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22章 改寫歷史

史家認為,發生在嬴政十年的嫪毐之亂,深刻地改變了秦國未來的政治走勢。這次叛亂後,嬴政先後鏟除了嫪毐、趙姬、呂不韋等的勢力,真正成為了秦國的主人,進而開啟了他統一六國的道路。

然而,由于史料的缺乏,世人對這次嫪毐之亂依舊保持足夠的懷疑。嫪毐是個移民到秦國的趙國人,家世不可考。呂不韋得知後,將他舉薦給了當朝太後趙姬當情人。趙太後對嫪毐非常喜愛,寵愛到什麼程度呢?內外大小所有事情都授予他全權處理。到了秦始皇八年,在趙太後的授意下,嫪毐進一步被封為長信侯,地位更是尊貴無比。

然而,在秦始皇九年時,卻有人上告嫪毐不是宦官,並與太後私通生下兩個孩子。關于這件事,《說苑》記載了一個比較詳細的版本。有一天,嫪毐與宮中的侍衛們飲酒作樂,博弈游戲。在這過程中,彼此發生了爭吵。有些醉意的嫪毐月兌口罵道︰老子是大王的干爹,你這個屌絲也敢跟我爭?大家都被這話驚呆了,于是紛紛四散開來。事後,嫪毐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但誰曾想,那個被他呵斥的侍衛卻把這件事完整地上報給了秦始皇。與此同時,告密的消息也傳到了嫪毐的耳中,他驚恐不安,十分擔心被惱怒的始皇帝誅殺。

在這種憂懼心理下,嫪毐便趁著秦始皇到雍城舉行成年禮而咸陽空虛時起兵叛亂,意圖攻擊蘄年宮殺掉始皇。秦始皇知道後,立刻派人前去平反。雙方戰于咸陽,嫪毐大軍一觸即潰。其後不久,逃亡在外的嫪毐被捕,最後車裂而死。上面便是事情的全盤經過。

圍繞此事,至少有以下幾點疑惑︰第一,嫪毐為什麼要叛亂?根據《史記》的記載,嫪毐之亂的導火索是因為他私通太後事發而心生恐懼。但在戰國秦漢時代,寡居的貴婦人養面首其實是很正常的事情。秦始皇的曾曾祖母史上有名的宣太後便是一例。她與西北的義渠王私通並生育孩子的事情幾乎是個公開的秘密,後來她便是利用這段關系在甘泉宮殺死了義渠王,進而滅掉了義渠國。所以,趙太後養面首的行為,在時人眼中,就如同男人養小妾一般,並不是多麼見不得人的丑事。即便此事被秦始皇得知了,恐怕也沒什麼大不了。更何況,從生有二子來看,趙太後與嫪毐的關系已經持續了很長的時間。以秦始皇的聰明,他會等到二十二歲時才能知道此事,而且還是通過別人打報告的形式?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有人專門告密?

第二,是誰在上告?趙太後養面首一事在秦國不是個秘密,秦始皇想必也早已得知,那麼這個上告之人的動機就很值得思考了。養面首雖然大家都不以為然,但畢竟屬于潛規則,不能拿出來公開討論,因為畢竟是個污點,會影響國家形象。由此考慮,上告之人之所以報告秦始皇,目的應該在于想把這樣一件隱私的事放在聚光燈下曝光,試圖借此大做文章以除掉嫪毐。所以,那個打報告的侍衛不過

是個被用來攪局的棋子,幕後黑手另有其人。那麼,此人會是誰呢?呂不韋還是其他人?

第三,趙太後是什麼態度?對于嫪毐之亂中秦始皇生母趙姬的態度,歷史沒有任何記載。不過,嫪毐是趙太後的情人和親信,他的一切財富、地位、權力都源自趙太後的恩寵,而發動軍事政變這樣重大的事情,要說趙太後——這一始皇帝親征前帝國實際上的統治者毫不知情,真的可能嗎?其次,嫪毐之亂獲得了包括衛尉、內史在內的二十余位朝廷重臣的支持。衛尉是列卿之一,負責的皇宮的守衛工作。內史則是京畿地區最高的行政長官。正是有了他們的幫助,嫪毐才敢起兵作亂。但這些重臣真的會听命于一個宦官嗎?再者,叛亂結束後,秦始皇把生母趙太後逐出了咸陽,將之囚禁于雍城。這樣嚴厲的處罰,顯示出他對趙太後的憤恨。如果在嫪毐之亂中,趙太後真的無辜的話,秦始皇何以如此行事呢?

鑒于此,有不少人推論,嫪毐之亂其實幕後的操縱者乃是趙太後。

但問題也就來了,趙太後的權力源自她是秦王的母親,如果殺掉了自己的兒子,她就更喪失了執政的合法性,趙太後怎麼會自掘墳墓呢?

因為史料的不足,歷史學界對于上面提到的種種疑團,一直無法給予確鑿的回答。

不過,直到趙姬的這份罪己詔問世,歷史才出現了改寫的序曲。

「原來,殺死秦始皇的罪魁禍首是趙姬。」我不由得一聲喟嘆,「在情人和兒子面前,趙姬選擇了情人。」

就在這個時候,胡冰突然拍了拍我的肩膀,問道,「林坤,你看那是什麼?」

「頂上有綠色的光。」

我抬起頭看到上面有一個東西在隱隱約約中散發出一種綠色的光。

如果從遠處看,我手里的手電筒射出的光線,在經過帛書的反射後,投射到了頂上,才顯出了這一個綠色的光。

「奇怪。」我扯了扯旁邊高羽寒,指著上面小聲說道︰「你看上面是什麼?」

高羽寒順著我指的方向看了一眼,搖了搖頭說道︰「不知道,必須要挖下來。」說著他爬上岩石向發光的東西伸去。

「不要動。」就在高羽寒的手要觸踫到那東西的時候,張立群在旁邊制止道。

說不讓別人動,張立群自己卻伸出手向著那個東西伸去,眼看著手就要觸踫到那東西的時候,高羽寒快他一步將把那東西直接從上面拿了下來。

那東西被高羽寒拿在手中之後,散發出了更刺眼的綠光。在綠光的照耀下,張立群的臉色變的扭曲起來,一把搶過高羽寒手中的東西緊緊抓在手里,嘴里嘟囔著︰「終于找到了,我的寶貝你終于被我找到了。」

說完張立群竟然哈哈大笑起來,和剛才的形象相比,完全沒有了老者的樣子,現在的樣子,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那就是「瘋子」。

看著張立群近乎瘋狂的樣子,我心里開始隱約的感覺有不好的事情要發生。

「張老,您冷靜一點。」我在旁邊大聲的說著,可是張立群好像沒有听到我的話,依然在瘋狂的笑著。

「難道這就是和氏璧?」趙臻看著張立群手中的東西,疑惑的說道。

「和氏璧?!」我終于明白張立群為什麼這樣瘋狂了,這和氏璧是寶貝,是簡直連城的寶貝,是有價無市的寶貝。他發財了,所以才這樣瘋狂的笑著。

和氏璧,又稱和氏之璧、荊玉,是中國古代一塊著名的璞玉石,相傳為楚國人卞和所發現。  和氏璧是雕刻印章的寶貴材料,其加工後成為秦、漢、魏、晉、隋、唐等歷代王朝的傳國璽,最後在五代十國的動 亂中下落不明。

和氏璧剛開挖出來時的名稱叫「瑋」,此後都將沒有經過加工的美玉的原石稱作「瑋」。

由于和氏璧已經失傳,真正的和氏璧究竟如何模樣,今人已經無法得知,只能通過有限的文字記載中的描述加以想象。但是,從秦始皇用和氏璧造御璽的故事來看,和氏璧與出土的常規文物相比,至少在外形來看,應有明顯的不同。經初步推算,和氏璧的厚度至少為10厘米,其並非古人儒家學者佩戴的環形佩玉。甚至,很可能和氏璧僅僅是一個經過簡單粗加工的璞玉。同時,由于相傳和氏璧被秦始皇制作成了傳國御璽。而隨著朝代的更迭,該御璽又相傳在唐後失傳,和氏璧原有樣式究竟如何,基本上已經無法得知了。

「這真的是和氏璧?」趙臻拍了拍張立群的肩膀,「張老,你不會就是為了找這玩意兒吧?」

張立群將玉璧一把藏進自己的懷里,「你離我遠點!」

「放心吧,你這破玩意兒我才不惦記。」

「張老,你怎麼確定這就是和氏璧?」

「就是,公元前228年,秦滅趙,和氏璧落入秦國手中,傳說中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將和氏璧制成了傳國玉璽,稱之為‘天子璽’,丞相李斯以大篆書寫‘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字,哪里還有上面和氏璧,要真有也該是一塊玉璽才對。」趙臻說道。

張立群冷哼一聲,道︰「你們懂什麼,這和氏璧什麼時候成玉璽了,你們哪只眼楮看到過?如果這不是和氏璧,趙姬怎麼會把它藏在自己的墓室了,如果不是和氏璧,它怎麼配享受放在這里。」

「張老,你這解釋倒也有道理,不過眼下咱們能不能先不要爭論是不是和氏璧,先看看這玩意兒有沒有什麼線索。」我居中調停道。

張立群不信任地看了我一眼,「有什麼好看的,你們不會是想明搶吧?」

「不跟你搶,誰稀罕這件啊。」耶律清輝冷笑道。

說完,張立群才猶猶豫豫地將玉璧拿了出來,放在眾人面前,很是害怕地看著四周的人,生怕我們會將玉璧搶走。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