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八十一章 外出

一個月後,周奇的兩個弟子,全部被他趕出大雍國都。

此舉在朝堂上引起不少嘩然,在他們看來,國都這等繁榮之地不待,反而領兵去邊境,完全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李休誠自領了一個西境鎮守的將職,在止戈侯府的幫助下,領了五千士卒和所需要的物資便出發了。

他被周奇的一番冷諷驚得後背冒汗,退下之後細細思索,發現確實是自己有些飄飄欲然了。

邊境小家族出身,年過十五卻被國師收為弟子,傳下修行功法;開始雖不敢有絲毫攜帶,但隨後在終日的阿諛奉承之中,李休誠的心境也有些飄飄然。

練武不過數月,看過的功法武技也不過百部,竟然望向著改動周奇傳下來可修至先天的功法。

當真有些不知所謂!

周奇雖未明說,但卻指出李休誠那一個自創招式會在身體中留下暗傷,勁力倒沖之下,恐怕不過三年便會要了他的命。

除非他能打通丹田至臂膀的穴竅,讓勁力流于體內,否則便等死吧。

這一番話讓李休誠受驚不小,他連忙向周奇認錯,同時暗暗決定,以後定不會再妄自菲薄。

不過李休誠並非一無是處,那一招驚雷變雖然粗陋了一點,但是對于一個尚未打通奇經的武者,能想出來也算不錯了。

周奇當時遠遠觀看,從李休誠這一招中看出了槍法和劍法的影子,還有一些擒拿爪法;能將這幾種武技融為一招,雖然在它看來漏洞百出,但也說明他這弟子天賦確實不錯。

就是有些不知天高地厚!

相比之下,霍定將來的成就說不定比李休誠要高;他雖然拜了周奇為師,但從未得到過周奇的指點,只是有了一個名分。

此次出關之後,周奇將兩人帶回雍華宮,分別教導了他們一個月的時間。

霍勝的功法是止戈侯祖上得來的奇遇,頗為不凡;被周奇推演完善了一番,煉煞融體的步驟安全了許多,加上周奇身上有數門鍛體功法,傳給霍定一門,便可讓他之後的修行之路更加順暢。

就是手上沒見過血,一身煉煞的功法發揮不到三成。

在雍華宮待了一月後,霍定領了個兵馬司追捕的職位,帶著幾名府中護衛,便離開國都去殺人了。

周奇給他定下的任務,對他來說難度不小;一個月便要殺夠五十人,還必須得是惡貫滿盈,霍定要是像湊齊這個數目,恐怕要不停奔波于途。

時間大多要花費在打探消息和奔波趕路之上,所幸周奇讓雍華宮內產出的丹藥,每月也照例供給。

霍定有了雍華宮供應修行資源,定能彌補殺賊浪費的時間,這里產出的丹藥對先天以下的武者有極大的助力;要是偶爾有幾個數百年的大藥,那還能煉制出對先天武者的修行都有幫助的丹藥。

對周奇雖然沒什麼用,但一般都是用來供給大雍國主和雍華宮的女侍。

等李休誠和霍定打通奇經之後,也能享用到這類丹藥。

止戈侯的兒子得知此事後羨慕不已,向霍定打听了好幾次,語氣誠懇的希望自家佷子能幫他這個叔叔要一些丹藥。

朝堂之中有不少人得知此事,當日五靈道人陰雲圍壓國都、周奇大發神威之事他們都心中明了,出自周奇之手的丹藥,大雍的勛貴武將怎麼可能不追捧。

只是沒有門路,拉了半天關系,一些勛貴武將才勉強和李休誠說上話;結果關系還沒熟熱,人便自領兵前往西境去了。

現在國都之中,除了大雍國主,也就止戈侯府一家勉強和周奇能遞上話;但霍勝還完全不理會上門拜見的人,論及權勢和實力,止戈侯府本就不下于鎮國公府,只不過止戈侯領兵在外,不像鎮國公,陳兵于大雍月復地。

兩個弟子離開國都之後,周奇便指點了一下雍華宮女侍。

這幾人原本是被烏拓禍害的賓妃,周奇佔了烏拓二弟身體後,自然接了他造下的因果。

這一指點,到是讓周奇驚訝幾分;修行速度卻是一點都不慢,五女都是蕙質蘭心,除去容妃對周奇的心思逐漸變為仰慕,其余幾人倒是和周奇交流甚少。

不過修行最慢的一人,都打通了七條正經。

雖說有皇宮資源供奉,但這速度,卻一點都不比李休誠慢。

而且真氣也未見虛浮之意,說明幾女把周奇的話都放在心上。

周奇興致上來,便與他們切磋了一番,隨後指點了幾處交手時玄女劍陣的破綻,讓她們好生修行。

花費了一段時間,周奇處理了一下大雍國都中的事情,隨後便準備外出一趟。

久靜思動是原因之一,周奇準備找幾個修行之人,嘗試一下能否將五靈道人的一些物品交換出去。

這些道修之物留在他手上也是無用,那些法器術法雖是不錯的寶物,但是在周奇手中,還不如一個千年大藥有用。

順便打听一下陰風道人的蹤跡,這廝敢和五靈道人一同對他出手,就別指望周奇放過他。

和尚小心眼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周奇雖然只是盯著和尚的身份,但心眼卻不大

大雍南境荒郡,此地雖然名為一郡,但是治下百姓還不足百萬之數,大多還是凶狠好斗的夷民和山匪之流;此地除了郡城,其他各處都沒有派遣官員,因為派遣的官員若無武力護身,一不小心便有喪命的風險。

荒郡近乎是無法之地,殺官都是常事。

大雍上任國主曾經下狠心要收服夷民,派遣鎮國公鎮壓夷民。

大大小小數十戰中殺了近十萬的夷民,最後夷民全部退回荒山之中;但是大軍一撤,夷民便再度出來。

最後無法,夷民很難收服,上任大雍國主便放棄了此事。

荒郡的郡守,只能管轄郡府附近數十里的範圍,再遠一些,便是夷民的地盤。

他們雖然不服大雍管制,但也不會貿然和大雍作對;十幾年前那一戰,雖然沒把他們殺服,但把他們殺疼了許久。

府城外的官道上,一處施粥大棚正煮著滾滾白粥,雖然鍋中之米稍顯稀疏,但看到棚外排起長長隊伍的貧民,便顯得無比正常了。

荒郡郡府不富裕,雖有國主下令賑濟,但郡守也不敢讓這些貧民敞開的吃。

三日一賑,一次千石,加上貧民自己做些零工換錢,倒也保證不被餓死。

「都排好了,誰敢亂擠;三日後便不施粥放糧了,都注意著點!」

粥棚外,一郡守府官吏扯嗓子喊道,正是有他不停的提醒,才讓這些貧民能保持隊列;不然早就一股腦的圍住粥棚,不到片刻便會演變成搶糧斗毆的局面。

一會,論到一個老僧領粥,一旁的官吏看到,不由驚訝的說道︰「哎呀,大師怎麼也來領粥了?」

隨後看到那一身樸素的僧衣,官吏心中便了然了幾分;上行下效,在大雍國主的影響下,底下的官員對和尚也頗為敬重。

「那個誰,給這位師傅多呈一些。」

呈粥的士卒領命之後,直接從鍋底撈起一勺百米,隨後放在那老僧手中的白粥,都近乎能立下筷子。

「多謝施主。」

老僧取過粥,在一旁默默的吃了起來;官吏打量片刻,隨後心中略感失望,這老僧大概就是以普通人。

隨後官吏便不再把心思放在老僧身上。

片刻之後,今日份的糧食賑濟一空,官吏也指揮手下,準備返回郡守府。

不過卻被那老僧攔住

「我佛慈悲,請問大人,賑濟救民之舉是哪位的決定,老僧想為其念經祈福,也算結了這一粥之恩。」

官吏一听,覺得這是好事,便開口答到︰「這是國主下的命令,好像全國都有賑濟,不過據說是國師的建議,不過荒郡離國都太遠,這種事我也是道听途說。」

說完,郡守府一眾人便離去了,唯有老僧留在原地。

「國師」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