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趙鼎無奈看向官家,果不其然,趙桓臉上帶著笑意,不用問,一定是贊同這個提議。

「官家,老臣以為此事或許該從長計議……」

趙桓含笑,「朕知道你的擔心,不過朕以為事情沒有那麼嚴重,不妨先試一試,如果弊大于利,朕準許政事堂叫停。」

趙鼎略沉吟,隨即也就釋然了。

使用外族人,最慘重的教訓就是安史之亂。

說句不客氣的,大宋的制度就是建立在對大唐的反思之上的,而反思的核心就是安史之亂以後的藩鎮割據,君權旁落……以趙桓的睿智,不可能想不到這一點。

而且就讓趙鼎來看,放幾個外族少年,來當無足輕重的小官,也真的未必如何。

更何況耶律大石的西征,替大宋打開了另一番天地,那是一片比大宋還要遼闊的山河,偏偏大宋又一無所知。

吸收這些年輕人,利用他們,去打開那一方天地,至少建起來溝通的橋梁,這也是政事堂的使命所在。

趙鼎並沒有阻攔,只說還要經過禮部商議,拿出個具體的方略來。

趙桓自然不會管具體的事情,只要方向確定了就好,趙鼎也是個做事的人,並不會拖延太久。

「你們幾個小子有福氣了,可以參加考試了。」

官家和首相轉身離去,牛英就迫不及待告訴他們好消息。

幾個少年還是暈乎乎的,考試,要考什麼東西?

考過之後,會有什麼安排?

這是個很復雜的事情,三句兩句也說不好,牛英也就沒有繼續說下去,而是讓他們坐好,先看看這場表彰大會。

很顯然,這件事會成為大宋未來的一個信號,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

在趙桓的表彰名單上,有創立第一個女學的教書先生,有治理水土的老農,也有帶領鄉親,填平礦坑,重新復耕的老兵,甚至還有一個二十年,從不出錯的戶部書吏……幾乎全都是普通人。

像牛英這種,既當過統制官,又干過大名知府的,已經屬于鳳毛麟角了。

「朕一直在想,要跟大家伙說什麼……就問問大家伙,朕一個人,能有多大的力量?」

皇帝多大……力量?

這話可不好回答,最後還是落到了首相趙鼎身上,「陛下雄略,無可匹敵!」

趙桓大笑,「趙相公,你是不知道當初朕剛繼位的時候,那時候朕站在城頭,看了看外面幾萬金人精兵,朕的腿都是軟的。」

趙桓毫不避諱道︰「一個人力量能有多大?朕手無縛雞之力,面對天崩地裂,山呼海嘯的敗局,朕著實沒有什麼底氣。朕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就是希望讓天下人一起扛起江山社稷,朕不過是億兆黎民之一。」

「只有真正和百姓站在一起,朕才能所向披靡,一往無前!」

趙桓熱情洋溢,用力握緊拳頭,「過去在朝堂上,埋首案牘之中,朕也不知道,竟然有如此多的的百姓,他們在自己的領域里,做到了超凡月兌俗……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這些能人找出來,把他們的事跡發揚光大。百工百業,每個行業的細微改善,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落到整個大宋,就是富國裕民,就是國富民強!」

「所以說,你們都是大宋當之無愧的功臣。來人,把把朕準備的賞賜拿上來。」

很快就有盔甲鮮明的侍衛,托著一個個紅木托盤,到了近前。

在托盤之中,擺放著一塊圓形的物體,金燦燦的底兒,一圈白潤的玉環,金玉瓖嵌,端莊大氣之中,透著富貴奢華。

不愧是上國氣象,巧奪天工。

按照名單,一個個發了下去。

只不過到了牛英這里,他得到的並不是金底兒的,而是銀的,再看看那幾個少年,就只剩下銅的了。

畢竟都是有功之人,也要分出三六九等。

牛英這一次不過是扶貧有功,相比起其他貢獻更大的,只能落到第二等……少年們也僅僅是在修渠當中,表現很好,只能是第三等,不能更高了。

可即便如此,也已經足以讓他們感激涕零,震撼不已。

天堂?來世?

滾吧!

把握今生,才是最重要的。

這是他們在大宋學到的最重要一課。

只是想把握今生,最好的辦法就是參加科舉,可問題是科舉之路並不好走啊?

他們憂心忡忡,就連御宴都吃不出滋味了。

頒發獎章之後,趙桓又讓大家伙繼續留在京城,尤其是一些代表性人物,要把他們的經驗總結起來,向天下推廣。

隨後趙桓還給他們安排參觀,瞧瞧京城風貌,看看戲曲表演。

總之要玩好,看飽,然後再高高興興,返回家鄉。

可鷹堡的少年們卻沒有這個心思了,他們只想著如何通過科舉,畢竟對他們來講,連科舉要考什麼都不清楚。

這時候還要看牛英的,他先是去找陸游,你把人帶過來的,重要管到底吧?

陸游也哭了,他剛剛得到一個任務,要去翰林院,協助修西域史,這可是一件大事,斷然沒法抽身。

不過陸游也扛不住牛英的壓迫,就給他推薦了一個人,此人原來在國子監做事,名叫辛贊,學問篤實,人品也好。

除此之外,又推薦了一個叫史浩的太學生。

這倆人不情不願,到了牛英手下。

「牛縣尉,我看你是異想天開了……科舉不是容易的事情,便是漢人學童,也要十年寒窗苦讀,還未必能通過。這些年輕人里面,能說漢語的都不多,即便能說,還要會寫,又要文理出眾,才能通過。沒有十年之功,是斷然不行的,你這就是讓朝廷給他們放水!」

牛英翻了翻眼皮,不客氣道︰「俺雖然在外面當官,可也知道,眼下的大宋科舉已經不同以往,除了原來的進士科之外,算學,律法,天文水利,全都納入其中,誰規定一定要寫文章的?」

辛贊稍微遲疑,忍不住疑惑道︰「牛縣尉,他們懂這些學問?」

史浩也是頗為不信,「這些少年不過是蠻夷罷了,怎麼能學到如此高深的本事?」

牛英更加憤怒了,「你們兩位最好睜開眼楮,好好去瞧瞧,我保證你們大吃一驚的!」

牛英可是信心滿滿,他可不是無緣無故辦這些年輕人的,在修水渠的時候,已經有當初的老兵寫信給牛英,詳細說了這些年輕人的情況,牛英心里有數。

可是辛贊和史浩卻是一點不清楚,他們見到了這群年輕人,經過了一番交流之後,兩個人都目瞪口呆。

乖乖!

真是大開眼界啊!

首先,這些年輕人的學習能力相當驚人,從鷹堡到大宋,這一路走來,加上這段時間……其中已經有相當多的學會了漢語,可以進行交流。

而在這些年輕人之中,還有一少部分,居然學會了書寫漢字,能夠閱讀書籍。

當然了,指望他們在這麼短時間內,寫出漂亮的毛筆字,那是難為他們了,但是已經能大致看懂了。

尤其是其中兩個年輕人,更是能背誦上百篇的詩詞,大蘇的詞作隨口就來。

「當真是神童,天賦異稟啊!」

辛贊忍不住感嘆,原來蠻夷也有人才……其實這也不算奇怪,鷹堡少年都是經過反復挑選,優中選優,加上強大的生存壓力,有些過人之處,也不算奇怪。

就拿辛贊來說,他就有個孫兒,還不到五歲,就會寫詩了,那孩子叫辛棄疾!

想到了自己的孫兒,辛贊臉上越發柔和。

「能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師者的福氣,能教蠻夷入華夏,更是功德一件……咱們倆可要好好出點力氣。」

史浩立刻點頭,教化蠻夷,這可是聖賢作為,半點不能馬虎。

他們很快就行動起來,先是從幾萬個年輕人當中,挑選出才學突出,有過人本事,能通過科舉的。

隨後進行了封閉訓練。

第一項工作就是練字……好在現在的科舉對字跡要求沒那麼高,不然這幫年輕人一個都別想通過。

字跡工整即可,語言要盡量平直通暢,不必在意文采,也不用典故。

他們參加的科目也放在算學,天文,律法上面……首先說算學,這是最讓辛贊和史浩驚嘆的地方,有幾個少年的算學本事,讓他們都驚駭,放在大宋,都是頂尖兒的。

後來辛贊才弄清楚,原來在他們的家鄉,有一條尼羅河,每年泛濫,在河口位置,地形不斷變化,被河道切割成稀奇古怪的形狀。

不光形狀怪,而且每年都有變化……所以為了合理分配土地,他們就要研究如何計算特殊形狀的面積,合理均分土地。

這個構成了西方幾何學的基礎。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少年,是被當做御用賬房培養的,他們甚至學過來自東方的九章算術……

「是咱們孤陋寡聞了,小覷天下人了。」

辛贊和史浩花了足足半年時間,既是教導年輕人,也是提升自己……終于,在禮部拿出外族考試辦法之後,一共有七十三名鷹堡少年,有了參加科舉的資格。

相比起近三萬人的數字,似乎少了一些,還不知道能有多少人通過考核……可即便如此,已經足夠了,在科舉的這一天,所有人都早早爬起來,為自己的同伴們祈福!

一定要爭氣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