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位,」這時過來幾位斡剌特衛士,當先一人掃了他們幾眼隨即讓至一邊說道︰「二王子讓我來請你們過去。」
「哦,」于謙看看楊牧雲,微微頷首,「走。」
————————————
京城,東邊天際處微露的一抹晨光驅散了無邊的暗夜。一頂小轎出了紫禁城,來到澄清坊雙魚胡同的一座大宅院前停下,一名身穿灰色短襟的小廝在大門前敲了幾下。紅漆銅釘的大明吱呀一聲開了,一名守門的老家人打著哈欠探出頭向外看了一眼。
「老爺回來了?」他剛說出這幾個字便被那小廝揮手制止,「噓——,噤聲,快開門,不要驚動任何人。」
「是。」老家人忙拉開門放轎子進去,又伸長脖子四下里掃了掃,便關緊了門。
轎子一入庭院便過來一位管事打扮的人上前掀開轎帷,從轎子上下來一位身穿紅袍的老監,雖然滿頭白發,但面色紅潤,他看了一眼那位管事,「客人還在麼?」
管事點點頭,回道:「正在西廂房偏廳相候。」
紅袍老監也不多說,一揮手,「快帶我去見他。」
這紅袍老監便是宮里孫太後身邊的內官監掌印太監金英,他接到了一個消息,說是老家來人告知家中出了急事,要面見他。他心中感到一陣不安,趁天蒙蒙亮趕緊回到家中。
「老夫年少時便被張輔的南征大軍帶回京城,淨身入宮,家里哪兒還有什麼人?」金英心里一陣疑惑,隨管事走過一條抄手游廊,進入西邊一道月亮門。這里是一個幽靜的小院,雖是冬日,但里面遍植青松翠柏,倒也顯得郁郁蔥蔥。
管事在月亮門前站住身子,只金英一人入內。
他快步來到西廂房門前,推門入內,反手便關上了門。里面廳房左側黃花梨木椅中端坐的人站了起來。
「金公別來無恙。」那人向著金英拱手作揖。
金英眯著眼打量了他一下,這人約模三十來歲,臉尖少須,穿一件青布直身棉袍,一雙眼楮目不斜視,整個人顯得十分精干。
「你是誰?」金英面帶警惕的問道:「是誰派你來見我的?」
「金公現在青雲直上,聖眷正隆,便忘了自己的桑梓之鄉了麼?」那人臉上淡淡笑著說道。
金英臉色一變,沉聲道:「你究竟是誰?」
「在下丁文,是諒山君駕前都司。」那人笑道。
金英听了微微一震。諒山君黎宜民是安南國王黎元龍長子,本為安南世子,後因母妃楊氏賁失寵,被廢去了世子之位,降為諒山君。
「你一藩國小小都司,來見咱家做甚?」金英問道。
「諒山君有一封書信想請金公轉呈給大明皇帝。」丁文將一封上了火漆的牛皮信封遞至金英面前。
金英不接,寒著臉說道:「咱家是內官,不宜干預國家大事。諒山君若是有心,還是找機會親自面呈聖上吧。」
「事關機密,諒山君不宜出面,」丁文笑著又遞上一張紙箋,「還請金公居中斡旋,這是諒山君的些許孝敬,不成敬意,還請金公笑納。」
金英看也不看,臉色愈顯陰沉,冷哼一聲,「居中斡旋,什麼意思?他諒山君越過安南國君單獨呈信給我大明皇上,不怕治他個不臣之罪麼?」
「諒山君一片赤誠之心,唯天可鑒,」丁文神色不變,「所做一切全是為了大明皇上,請金公明察。」
「明察?」金英一聲冷笑,一把將那封書信和禮單扯了過來,「我若將這兩樣東西連同你這個人送回安南王黎元龍處,你覺得會怎樣?」
丁文面色坦然,沒有絲毫懼色,「黎元龍一定會將在下處死,連帶著涼山君也會被罷爵獲罪。」
「你不怕?」金英兩眼緊盯著他。
「我一死對天朝沒有絲毫好處,」丁文淡淡道︰「而且只會讓大明的西南邊疆更加不穩。」
「危言聳听。」金英冷然道。
「金公也是我安南人,當知道想要作亂的絕不止麓川一家,憑祥與龍州的土司與朝廷也是貌合神離,這其中跟黎元龍月兌不了干系。」丁文鎮定自若道。
「住口,我金英已是大明子民,跟安南再沒任何關系,過去的事休得再提。」金英厲聲呵斥。
「是麼?」丁文唇角微微一勾,「那金公私下撫養安南前朝陳氏遺孤,也是心向大明麼?」
金英身形劇震,戟指怒道︰「你,你說什麼?來人——」一聲大喝,門板「 當」一響,登時沖進來一群身材魁梧的府中僕役,將丁文團團圍住。
「把他帶到後院關起來。」金英吩咐道。
「是。」幾條繩索將丁文緊緊縛住,眾僕役押著冷笑連連的丁文下去了
金英躺在太師椅上閉目養神,胸口卻起伏不已。一位相貌絕美有若天仙的女子站在他身後伸出一雙素白如玉的柔荑輕輕揉按著他的肩背。她穿一身桃紅杭緞面子的刻絲掐腰斜襟長襖,領口袖口籠了一圈灰鼠毛皮,遍地繡了金色纏枝花卉,下頭露著月白挑線裙子,胸前掛著一串指頭肚大小的珍珠項鏈,晶瑩潤澤,耀眼生輝,烏黑油亮的秀發上插著一對瓖珠寶鎏金碧玉簪,顯得整個人珠光寶氣。
看著金英一臉心事,女子輕啟檀口,嬌聲說道︰「義父還在為了那個安南人的事而煩心?」
金英輕輕吐出一口氣,拍拍她柔女敕細滑的手背,略坐直了一子,嘆道︰「你義父我一生謹慎,唯恐被人拿住了把柄,可安南那邊還是不斷有人過來,真讓人不勝其煩吶!」
「誰讓義父也是安南人呢?」女子嬌笑道︰「您為了大明忠心耿耿倒是不錯,但畢竟生長自那一片山水,這是怎麼割也割不斷的。」
「唉」金英長嘆一聲,默然不語。
「那個人一直關著也不是個事兒,」女子說道︰「總得想個法子打發了去。」
「打發,如何打發?」金英睨了她一眼,「那丁文懷著不可告人的目的前來,怎肯就這樣兩手空空而去?」
「哦?」女子听了不禁來了興趣,「是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非得來找義父你呢?」
「還不是安南王室內部的那些破事兒,」金英又闔上了雙眼,「安南王黎元龍寵愛側妃阮氏英,冷落了王後楊氏賁,連帶著王後所生長子黎宜民的世子之位也給免去了,降為諒山君。立阮氏英所生幼子黎邦基為世子。黎宜民心懷不滿,暗中積蓄力量,欲謀權篡位,想通過我私下面見皇上,借助大明的力量幫他上位」微微搖頭,「咱家豈能為此逆賊張目。」
「這黎宜民的膽子也真夠大的,」女子說道︰「義父不打算把他的事告訴皇上麼?」
「自太祖皇帝起,宮里便定下了規矩,內宦不得干預政事,雖然這個禁忌被王振那廝打破,可咱家身份特殊,安南的事兒最好不要由咱家這里捅出去,」看了女子一眼,「你男人在錦衣衛的北鎮撫司里掛個千戶的名兒,這人要交給他咱家也放心,可他偏偏不在京里。」
「牧雲他現在有消息了麼?」女子一臉關切,她便是紫蘇。
「怎麼,想自己的男人了?」金英看著她一笑。
「義父你」紫蘇神色忸怩的抬起玉手在他肩頭捶了一下。
「說句實話,你之前不大常來咱家這里,」金英笑道︰「你男人一走,倒天天膩在這兒了」
「義父你再這樣說,我就走了。」紫蘇嬌嗔道。
看著她輕嗔薄怒的樣子,金英嘿嘿一笑,「咱家是侍候太後的,皇上那里不常去,你那位周姐姐不是拜了王振做義父嗎?說不定她知道的比咱家還要多些。」
「義父你好端端的提她做什麼?」紫蘇不悅道︰「你再這樣女兒可真生氣了。」
「好好好,」金英話音一轉,「咱家也是听說的,皇上這幾日脾
氣暴躁得很,不是摔東西就是打人板子,短短幾日的工夫就換了三個身邊侍候的小監了。可見朝廷出師不利啊!」
「什麼?」紫蘇驚叫道。
「昨夜皇上一晚未睡,」金英說道︰「還把成國公朱勇和兵部尚書鄺埜叫了去,听說」拉長了聲音,「府軍前衛這支天子幼軍幾乎全部覆沒在了漠北」
「啊——」紫蘇驚呼一聲,扯著金英的袖子說道︰「那牧雲呢?他有沒有消息?」
「這個就不知道了,」金英沉吟道︰「听說兵部侍郎于謙率領宣大的軍隊出塞去接應他們,救回了一些殘兵,不知里面有沒有你男人就算救出了他,于大人那支宣大軍隊也損失不少,能否安然回到關內還是個異數。唉!皇上一時負氣,讓這區區五千人出塞,本就凶多吉少」見紫蘇容色不對,便住口不語。
「義父,」紫蘇咬了咬櫻唇說道︰「于大人的宣大軍隊會從哪個關口入關?」
「戰場形勢多變,這可不好說,」金英思忖片刻,「這支軍隊多來自宣府大同,一定會在宣大一線的關口撤入關內,這個嘛,獨石口位置最靠進漠北,應該撤往那里的可能性大些。」
紫蘇垂首沉默了一會兒,轉過身向外走了幾步。
「你要去做什麼?」金英直起身問道。
「我要去找他。」紫蘇的語氣堅定。
「胡鬧,」金英從椅中騰的站起,「那個地方也是你一個女兒家能去的?」
「可是」
「你切不可因心急而亂了分寸,」金英勸誡道︰「凡事打探清楚你再做決定不遲,楊牧雲這個人武功高強,沒那麼容易陷在韃子那里,義父會仔細打听,你莫要心急。」
————————————
金頂大帳里的氣氛是很熱鬧的,阿噶多爾濟和阿失帖木兒並排居中而坐,元琪兒、卜兒塔、阿克岱欽坐在右邊,于謙和楊牧雲坐在左邊。
帳內觥籌交錯,相談甚歡。
阿噶多爾濟用小銀刀切下盤中一塊肥美的烤羊肉放到嘴里大口的咀嚼著,邊吃邊說︰「明人那里什麼也沒有,就只剩下窩窩頭和馬肉。他們的士氣也很低落,有些人甚至都開小差跑了。」說著看看其他人的反應,阿失帖木兒和元琪兒好像沒听到一樣,目光瞥向一邊。只有卜兒塔瞪著圓圓的大眼問道︰「那王爺呢?他現在怎麼樣?」
阿噶多爾濟把小銀刀插在大塊羊肉上,搖搖頭嘆道︰「很糟,不吃不喝兼一晚沒睡,我臨走時還叮囑我盡快帶兵來救他。」
「啊?」卜兒塔霍的站了起來。
「這卜兒塔的腦袋真是一根筋,被人一挑便坐不住了。」元琪兒心下暗嘆,朝著阿噶多爾濟淡淡笑了笑,起身舉著酒碗遞了過去,「二殿下,請滿飲此酒!」
「唔,」阿噶多爾濟伸手接過汩汩飲盡,抬袖一擦唇邊的酒漬,「齊齊克,事不宜遲,我們趕快集合兵馬去救王爺吧?」
「不急,」元琪兒一笑,「二殿下剛回來,總得吃飽喝足再說其他事。」眸子向左邊瞟了一下,于謙面色如常,楊牧雲卻臉色微變。
「把王爺救回來再吃喝不遲,」阿噶多爾濟看著元琪兒,「一想到王爺還在明人那里受罪,我就想像雄鷹一樣插著翅膀飛過去。」
「那好,二殿下執意如此,那就請吧。」元琪兒轉向兄長,「我們的人馬將後撤百里,就不奉陪了。」
「什麼?」阿噶多爾濟吃驚的張大了嘴,「你們不想去就王爺麼?」
「想!」元琪兒神情肅然,「我們和明國使臣已訂好約定,將人馬後撤百里並等候三日來換取二殿下歸來,明人遵守了約定,我們也要依照約定而行,二殿下如果不願意,也只能由得你去了。」
「可是王爺他」
阿噶多爾濟還沒有說完便被元琪兒打斷,「王爺在明人那里我們很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