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30章 江寧之圍(四)

船隊離開安慶碼頭,長江水推動船身,船上的水手們奮力劃槳。每一次劃槳,都在滾滾江水中激起一道水花,水花反射著明亮的秋日陽光,又落回到長江滾滾江水之中。

順水而行,船夫們更多注意力都放在駛船上。船帆都拉起,在風與水流的推動下,船只運載著大量清軍向著目的地,江寧而去。

要是有人能飛到極高處,大概能看到船隊分為前後兩撥。第一撥船只不算太大,劃槳的人數量很多。以遠超第二波的速度在前進。

第二波船隊的數量是第一撥的幾倍,船只也普遍要大很多。不少船甚至是雙桅桿,兩根桅桿上都升起了中國式硬帆,依舊沒有跑的特別快。

在第二波的最大一艘船的船艙里,好些紅頂子官員正在商議接下來的戰爭。

「大將軍,我等當沿著秦淮河突進,到了城下,就登城而戰。」

「大將軍,我等當先進軍句容,威逼江寧與鎮江。調動賊軍出城,那時候官軍是與賊軍野戰,或是與水軍一起攻打鎮江與揚州,或是將賊軍引開,揮軍突襲江寧。如此種種,都在官軍掌握之中。」

「大將軍,賊軍火器犀利,野戰之中只怕反倒失算。」

「哼!既然賊軍火器犀利,難道沿著秦淮河突襲就有勝算麼!」

很明顯,清軍分成了兩派人馬。一派主張攻擊江寧城,另一派主張以容苟為屯兵之處,從此處進攻江寧。

此次領軍的乃是新上任的江寧將軍富察•傅清,此人乃是李榮保的兒子。這個李榮保既不姓李,更不是漢人,而是貨真價實的老滿人。李榮保的女兒就嫁給了當今滿清皇帝弘晝的各個弘歷,屬于忠誠于雍正這邊的一員。

傅清三十來歲,很年輕。听著兩派的爭執,心中也著實沒有底。江寧八旗軍從江寧城灰頭土臉的逃出生天,一部分留在安慶把守,大隊人馬攜帶著家屬抵達了武漢三鎮。

發起逃竄的杭州將軍被弘晝下旨革職下獄,江寧將軍因為被‘裹挾’,所以革職,在軍前效力。傅清本來是在西藏當都統,就被調了過來當江寧八旗的將軍。

皇恩浩蕩,見得皇上的重視。傅清也已經盡力,調集武漢三鎮的匠人,將部隊的幾萬支火槍都按照皇上弘晝給的圖紙改裝成了燧發槍。得到了弘晝的極大贊揚。

傅清一年多來除了練兵之外,就是研究如何與霍崇賊軍作戰。時間飛逝,傅清依舊沒找出能夠打勝仗的必勝之道。

尤其是這兩邊的說法其實是傅清認真準備時候找出的兩套辦法,听著他們爭執,傅清心中更是煩躁。既然每一種都是傅清考慮過的,若是失敗了,只怕也有人會把責任推到傅清頭上。

兩邊爭論一陣,最後也沒能爭論出來個什麼。口干舌燥之間,都停下爭執。

有一直沒吭聲的官員起身問道︰「大將軍,官軍這次動員了十余萬人馬,又是走水路。何不在江寧城外建立起江南大營與江北大營?在容苟地方也放下一支人馬,等江西來的官軍抵達,就一起圍攻。」

傅清哼了一聲,卻不說話。這官員乃是新來的,大概是看了看地圖,就開始編故事。

秦淮河在江寧城西,通往江寧城一道城門。因為是水路,可以很輕松的調動人馬。即便奇襲不成,從這里進攻,還有秦淮河可以當做屏障。這才有從秦淮河突襲之說。

至于容苟,江寧城在長江以南,秦淮河在江寧城西邊,容苟在江寧城東南。

這里位置還行,盛產糧食。同樣有道路直通鎮江。是一個能夠同時威脅江寧與鎮江的所在。佔領容苟之後,大概有更多手段可以使用。

然而,傅清還是不願意這麼干。因為容苟與江寧或者鎮江之間並無天然屏障,駐扎在容苟威脅賊軍的同時,也會面對賊軍的威脅。傅清並沒有完全的信心。

正好有這麼一個新來的官員插話,傅清直接把矛頭針對了這名官員。冷冷的哼了一聲,傅清站起身指著地圖,「若是建立江北大營,看著能夠橫貫長江,互相呼應。然而賊軍若是從揚州殺來,你要如何應對?」

官員一愣,又看了一陣地圖後遲疑的問道︰「賊軍怎麼會分兵?」

傅清喝道︰「你也知道不能分兵麼!那設置江北大營,不就是讓官軍分兵麼!」

官員的臉漲的通紅,尷尬的說不出話來。

傅清並沒有搭理這名官員,而是做出了決斷,「先鋒已經受命沿著秦淮河突襲,若是能攻下城頭,當然最好。若是攻不下,我等就準備前往容苟。」

此時清軍先頭部隊正劈波斬浪,向著江寧城突進。船夫人各個喊著號子,拼命的劃槳。船夫的號子並非千篇一律的嘿嘿哈哈,而是有歌詞的。

譬如這次,清軍先鋒也很清楚兵貴神速,要打的敵人措手不及。所以船老大的號子就是,「八旗老爺,發了話。大家奮力,把船劃。五日到江寧,工錢立刻給。四日到江寧,工錢加三成。若是大伙玩了命,三天趕到江寧城。人人工錢領雙份,歡歡喜喜往家回!」

船夫們並不需要什麼優美的舉子,好听的曲調。這樣簡單明快的號子喊了幾遍,每個人都明顯憋了一股勁。雙倍的工錢是很重要的,尤其是當下。

雖然船夫們並不知道‘百萬漕工衣食所系’的話,可戰爭開始之後漕運中斷,大家的日子可立時就變糟糕起來。

百萬漕工們固然要靠漕運為生,然而百萬漕工並不只依靠漕運為生。他們一年里頭有半年在走漕運,而且漕運只有單程是為漕運奔波,回程的時候就是買些北方的東西往南方運。

回到南方之後,大伙就要在長江上運貨為生。並不是就此躺在家里坐吃山空。

霍崇逆賊奪取江寧城之後,長江下游的買賣就中斷了。至少百萬漕工里面不肯到華夏朝廷控制的長江下游謀生的這幫家伙,日子更加難過。雙份工錢對大伙來說,是真的太重要了!

船夫們用力,行船速度就大大提升。船隊白天行船,晚上竟然也沒休息,各個船只都點起燈來。那些駕船能耐最高的老水手在前,每一艘船都盯著前面前面一艘船尾部的燈火,魚貫前行。還走走停停。

雖然行船速度比白天要慢,但起碼還在繼續前進。

所謂不怕慢,就怕站。晚上行船,就算是天黑的五個時辰中只行船三十里,卻也是實實在在的三十里。

兩天加起來就是六十里,三天就是九十里。而每天白天,船只速度大大提升,行舟距離超過一百五十里。

從安慶到江寧,水路不過是五百五十里。清晨時分,船隊就卡在三個整天內趕到了江寧附近。

船老大心中不安,雖然是三個整天,若是按白天算,卻是四天了。見到清軍首領,船老大想擠出笑容,卻因為太累,臉上肌肉抽抽幾下,好像不起作用。船老大索性直接問道︰「大人,咱們可是要按照時辰來算船錢。」

清軍首領听罷,冷笑一聲,「哼哼,沒想到你們竟然做到了。俺這人從來不會騙人,你們把俺們運到秦淮河里,只要見到江寧城,俺就給你們雙份。」

船老大雖然歡喜,卻不敢完全相信。清軍首領也看的出來,索性叫過手下,「把船錢給他們,雙份!」

說完,清軍統領轉回頭喝道︰「你可挺好。俺是要你把俺們送到見到城牆所在,若是半路就跑,小心你們的狗命!」

船老大嘴上唯唯諾諾,心中卻是老大的看不起清軍統領。這廝雖然是軍官,卻好像以為這夜里行舟不過是常見一樣。若不是水手們餓了這麼久,著實手中沒了錢。但凡手里有一點點,誰肯玩命呢!

然而在外行人眼中,譬如這清軍統領眼中,水手們好像貪生怕死一樣。

若不是錢沒到手,船老大是很想與清軍統領說道兩句的。

秦淮河古稱龍藏浦,漢代起稱淮水,唐以後改稱秦淮。有南北兩源,北源句容河發源于句容市寶華山南麓,南源溧水河發源于南京市溧水區東廬山,兩河在南京市江寧區方山埭西北村匯合成秦淮河干流。

主干流繞過方山向西北至外城城門上坊門從東水關流入南京城,由東向西橫貫南京主城,南部從西水關流出,注入長江。由于秦淮河大部分在南京市境內,所以是南京市最大的地區性河流。

由于秦淮河從江寧城西水關流出,所以被清軍認為是江寧城西。

清軍這邊將工錢給了船老大。船老大知道此時,局面,趕緊向管理各船的頭頭發旗號,趕緊進入秦淮河,向江寧城前進。同時派出小船,將工錢帶離大船。

官府的人已經恨不可靠,官兵就更不可靠。這些錢留在大船上是完全不靠譜。

船隊沿著秦淮河北上,行進了沒多久,就見前面出現一大片蘆葦蕩。清軍統領叫過船老大,「就在這里停下。」

船老大一听有些訝異,這和之前說的不一樣啊。但是船老大也不傻,靠城牆越近越是危險,此時停船不是壞事。當即下令船隊靠岸。清軍們此時也接到號令,紛紛下船。

蘆葦蕩好大一片,清軍們卻不畏懼。好像很熟悉一般,紛紛進入蘆葦蕩,很快就不見蹤影。船老大趕緊下令船隊各船都調轉船頭,後隊變前隊,盡快從這並不寬闊的秦淮河中開出去。

清軍並沒有走遠,有人隔一段時間就將船隊動靜並報給清軍首領,等得知船隊已經開往江上,副官不解的問道︰「副統領,為何不讓他們往城那邊開?」

「他們都鬼的很,若是讓他們往城那邊開,他們就知道咱們是想讓他們勾引賊軍出來。」副統領冷冷的說道。

「那麼……」

「不必擔心。賊軍們定然已經知道這支船隊所在。不會讓他們輕易離開。只要賊軍出來追趕,追的越遠,對咱們越好!」

听副統領這麼講,八旗軍官們恍然大悟,有人已經跟著副統領冷笑。

然而副統領卻喝道︰「我等為了朝廷效力,此次是命都不要,只為突襲江寧。大伙定然要死戰,決不可貪生怕死。咱們大多都是江寧的,這江寧城哪里那麼好攻破。大伙一會兒可要拼命!」

這邊船隊眾人都玩了命的向前劃水。然而秦淮河水量根本不能與長江相比,大伙累了這麼久,體力大大不如從前。此時雖然盡力,速度卻上不去。

就在後隊前部剛出了秦淮河口,進入長江,卻見長江上有船上豎著噴吐了濃煙的煙囪。船身兩側各有一個大輪子,大輪子不停旋轉,拍出一丈高的水花,竟然逆著長江飛馳而來。

船隊中有人听說過賊軍有這樣一種奇妙的船只,然而絕大多數都是第一次見到。可不等船隊有什麼反應,這噴吐著煙霧,如同怪物般的船已經攔在船隊前面。

接著就見船上幾聲炮響,水面上隨即爆發出巨大的水柱。

船隊眾人都是吃水上飯的,一看這架勢,就明白了若是自己的船挨上一炮,當即就要沉沒。各個嚇得臉色發白。

還有其他兩艘噴著煙霧的船在後面趕來,前面已經堵住航道的船上,一眾人等高聲用江寧話喊道︰「對面的人听著,俺們不想傷人性命。就想問你們,你們是官軍,還是槽幫!」

船隊的槽幫眾人是听明白了,卻不知道對方是什麼意思。正遲疑間,就听對面扯著喉嚨喊了一段槽幫切口。雖然切口與日常的話已經完全不同,然而所說的內容與前面那段完全相同。

不僅如此,切口里面還報了家門。竟然是江寧、江西、湖北的槽幫里面有頭有臉的人物。

這下槽幫眾人稍微松了口氣,至少敢和對面的這這幫人對話了。大伙吆喝一陣,總算是搞明白了意思。

原來這些槽幫的人投奔了華夏朝廷,華夏朝廷擋住大伙,只是要詢問槽幫的眾人到底運了多少清軍,那幫清軍現在去了哪里。

至于槽幫的這些水手,華夏朝廷表示並無為難他們的意思。這幫人靠運輸官兵賺錢,也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投奔華夏朝廷的槽幫告訴這些槽幫兄弟,運人的話,不妨派人到槽幫日常停船踫頭的地方,與自己槽幫兄弟們見個面,交個底。

另外就是千萬不要參加官軍,雖然在船上的時候大伙還好說話。一旦槽幫兄弟投奔了清軍,為清軍打仗。那就不再是兄弟,而是互相廝殺的敵人。

兄弟,要講兄弟義氣。敵人,那就是你死我活,非得互相殺戮不可。

講完,華夏朝廷的船隊就讓開道路。運輸清軍的槽幫兄弟們不敢相信有這等好事,各個如同漏網之魚,拼命往外劃船。

等船只進入長江,先往長江北岸劃,月兌離危險境地。之後就開始逆流而上,想從華夏軍奇怪的船只身邊遠遠逃走。

船隊終于經過一番折騰,月兌離了危險境地。然而船隊的老大卻叫停了自己的船,看了看已經安然月兌離危險的兄弟,又看了看遠處影影綽綽的華夏軍船只,船老大命道︰「掉頭,咱們回去和那幫兄弟們見見面!」

「老大?你說什麼吶?」二當家被嚇到了。

「人家都放了咱們,難道不見個面麼!」船老大不快的問。

槽幫的船隊老大決定與投奔華夏朝的槽幫兄弟見面,抵達江寧城下的清軍準備與戰斗。

統領此次戰役的富察•傅清則命令清軍登陸,繞陸路先前往容苟。

句容是江蘇省鎮江市代管的縣級市,地處蘇南,東連鎮江,西接南京,是南京的東南門戶,

以山取名。明弘治《句容縣志》、民國《今縣釋名》均注明︰縣內有勾曲山(即茅山),山形似「已」,勾曲而有所容,故名勾容,又名句曲。古代句勾二字相通。因此逐漸寫成句容。

二、以山、水取名。清乾隆《句容縣志》轉載明萬歷(句容縣志)稱︰「句容有句曲山,山形如‘已’字。箕距三茅絳嶺,襟帶九曲秦淮,縣治四面山水環抱,儼若城池。」清《茅山志》載︰江水之東,金陵之左,右間有一小澤(今赤山湖管委會),周時名其源澤,為曲水之穴。澤東為句曲山,形如「已」字,故名句曲。山源曲而有容,故其境為句容里。觀《赤山湖志》︰縣境北、東、南三面環山呈「勺」形,「勺」上之水注入赤山湖,湖為「口」,四岸有所容,所以叫句容。還有一說,是以秦淮河取名的。境內寶華山東南側系秦淮河發源地之一,山水由縣城之東北繞經城南流向西南進赤山湖而入秦淮河,彎曲成「勺」狀,縣城為「口」處于「勺」中,為「句」字;縣城有高地,古之稱為「容山」,因而縣名為「句容」。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