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九百一十八章 士人的面皮

呂布的思緒如此敏捷,反擊的如此到位,這倒是讓一眾朝臣沒有想到的。

其實,陛穿盔甲乘車出宮,雖未曾被朝臣們看見,但他們相信這確實是真的。

只是……只是有些事不能說啊。

長水校尉種緝言道︰「陛穿甲冑,倒也可以解釋, 畢竟那時候的曹操已經殺到了雒陽,陛下雖未臨前陣,卻也如臨大敵,先穿上甲冑,以免為賊所害,這也在常理之中啊。」

種緝這話一說, 眾人紛紛點頭。

「不錯, 此言甚是有理。」

「陛下也曾經歷十常侍和董卓之亂,雖年輕卻深通應對禍亂之法, 披甲完全符合常理。」

「只可惜終究沒有逃月兌奸賊的謀害啊!」

「是啊,穿好了甲冑,全副武裝,沒有等來曹賊,反倒是等來了賊呂布!」

「陛下听說呂布來了,本以為他是要來護駕,大為振奮,哪曾想……唉!」

「說不定陛下駕車出去,就是為了迎這個賊子!」

「本以為迎了個忠臣,但哪曾想……卻是個逆賊!」

「呂布狗賊,你還有何狡辯之語?」

「……」

劉琦算是見識到了這些老油條的厲害, 順著一個猜測想法, 參句話兩句話, 就把呂布的罪給坐實了。

莫須有也不過如此了。

不過說句公平點的話,這些朝臣雖然是瞎猜, 但猜的還真準!

賊呂布還就是這麼給劉協弄走的。

呂布被這些朝臣們一頓指責,氣的渾身發抖。

這幫溷賬……這也猜的太準了。

無所遁形啊。

「前將軍……布, 冤枉啊!」

呂布一聲高呼,再次向劉琦叫屈。

王子服等人氣的胡子直抖。

這匹夫到底是跟誰學的?一到緊要關頭就來這一手!

不過實話實說,確實是管點用。

劉琦一臉肅然地看著呂布,緩緩言道︰「你冤在何處?」

呂布高聲呼叫道︰「前將軍,朝中諸公說布進了雒陽前往皇宮,是為了挾持天子,可是當時布進入雒陽之後,皇宮已經著火,布不得已,只能前往皇宮去救陛下,請問前將軍,若是皇宮著火,布不往之,那我是不是才是真的居心叵測,別有用心!」

劉琦轉頭看向在場的諸位公卿︰「可有此事?」

眾人你瞅瞅我,我瞅瞅你。

楊彪站出來道︰「前將軍,呂布此言不實,宮室當時並無失火之情,呂布此言不實。」

呂布轉頭看向楊彪, 吼道︰「後宮之室, 已被烈火燒成殘垣, 你還在這里信口胡言,是何居心?」

楊彪使勁地抿著嘴,他並不想深談此事。

「呂布,你謀害陛下,罪不容誅,還敢在此狡辯?這宮室燒與不燒,與你有何相關?」

「也未必不是沒有關系。」劉琦突然幽幽地開了口。

楊彪驚愕的轉頭看向他。

「我想請諸公見一個人。」

劉琦說著,伸手拍了拍手掌。

「將那人帶上來。」

劉琦的話音落下之後,不多時便見一個人在荊武卒的看押下邁步走進了廳堂之中。

很多朝臣一見此人,不由心中‘咯 ’一跳。

此人正是王允的嫡系手下,陳宮。

呂布和曹操一戰之後,陳宮便消失在了雒陽城,只是沒有想到,他居然出現在了這里。

劉琦微笑著環顧眾人,道︰「看到他,諸位應該能夠想起來了,不錯,此人便是王太傅生前的嫡系心月復,陳公台。」

「雒陽一戰後,京師發生重大變故,陳宮便立開了雒陽,直奔我軍中歸順……我問他,你是雒陽王太傅麾下的緊要之人,為何要來我軍中歸降?」

說到這,劉琦看向了陳宮。

便听陳宮認真地回答道︰「末吏曾與君侯言,京師之中,發生重大變故,天子和王太傅之間互有所掣,彼此互不信任,雒陽的事端起因皆因此而來,宮知道的太多,若久在雒陽,恐必為人所害也。」

楊彪的臉色已經發白,他藏在雙袖中的拳頭緊緊的攥了起來。

突然,卻听楊彪大聲吼道︰「陳公台!雒陽被曹賊攻打當日,你不在城中與我等君臣共抗敵賊,何故自己逃月兌,如今又跑去蠱惑前將軍?罪不容誅!」

說罷,便見楊彪拱手道︰「君侯,陳宮乃是棄主之賊,背信棄義,請君侯殺之。」

劉琦微笑著道︰「若他真是背主之賊,自不能留,只是我看他似有話說,不如且听他說完,再做定論不遲。」

楊彪急道︰「君侯……」

「陳宮,把你知道的都說出來,若你之所言能解在場諸公之惑,我自當留你的狗命。」

陳宮言道︰「多謝君侯。」

當下,便听陳宮將王允當年如何受下李儒,又如何使用李儒,同時天子又如何蠱惑李儒,讓他當王允那邊的細作,李儒又如何被王允用來刺探天子,最後兩人互不妥協,直到天子召曹操入京護駕,王允憤怒入宮去找天子理論,而他陳宮被王允派往城門防守曹操的事情……林林種種,一五一十的在大殿上全部講了出來。

一時間,整個之內,鴉雀無聲,無一人說話。

所有的人臉色都極不好看。

亡故的天子和亡故的太傅,他們之間如此算計,互相掣肘,互不信任,最終引來外地曹操導致玉石俱焚。

若是真的如同陳宮所言,那擺在眼前的事實就是︰

劉協是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昏君。

朝堂中的士族首領王允是一個權臣。

兩個人都不是什麼好東西。

一個都不值得可憐。

而現在,這些朝堂臣子們,卻在逼迫劉琦,去繼承一個昏君和奸臣所留下的基業,且還要強行逼迫他過嗣。

這事情一旦傳出,壞的不僅是天子的名聲,更重要的是王允的名聲。

朝臣們其實心中也大概都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沒人把這事拿到台面上來說,都想翻過這一頁。

他們不是想保天子的名聲,而是想保王允的名聲。

也不是他們跟王允有多親。

而是身為朝廷之中,第一輔臣王允,代表的是他們這些清流士子朝臣,是他們的首領。

他們不能讓王允的名聲被敗壞。

王允的名聲若壞了,和董卓可不一樣。

董卓代表的是邊功武將。

王允代表的是士人。

士人在這個朝堂上,不能抬不起頭的。

種緝蹦出來高聲怒罵道︰「荒謬,實在是荒謬!陳公台,你竟敢出言誹謗陛下和太傅,君侯,可速斬此人!」

劉琦沒有動手,他只是環顧眾人,言道︰「我听說,王太傅在雒陽一戰中,以身殉國了?」

「是。」

「不知王太傅,死在何處?」

一樣既出,整個廳堂中,都安靜了。

就在這個時候,卻見劉虞站了出來,道︰「伯瑜,王太傅,是死于後宮燃燒的廢墟之中。」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