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零二章 蠻王與護蠻校尉

安撫了一下那五名蠻將,劉琦便讓他們各自回驛舍休息,隨時听候調用。

那五名蠻將去後,大概隔了一個時辰,劉琦又派人,暗中將湘蠻的蠻將張湯招呼了過來。

這個人雖然和西漢時期的酷吏名字相同,但行事作風顯然不太一樣。

似乎是屬于比較知進退的那種。

張湯對自己的去而復返,似乎是早有所料,他見到劉琦和劉磐之後,遂拱手見禮道︰「東海張湯,拜見二位府君。」

「徐州東海人?」劉琦頗是詫異地看著張湯道︰「你既是東海士人,為何反倒是來了荊南,還在湘蠻的部落中?」

張湯長嘆口氣,為劉琦解釋︰「不瞞府君,家嚴曾受黨錮牽連,為免遭宦難,嚴君帶家眷遠走荊南,避居于荊蠻族中,我父子兩世皆為湘蠻酋長所重用,我所取之妻室亦為蠻中貴女,三代人中自家嚴伊始便安居在此。」

劉琦若有所思的道︰「黨錮之事早就解了,君怎麼還滯留在蠻地?為何不回返故土。」

張湯長嘆口氣,道︰「當初先君南下之時,盡賣家業,族中旁支眼下也各立門戶,幾十年來少有往來,我這一支在湘中居住多年,在徐州的戶籍怕是早被銷了,如今若是回返東海故土,只怕是連寒門都算不上的……與其回鄉受人白眼,倒不如安心在荊南安居。」

劉琦恍然地點了點頭。

看起來,張湯的父親這是當初做的太絕了,抱著壓根沒打算撤回中原故居的心,將自家這一支在族中的根都徹底拔出來安在荊南了。

看情形,他那曾受黨錮之禍的父親,如今怕是早就已經不再人世。

可惜他爹卻把他坑的夠嗆。

他父親以為給後代留下了安全,殊不知張湯身為漢人,自知當年其家門也是地方的經學之門,如今卻因為其父輩的一步之錯,而從大漢朝的士人族中除名,

如此反倒是成為了與蠻人為伍的底層人士——就算是他現在于蠻族中再受酋蠻之長器重又能如何?

對于漢人而言,他也不過是底層人士,上不得台面的那種。」

劉琦眯起眼楮,用食指的關節輕輕地敲打著桌案,問張湯道︰「張君有回漢之思否?」

張湯恭敬的用漢禮向劉琦作揖,道︰「若無回漢之意,湯適才在廳堂上,又豈會故意用北地口音引起府君的注意?」

劉琦的臉上露出了和煦的微笑︰「這倒是,你適才若不開口,我還真把你也當成了蠻人了……不過你在湘蠻中目下已是有了地位,且看你也過了而立之年,這個歲數,為何心中還有這般的執著?」

張湯很是認真地道︰「湯自幼隨父入蠻,這輩子一直都在與蠻人打交道,日後便是重入了漢籍,怕也是蹉跎一生,然我有四子一女,湯實在是不想讓他們這輩子和我一樣,身為漢人卻終身居于蠻族之中。」

頓了頓,卻見張湯堅決地道︰「我東海張氏一門,本為經學之家,卻無端淪落至此,子孫何其不幸?」

換位思考,劉琦很是能夠理解張湯的心情。

本事泱泱大國的子民,因為父親太過膽小怕事,愣生生的被打成了低端階級,而且很有可能會影響好幾代人。

同樣是黨錮者的後人,劉琦現在當上了兩千石的郡守,張湯卻只能在荒蕪之地給荊蠻打零工,你說他心里能平衡麼?

也就是漢朝人以孝治天下,不然張湯肯定抽他的爹!

「你是想讓我幫你?」劉琦挑挑眉,問張湯道。

張湯急忙起身,對劉琦作揖︰「湯自幼便來了蠻荒之地,多年來亦算深習漢蠻兩族文化,並盡心輔佐湘蠻族長,為湘蠻族長所重,在漢人之中,若論對荊蠻之了解,湯自認為第二,怕是這大漢便無人敢認第一,」

「憑著這點能耐,和幾十年來在諸蠻中打下的關系,湯自認為可以成為府君之臂,助府君或平或討,以定諸蠻。」

劉琦轉頭看了看劉磐,道︰「兄長覺得怎樣?」

劉磐肯定的言道︰「我們眼下對諸族之事了解有限,確實需要一個這樣的人。」

劉琦再次看向張湯︰「我兄長說不錯,我們確實需要一個對諸蠻有所了解同時在蠻族中有威望聲名的‘自己人’……但汝究竟有沒有這個能力,我現在還說不好。」

張湯似乎早有預料,忙道︰「府君若是想考驗在下,不妨直言。」

「好,夠爽快,果然是既有漢人的仔細,又有蠻人的豪邁……我且問你,我目下若想將這兩萬四千蠻人全部收為己用為軍,當施以何策?」

張湯聞言一驚︰「府君召這麼多勞役,不是用來屯田的?」

「說是也是,說不是也不是,全都在我……但我主要還是想用蠻人為軍,組建一支可以為我所用的南蠻營,若能夠不斷的補充蠻族兵役,用以匡扶漢室。」

張湯沉思片刻,道︰「原來如此,難怪府君派往湘蠻的使者在招選勞役時,只征召蠻族中的底層孤寡,原來是為了斷其歸路。」

劉琦道︰「我本想將你們十二位監督蠻兵的蠻將,統統打發回各族了事,誰想走了七個,你們五個卻留下來給我添堵。」

張湯正色道︰「府君以為我們五人留下是掣肘,其實不然,以張湯思之,我們五人反倒是可以成為府君收服荊蠻諸族的臂助。」

「此言何意?」

張湯言︰「府君,適才某已言之,若論對各自熟悉的情況,天下漢人無人可與我相比,蠻人雖不納稅服役,但諸族不過是以山林為生,各族也不善農耕,諸部以強為尊,除了與漢人作戰時齊心,諸蠻平日里經常會因為一些瑣事相攻互殺,如今府君已經實行賨布之政,想來諸蠻暫時不會對郡署縣府有敵意,那他們愈是發展,彼此之間便是越不和睦,府君若能施之以利,再居中調停,則府君想要之物,勢可源源不絕。」

劉琦仰頭望天,道︰「可施何利,能使諸蠻各族不睦?」

「春秋之時,有諸侯為掌天下權柄而竟相稱霸,今諸蠻各自為政,立戶制度被廢兼賨布之策重施,久後各部勢力必將愈大,而勢力愈大,則各部野心定也會不斷增長……我聞五溪蠻酋首沙摩呲和沅陵蠻酋首相里蓋,早些年間便有了稱王之心。」

「稱王?當蠻王?」劉琦聞言笑了︰「這野心一個個真都不小,一堆荊蠻荒部,各自為政,就想在這邊郡之地稱王是麼?」

張湯言道︰「府君瞧不上所謂的蠻王稱謂,但這稱謂在諸蠻眼中,便如咱大漢男兒的兩千石之位,是為畢生之願。」

劉琦點了點頭,暗道這倒也是,人和人的生長環境有所不同,在蠻人的眼中,這蠻王的稱謂可能就是人生的最高目標了。

劉琦滿意的點了點頭,笑道︰「那依照張君之見,我等眼下當如何以這蠻王之名為餌?」

張湯邁步上前,對劉琦低聲耳語了一番。

……

次日,劉琦和劉磐又再次召見了五名蠻將,對他們道︰

「我們昨日得到了消息,四郡之地,有人正在暗中招兵買馬,欲犯上作亂,其勢頗凶,態勢甚急,當下若從荊北調兵,路途遙遠周轉非為正道,現欲調諸族兩萬四千的勞役為卒,實操實練,以為急用,特此告知諸公!」

益陽蠻將羊棧岑浪聞言,頗有些不滿︰「府君,此事未免太急了吧?我們這些人剛到長沙數日,屯田之事未有任何進展,如何就要轉民為軍?哪怕是我等族長應了我等應為府君所驅馳,但府君如此行事,是不是未免太過?」

劉琦微微一笑,道︰「還有一件事,想與諸位說清。」

他來回看著諸蠻,道︰「諸位皆知,家嚴劉荊州,奉旨為鎮南將軍,假節于荊州七郡,現為鞏固荊南,讓諸部落與我漢人交好,除了施行賨布之策外,還打算向朝廷請旨,請在荊南設立一位蠻王,並設護蠻校尉,以領諸族。」

這一番話說出來,便見那五名蠻將都愣住了。

蠻將百里浠沉默了一會,道︰「府君此言當真。」

劉琦淡淡道︰「眼下長沙和武陵郡,對待諸族已不再編戶編籍,諸位族長皆被委以邑長,形同一縣之君,但又有誰能夠替陛下管理諸為族首,治理諸族,唯有在諸族長中,選出一位‘蠻王’,以兩年為一任期,總攝諸族要務,此事勢在必行,嚴君已經上表去了長安,只等相府東曹與選部擬定食邑之後,便可行之。」

這話純粹就是扯淡糊弄傻子的,劉表好端端的,如何會向長安上表去立什麼蠻王。

就算是上表,也不過是做做樣子而已,

而且長安朝中的官方是絕對不會答應的。

但這些樸實的蠻人,第一反應卻都是——信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