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百五十一章︰朕的女人不好做

看著跟在宮娥身後,亦步亦趨走進西暖閣的這名蒙古女孩,朱由校倒是眼前一亮。

這種草原人行走起來的颯爽豪氣,是關內女人永遠也學不來的。

只是,這女孩走在自己這個大明皇帝的紫禁城里,就像是受到束縛,被關在籠子里的雛鷹。

一時間,朱由校竟有些于心不忍。

畢竟,自己平日有多少時間去顧及這些兒女情長,自己心里最是清楚。

就連最為寵愛的皇後張嫣,也有連續一個月也不得聖寵的時候,余的良貴妃、純貴妃、裕妃,就更加少了。

那些儲秀宮里的貌美秀女,以及更多的嬪妾,雖說也是住在皇宮里,但這五年多來,卻是連皇帝的影子都沒見到。

朱由校分身乏術,一個人畢竟難以顧全。

朱由校眼中波瀾漸興,又是漸消,信步走出御案,來到她身邊,從頭到腳仔細地審視一番,詢問道︰

「你叫什麼?」

女孩卻是少見敢于在這個時候,直視皇帝的人,這番氣質,也是令王承恩這種經年沉浮于宦海的人心中驚訝。

她鼓足勇氣,攥緊拳頭道︰「烏緹婭,孛兒只斤氏!」

朱由校早就學會用眼神來掩飾感情,無論心中作何想法,眼中依舊是那樣平淡,一如古井無波。

「黃金家族能有你這樣的子嗣,他也能含笑了。」

朱由校這番話中所謂的「他」,實則是帶著尊稱的意味,烏緹婭自然听得出來這說的是誰。

能讓大明皇帝表示尊敬的,只有在她心中英雄一般的成吉思汗,她那一統草原的先祖鐵木真。

「多大了。」

「十六歲。」

「十六歲…」朱由校眼中一動,挑了挑眉毛,取下牆上懸掛的佩劍,展顏問道︰

「會舞劍嗎?」

烏緹婭看了看皇帝手中的劍,搖頭道︰

「不會。」

「蒙古人使用彎刀,若論騎馬射獵,我未必輸你。」

朱由校看她一眼,心道性子好烈的一個妮子。

這一番話,也令馮銓和王承恩極度後悔,帶來個女子如此沖撞陛下,他們兩個回去豈還有命喘氣。

「不會算了。」

朱由校說道,烏黑的眸子,沒有任何波動︰

「你看外面那青山綠水,來京之時,路邊盛開的桃花,草原上展翅的雄鷹,怎麼還想著到皇宮做朕的妃子?」

「在外自由自在,不好麼?」

烏緹婭一愣,沒想到大明皇帝竟會說出這樣一番話來,她自認自己姿色絕不比關內女人差。

當下,變得有些焦急︰

「不,我只會嫁給真正的英雄!」

「朕不是這個英雄。」

「你是!」

「那就算是吧。」朱由校輕笑一聲,信步來到宮檐邊上,遠望紫禁城中的亭台樓閣,眉宇間收斂了笑容︰

「你知道那些妃嬪多久能見朕一面嗎?短則數月,長則數載,你還小,回草原找個人嫁了吧…」

「別再想著入宮了,朕的女人,不好做。」

烏緹婭眼中盡是不可置信的神色,正要說什麼,卻被王承恩在右邊拉住。

朱由校自然知道,同宰塞聯姻,可以和塞北諸部親上加親,君臣之禮,更加牢不可破。

然而朱由校不忍心這麼做,烏緹婭,她本該是草原上的雛鷹,不應該因為這場政治婚姻困鎖在這深宮。

所謂惡人,還是讓朕去做吧。

說一千道一萬,是朕看不上你,自回草原,去過本該屬于自己的逍遙生活去吧。

想到這里,朱由校轉過身,擺手道︰

「帶她出宮,派人一路護送出關。」

滿臉不甘心的烏緹婭,最終還是被小閹強行拉走。

听著她扭捏的聲音愈發遠去,朱由校心里還是有些空落落的,不過畢竟沒什麼感情基礎,也就這樣了。

不多時,王承恩回到西暖閣,低聲說道︰

「皇爺,這是烏緹婭留給您的。」

朱由校轉身一看,發現這竟是個圍著粉色方帕的彎弓,一看就是草原女子慣用的強弓。

看著這弓,朱由校一時之間也是不知說什麼才好

隨著山西清查行動的逐步加快,各個衛所都有大批的人員變動。

很多人也是知道,再勸說下去,也不會再有什麼成效,因而,朱由校總算是短暫擺月兌了因為改革衛所在朝政上激起的紛爭。

言官科道隔三差五,依舊會奏上幾封勸說不能清查衛所的奏疏,只不過,已經對朱由校起不到什麼影響了。

兵部。

兵部的官員們沒工夫理會皇帝個人的感情問題,正在討論此回遠征烏斯藏的整體章程。

既然主要人選皆已決定,接下來,就是沿途糧草的提供,以及用何種方式入藏的問題了。

兵部尚書王洽環視一眼,說道︰

「諸位是不是都忘了,永樂一朝,成祖皇帝曾修建過一條自京師直通往烏斯藏的官道。」

兵部侍郎邵輔忠說道︰「確有這麼條官道,不過年久失修,許多地方,怕無法通行,如果啟用,還需知會工部一聲,撥款重建。」

語落,兵部群臣都是小聲的討論起來。

「此官道貫通南北,工程極大,少說也要動用幾十萬的人力,朝廷撥款也需數百萬,這…」

「是啊,工部只怕不會願意。」

王洽抬手制止了眾人的議論,說道︰

「眾位,重建此官道後,朝廷傳旨烏斯藏、青海等地都會十分便利,這是利國利民的百年大計!」

「既然要收回烏斯藏及青海,就要未雨綢繆才是!」

邵輔忠又道︰「眼下山陝等地多有流民,山東賑災也是主要階段,朝廷此番修路,招募一批散亡流民,也會為地方官府極大緩解情勢。」

這話一出,倒是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贊同。

眼下山陝小災不斷,流民安置不及,而溫體仁和楊嗣昌在山東賑災,處理蝗禍,每日北上來京的流民更多。

這次修路是個浩大的工程,重要性不亞于天啟元年至天啟三年修建三大殿那次。

何況這是由工部牽頭,在多省同時動工,盡快重建南北官道,一定是會讓大批流民有用武之地。

這樣一來,既促進了朝廷與地方之間的聯系,也算是幫助地方官府處理一批流民。

這是兩全其美的好事,只不過朝廷要再多花些銀子。

兵部商量來去,決議可行,遂是題奏內閣。

魏廣微、許為京、胡士廣、王在晉四名閣臣在簽押房商議來去,覺得茲事體大,立即召開六部部議詳細討論。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