擊賣國————這年頭的中國人既自卑又敏感,哪怕是再正常不過的商業活動,也會被一大堆人跟「賣國求榮」掛上鉤,大肆攻擊。不過如果是針對海外華人的就沒那麼敏感了,華人嘛,自己人,沒事。海外華人其實也不是很有錢,但這不要緊,他們可以當代理人,由歐美的土豪出錢讓他們拿來投資,玩得挺溜的。

老宋笑呵呵的說︰「我也打算在淮安府投資,你可得給點扶持哦!」

李思明好奇︰「你打算投資什麼?」

老宋說︰「堆肥!」

李思明很爽快︰「這個啊,可以!你想要哪方面的扶持政策?場地?泥炭或褐煤的貨源?還是技術?」

老宋說︰「通通都需要!」他用胖乎乎的手比劃著說︰「我要在兩年內建設一座年產量達到兩百萬噸的堆場廠,五年之內年產量達到一千萬噸!」

李思明嚇了一大跳︰「五……五年內產量達到一千萬噸!?你開什麼玩笑,我上哪給你弄這麼多原材料!」

老宋說︰「原材料好辦,可以從國外進口的。」

李思明服了他的腦洞︰「這種東西還想進口?外國早就不怎麼生產泥炭、褐煤了吧?」

泥炭和褐煤都是制造堆肥的上好原料,它們含有極為豐富的有機質和腐敗殖酸,可以為作物提供充足的養份,同時改善土壤質量。不過這兩種肥料一直以來都被當成燃料來使用,荷蘭、葡萄牙、西班牙這些國家就是靠著泥炭和褐煤發家,成為第一批殖民強國的。不過隨著歐洲煤炭資源大發現,這兩種熱值低、燃燒時煙霧大的燃料已經很少用了,尤其是泥炭,還在使用它的工廠是極少極少的。從外國進口泥炭和褐煤?他怎麼不知道有哪個國家大量出產泥炭和褐煤的?

老宋說︰「我干嘛要進口泥炭和褐煤?我直接進口牛糞不好嗎?」

李思明瞠目結舌︰「進……進口牛糞!?」

我的媽呀,這是何等天才的想法,他怎麼就沒想到這個呢?

「你上哪進口牛糞去?」他問。

老宋說︰「澳大利亞啊!澳大利亞牧場里的牛糞都堆成山了,要多少有多少。我要是能組織一批人到澳大利亞去幫他們清理牧場里的牛糞,他們不僅不會收我一分錢,搞不好還要倒貼錢咧!」

李思明翻了個白眼︰「你還真是個天才主意啊……行,我沒意見,你只管放手去做,需要人我給你人,需要地我給你地,這些都不成問題的。不過我建議你先不要把胃口放得太大,一開口就年產幾百萬噸上千萬噸那是不現實的,一步步的來好了。」

老宋沉吟片刻,也覺得自己的胃口好像太大了點,便說︰「好吧,你先給我批幾十畝地,把堆肥場給我建起來,我這就找關系去進口牛糞,肥進口多少就做多大的堆肥場。」

李思明笑︰「這就對了。不過這事恐怕得往後放一放,我們得先去一趟徐州。」

老宋一怔︰「去徐州干嘛?」

李思明說︰「落實那個大型煤鐵項目。」

徐州地區盛產煤炭,在一千年前,徐州人就開始開采煤炭了。不過由于技術落後,那種開采都是小打小鬧的,折騰一年都開采不出多少。一直到1881年,兩江總督左宗棠上奏朝廷建議開辦徐州地區礦務,並且成立利國煤礦局,這才拉開了徐州地區近代煤礦的序幕。

利國煤礦局成立後,兩江總督府聘請英國地質勘察專家對徐州地區實施細致的勘察,得出的結論是「銅山境內煤苗極旺,利國驛所產鐵礦尤多且佳」,「附近之察山、界山及青山皇、泉旺頭等處遍地皆煤田,礦利之興不讓德克魯伯廠之基礎」。由此不難看出,英國地質勘察專家對徐州地區發展煤礦是持樂觀態度的。

不過,徐州確實是有礦,但也得有那個能耐挖出來才行。利國煤礦局折騰了三十年,由于技術落後、煤炭滯銷、資金薄弱等種種原因,發展一直磕磕絆絆,到現在才形成年產量三萬噸的產能……這點產能別說跟現代比了,就算跟同時代的歐洲小國相比都不夠塞牙縫的。所以大家也別見到個有錢人就說人家家里有礦了,有礦不算能耐,能把礦挖出來並且賣出去那才叫能耐。

一直到近兩年,利國煤礦局的經營狀況才有所好轉,李思明在淮安府折騰出來的動靜實在太大了,工廠需要煤炭,冬季取暖需要煤炭,老百姓日常生活更需要煤炭,說得不客氣點,利國煤礦局一年三萬噸的產量還不夠蘇北農場工人自己用的。一直滯銷的煤炭突然變得供不應求,煤礦局那幫官員大喜過望,開動腦筋提高產能。發現李思明是財大氣粗的土財主一個之後,他們更是遞過來一只熱乎乎的大手,希望李思明能夠入股煤礦局,最好能夠投資開發利國鐵礦,實現煤鐵聯營,將徐州地區煤鐵資源優勢全部發揮出來!李思明也對這一地區那豐富的煤炭資源和優質鐵礦石很感興趣,有意要投資,奈何徐州豪強在中間搞鬼,幾次接觸都讓他們給攪了,著實令人惱火。

現在徐州豪強基本上被打趴下了,沒了攔路虎,李思明自然要著手自己的投資大計了……

哦,投資是不可能投資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投資,他更習慣把利國煤礦局的經營權給買下來,自己掌握絕對的經營權。倒不是他霸道,實在是沒辦法,不這樣做的話你就等著沒完沒了的扯皮,最後被活活氣死好了,這年代的官員干別的不行,但陽奉陰違、鑽空子撈油水絕對是第一名的!

先將他未來岳父投資堆肥廠那攤子事擱一邊,他帶上老宋和陳其美開車直奔徐州而去。在那里,利國煤礦局的大小官員以及一幫子有意投資的資本家已經恭候多時了,一個個正磨刀霍霍準備宰土豪呢!

就是不知道最後誰宰誰……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