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百七十五章 太子就愛亂花銀子

很多人對首輔和太子徹夜長談的內容感興趣。

劉健善斷,尤其在李東陽離開內閣後越發果斷。常被人在私底下吐槽剛愎自用。太子的脾氣不好。兩人很容易起沖突。

大多數認為在太子攝政後遲早要把首輔換人。可劉健在首輔任上做的好好的。內閣換屆都沒把他弄下去。時間一久,不少人看出他唱白臉、太子唱紅臉的套路。太子做的很多決策背後少不了劉健的支持。

好的政令是一回事,是否能按照本意執行、執行效果如何與具體章程安排有關。劉健是當之無愧的百官之首,他安排下去的事,地方官員很少敢陽奉陰違。

劉健難得休息半日。晚上,劉府登門的人絡繹不絕。

第一個登門的是壽寧侯。太子舅舅的身份讓他到哪都能受到優待。

「劉公,外面傳言朱寧收人重禮把商人安插進出使奧……什麼國的船隊。這次出使不是禮部負責的?」

壽寧侯消息靈通,甚至還把賽義德請到府上和女乃咖。他這麼問,只想從劉健口中探查一些不足外人道的內幕。太子舅舅的身份在別人面前可以耀武揚威,到太子面前他可不敢太膨脹。

囚牛商行成了國資部的一部分,他們這些勛貴在海貿上的分紅都沒了。別以為只是少了每月五六千銀子的進項!每次海船到達天津港,他會仗著身份上船把海外黨好東西以便宜的價格弄到手。或是私下抬高價格出,或是送給後院女子。

現在海船到港,都察院必定會派人監督登記。雖說也能「撿漏」,但「撿來」的東西勢必會被御史記錄在案,不好高價出手。正月里壽寧侯府的開支,竟然破天荒動用了庫房里的銀幣!以往哪要府上拿錢!

「奧斯曼帝國。」劉健補充道,「出使是太子的私人舉動,與朝廷無關。禮部跟去的官員也會以私人身份去。」

不是朝廷行為,只要太子沒有表露不滿,朱寧的舉動連賄賂都算不上。

壽寧侯不解︰「為何朝廷不願意派出使臣?」

「大明使者出去代表的天朝上國。」劉健淡淡地道。奧斯曼帝國與大明不接壤,听說他們野心很大,不願意低大明一頭。

大明自然不願意與之相交。大明要的是四夷來服、萬邦來朝!

壽寧侯目光希翼地問︰「太子找人出使奧國,是為了搭建穩定的商路?」

「不知道。」劉健心道︰太子缺錢,為的是從阿拉伯商人身上刮油水。

壽寧侯眼神閃爍。他心知劉健見他是給弘治帝面子,沒有相等到交換,劉健不會與他說實話。太子可是個散財童子,不跟緊散的財會被別人撿走。

「劉公,」壽寧侯湊到劉健耳邊輕聲道,「據在下所知,皇上不是隨隨便便要讓崔志端升遷成禮部尚書的。」

有張皇後在,壽寧侯對宮里的動態比任何人都清楚。

「哦?」劉健有了些興致。他與弘治帝君臣十幾載,弘治帝雖然也有寵信李廣等行為,但一直控制在皇宮內院,很少波及到朝政。這次的確反常了些。

壽寧侯警惕地看了眼四周,把頭湊近,差點沒把嘴巴貼上劉健的臉,「欽天監用望遠鏡觀察到紫微星有異動。」

「什麼!」劉健驚起,忙高喊管家在門口守著不讓任何人靠近。紫微星代表皇帝,紫微星異動肯定有不好事要發生。

「有什麼異動?本官為何沒听欽天監提及?」

「與紫微星有關的天象,欽天監只會告訴皇上。」壽寧侯道,「北方流星大如盞、色青白,光燭地。自紫微垣東蕃內東北行至近濁尾跡炸散。」

劉健眼孔一縮。

流星現則內宮有喪!

太皇太後身體不好,星相預示著太皇太後嗎?太皇太後七十有四,已經算高壽了。倒也算正常。

「這還不是最重要的。」壽寧侯嘆了口氣。

劉健吹胡子瞪眼。

壽寧侯沒有直說而是提及其他︰「劉公應該知道太子不計代價投入弘仁殿研究各種各樣的技術吧?弘仁殿招了不少道士。防風防雨雪的石蠟就是道士們在猛火油提煉煤油時發現的,根本不要額外的成本去加工。」

劉健嘴角一抽。難怪太子大方的給自己人送帆布服,原來石蠟壓根不貴。早知道不花一貫囚牛寶鈔一套的高價買帆布服了。

「也有道士想把星相看得更清楚。做了一台專門看星相的望遠鏡。」

「欽天監用星相望遠鏡看到肉眼凡胎看不出來的景象。」

壽寧侯壓了壓聲音︰「紫微星偶爾會無光。」有了望遠鏡,人可以長時間觀測星空。如果沒有人一直觀測著,是不會發現紫微星的異常。

紫微星黯淡或無光,代表帝皇……

劉健煩躁的來回踱步,胸膛里憋了一股氣,許久才道,「太子就愛亂花銀子!」弘治帝從小身體就弱,中了風之後更糟了些。

「這事太子知道嗎?」劉健問。

壽寧侯搖頭︰「皇上怕太子擔心,太子並不知道。皇後娘娘擔心皇上,寫信告之,想讓我想想辦法。可這事,哎~」

要不是知道這件事,壽寧侯也不會急著找門路賺銀子。弘治帝在,少不了張家的富貴。太子登基,總歸是不一樣的。

「昨日老夫找太子提議把方糖作坊建在洛陽。太子有意讓洛陽成為孟買商路的起點。壽寧侯手上有閑錢,可以去洛陽多買些地和鋪子。」心神不寧的劉健草草打發走壽寧侯。

壽寧侯謝過劉健透露的消息匆匆走了。

劉健思來想去,給遠在北地的李東陽寫信。李東陽和張天師是姻親,前任欽天監吳昊也在北地。事關重大,劉健不敢出絲毫紕漏。

寫完信,劉健拒絕了其他上門的客人。戴著瓜皮帽換上帆布服,從下人走的角門離開劉府。劉健親自把信送到囚牛商行,命令他們必須以盡快的速度送到北地。

囚牛商行是不歸朝廷管,但囚牛商行內充斥著官員的親屬與離開官門的吏目。大明是人情社會,總有人會給首輔面子。

經過過渡,朝臣們接受了太子攝政的事實。萬一弘治帝出事,不至于朝廷動蕩。但太子想要推行官紳一體納糧,若弘治帝不在上面壓著,劉健怕出事。太子有和太祖一樣的暴脾氣,還是離不開仁厚的弘治帝從中調停。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