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一十六章 勒索一筆大的

宇文成都投降本在周奇的意料之中,不說其父宇文化及的勸說;隋廷差不多已經名存實亡,難道宇文成都保不住隋廷便要棄宇文家去盡忠嗎。

宇文閥有數百人,不好安置在江南等地,那里經過數年治理,平和繁榮局面已經形成;宇文閥貿然駐扎在江南,對雙方都不是個好局面。

江淮揚州就是個不錯得到選擇,此地剛剛被淨蓮寺佔領,還沒開始改造治理;完全可以劃分出一塊地方安置宇文閥的人。

而且宇文閥中有不少士人,剛好可以安置在江淮各地;不過一切都要按照淨蓮寺的規矩,否則難免要被清算。

至于隋廷百官和宇文傷所立的新君,周奇沒半點興趣;所謂的新君可收人心這種鬼話他也沒听,至于百官之用周奇更是理都不想理。

這些人全都是士族門閥,天生就站在淨蓮寺對立一面,而且長江以南的民心已經歸于淨蓮寺,剩下的北地盡在士族門閥手中,根本不是所謂的新君能忽悠的。

周奇直接去信給洛陽的李淵,讓他出資贖回百官和隋廷新君,否則拉這些人去運河做勞役。

給李淵去信的同時,周奇還將此信傳遍天下官員手中,借此威逼李淵必須答應,否則北地那些士族門閥和李閥肯定離心。

朝中百官有不少家族都是地方上有頭有臉的,要真因為李淵不肯出錢被拉去做勞役,那恐怕無人肯為李淵出仕了。

宇文成都的大軍被周奇裁至六萬,剔除了老幼士卒,留下的近乎全是青壯精銳;被剔除的士卒便被安置在江淮各地,分其田地轉化為民。

這六萬大軍依舊歸于宇文成都,不過周奇還是安置了三分之一的將領;一是補充人手,壽縣一戰宇文成都的大軍將領死傷不少,二也有監視的作用,不然就算周奇放心宇文成都,淨蓮寺麾下其他人都不會放心。

將大軍交還給宇文成都,讓他生出不少感激之心;宇文成都本以為自己會被卸掉兵權監視一段時間,沒想到剛剛養好傷,便被賦予重任和信任。

至于裁了幾萬士卒和安插將領,宇文成都絲毫沒有意見;相反剔除那些老弱反而提升了些許大軍戰力,而且淨蓮寺還供給大軍不少精良的兵甲,後勤也是足量的豐富,比以往在隋廷好上許多。

雖說這樣一來,大軍後勤全部被淨蓮寺掌控;但這也別無他法,精良的兵甲加上足量豐富的糧草和兵餉,恐怕也只有盤踞整個南方的淨蓮寺才能負擔的起。

等過段時間,六萬大軍的士卒習慣了淨蓮寺的補給;就算宇文閥有些人心懷不軌,想要攜裹大軍造反,只要後勤軍餉一停,任何反叛都生事不了。

這段時間,周奇便一直待在揚州處理政事,江淮新佔,無論是大軍駐扎建立防線還是地方民事,都要周奇去處置;不過魏徵已經派了不少官吏前來,能幫周奇分擔不少瑣碎之事。

打壓世家門閥是淨蓮寺的慣例,不,應該說打壓不法才是淨蓮寺的管理;若是世家門閥自身無錯,找不出半點違法之事,那周奇也不會刻意潑髒水針對。

但這種世家門閥實在太少了,在這個時代,無論那個世家門閥,都是吸著底層平民的血發展起來的。

不過在周奇佔據了半壁天下之後,便有不少士人投靠了過來;天下之勢近乎分明,最後奪得不是李閥便是淨蓮寺,這時候除非全力押寶李閥,不然都會兩頭討好。

當然和周奇有大仇的士族便另說了,比如被拿捏在手的百官,這些人身後的世家便不會向淨蓮寺示好。

洛陽,皇宮。

此地值錢的東西全部被宇文閥臨走前搜刮一空,自李淵進入洛陽,多加修繕,才勉強恢復了以往的景氣。

剛剛得到傳國玉璽的李淵,還在思考另立一位楊氏族人為皇帝,借此拜托宇文閥手中那名新君的影響;但是南方來的書信,徹底打亂了他的選擇。

「該死的和尚!」

李淵看完書信後怒極拍椅罵道,完全忽視了殿內還有兩位是佛宗之人。

師妃暄眼中閃過疑色,出聲問道︰「李閥主,發生了何事?」

李淵氣到無言,直接把手中的書信傳下,讓點殿內眾人挨個傳閱。

所有人接過看完,臉上無不變色,隨後不是苦笑便是顯怒于外。

師妃暄接過一看,也是凝眉皺目,顯然理解了剛才李淵為何會怒罵和尚。

「此事萬萬不能答應,如此多的糧草兵甲,還有戰馬軍備,幾乎能支撐的二十萬大軍了!要是給了,那淨蓮寺的實力不知道要翻上幾倍!」

李閥內一高手李神通率先開口拒絕到,剛才看那書信,他差點被信中所勒索的物資氣的撕掉書信;這要是答應了,恐怕他們李家自己的大軍都會缺乏物資糧草。

「可若是不給,豈不是與天下士族離心?」

李淵二子李世民遲疑說道,單單離心也就算了,就怕于天下士族門閥反目成敵。

若是沒把人贖回來,他們率軍去攻打淨蓮寺,對方要是把百官往城牆上一拉,這城還攻不攻了?

攻城,百官死定了,他們李閥還會被眾多門閥士族怨恨;這時候在隋廷當官的,肯定是家中重要之人,明明可以用物資贖回,但是李閥置之不理,反而攻城將人害死

若不攻城,那天下還怎麼統一?

對方恐怕拿捏的就是這點,所以才會索要這麼多,偏偏李淵還不得不答應下來;除非他也不需要門閥士族的幫助,但這根本不可能,他們李閥才多少人,少了門閥士族的助力,這近乎統一的北地將會再次四分五裂。

李淵也看出這一點,才會怒極大罵;而且還必須盡快將人贖回,不然真被拉去做勞役,就算人贖回來,恐怕百官對李閥也會生出怨恨。

李淵咬牙切齒的吐出這兩個字說道︰「去湊」

「大哥,這怎麼可能湊得齊?除非將自家大軍的兵甲全部扒下來,才勉強做到。而且咱們原本便卻糧草,根本湊不齊這麼多。」李神通听到李淵這般說,不由怪叫出聲的反對道

殿內其他人也默然不語,想不出什麼好辦法;這書信怕是散遍天下,過些時日便會有不少門閥士族的人登門向李淵求助,那時候才會是真的被動。

師妃暄輕嘆一聲,開口對李淵說道︰「李閥主,佛門可以湊出一些,不過需容三日。」

李淵听聞,難看的臉色擠出一絲笑意,對師妃暄抱拳謝道︰「如此,多謝師齋主了。」

「父親,不如主動將各打世家相邀商議,言明單憑李家,實在難以湊齊如此多的數目,將此事分擔在眾人身上,總好過李家一人抗下。」

李世民開口說道,在場的眾人听到後,臉色都好上不少;這是個辦法,哭窮總比硬抗要好。

見李淵點頭贊同,李世民繼續說道︰「至于糧草,倒也簡單,開洛陽倉便是,反正此舉要救回百官,想來也無人會說,而且也能補足李家大軍糧草不足的局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