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50章 京城的反擊(九)

偵查騎兵最新送來的人員帶來清軍圍攻陳莊的消息,這和之前偵查部隊送來的清軍行動軌跡組成了完整的路線圖。

霍崇搞不明白清軍的想法,正在考慮,在參謀部工作的高龐則是直接問了出來,「清軍想做什麼?」

沒人能回答出來,以大漢參謀部當下對戰爭的理解,清軍的行動看起來太多不符合基本作戰規律。有參謀試探著問︰「清軍會不會想圍點打援?」

「在平原上對咱們圍點打援,想的太美了。」

「不圍點打援,就是想抓人當人質?」

「這個,有可能。」

高龐已經把邏輯理順了,這才繼續參與討論,「不是圍點打援。圍點打援,清軍要分散部隊。一部分圍攻陳莊,一部分散開。到現在還沒接到清軍散開的消息。」

說來說去,眾人都期待清軍最好立刻向著臨淄進發。臨淄已經做好了應戰準備,只等著清軍抵達。至于清軍用什麼戰略戰術反倒無所謂。

高龐看霍崇沉思,覺得有些著急。最後等不下去,趁著其他人議論紛紛之際,湊到霍崇旁邊低聲問道︰「都督擔心野戰中會有閃失麼?」

霍崇一听愣了愣。此時自己所想與野戰無關,而是其他事情。高龐這麼一問,霍崇趕緊把思路收回來,打斷了眾人的議論,「派十五個營解決清軍。」

「都督,那臨淄豈不是唱了空城計!」楊望富立刻表示不同意。

「你們只是出去打仗,敵人到不了城下。就算是到了,咱們這里還有兩個營。根本不用怕。倒是百姓啊!」說到這里,霍崇借題發揮起來,「你們知道我反對纏足。現在陳莊若非有那麼多女子纏足,部隊早就掩護大家撤往臨淄。此戰之後……不,我現在就問你們,你們還有人支持纏足麼?」

這才是霍崇方才考慮的事情。從到這個時代開始,霍崇就反對纏足,也想方設法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拒絕女子纏足。然而收效非常一般。非常非常一般!這種程度的進步讓霍崇一直有非常強烈的挫敗感。

眾人都愣住了。便是每一個人腦子里都有千般想法,萬般念頭。再把個人念頭乘以人頭總數,得到龐大的思路。霍崇想的事情也完全超出在座每一個人意料之外。

不少人甚至都沒明白霍崇在說什麼,只能疑惑的看向霍崇,請求霍崇能再說一次。

「之前八旗跑到山東搞屠殺的時候,我就說過。滿清要求漢人女子裹腳,就是為了摧殘漢人女子,不許漢人女子能自由走動。若是漢人女子都如錢清這般,八旗哪里敢跑來。跑來送死麼!」

听霍崇這樣形容錢清的形象,不少人都露出笑容。然而笑容又很快從臉上消失。因為霍崇的神色極為認真,根本容不下任何玩笑。

「此次擊敗清軍之後,我們要在地方面全面禁止纏足。你們不要覺得那是以後的事情,用不了多久就要開始。我現在先告訴你們此時,你們若是有空就想想。到底是支持,還是反對!好了,各軍出擊,殲滅清軍!」

高龐有些駭然的看著霍崇,也看看其他人。其他人臉上都是不解、訝異,或者無所謂。高龐能理解這些人的心情,因為高龐也完全沒想到霍崇竟然會把這件事當成要務。

但是高龐能感覺到,霍崇不是在開玩笑,更不是說說就算了。霍崇這是要來真的!

雖然說不出理由何在,高龐就是感覺這是來真的。等戰爭結束,霍崇會毫不遲疑的推行這件事。

霍崇此時並沒有注意高龐的眼神,沉重的壓力讓霍崇不得不進一步思考難度。裹小腳這件事並不容易做到,真的是非常艱難。霍至覺得這件事的難度只怕比消滅滿清更難一些。

裹小腳首先是一個非常私人的問題,被人看作是家事。即便在21世紀,買賣婦女的事情,或者買賣婚姻也沒能禁止。

不管網絡上對買賣婚姻如何大加抨擊,當事人覺得有需要之時,就完全不在意別人評價。甚至不在乎強大的政府組織反對。

私人的事情關乎私人,皇權不下縣這話真不是說說而已。便是霍崇這樣把手伸入各村,想直接管到別人家里,也會遭到激烈反對。

然而霍崇對裹小腳這件事看不慣很久了,之前幾次努力都沒什麼效果。此事突然想起,實在是忍不住,非提出來不可!

部下們听進去多少不得而知,至少他們各自前去部隊,率軍前去陳莊。

見到高龐留在身邊,霍崇問道︰「你應該想去看看打仗吧?」

「都督。我是想問,為何這麼在意裹小腳的事?」高龐問出了心中的疑惑。

「因為裹小腳就是欺負人。因為裹小腳等于毀掉了窮人家女性們到處走的權力。因為裹小腳根本不是女孩子自己要求的。你覺得這三個理由夠不夠?」

高龐原本想討論一下,此時卻果斷答道︰「夠!足夠!」

讓霍崇用這樣語氣講出來的事情,高龐是第一次見到。霍崇提出過許多奇怪甚至是異想天開的想法,高龐也屢屢被這些想法或者觀點驚到。但這次完全不同。

以前的想法是針對發生的事情做出的應對,或者是出于對某些理念的看法。

這次,高龐听到的只是霍崇對裹小腳這件事發自內心的厭惡。所謂的解釋,只是為了讓其他人听懂,只是為了解釋而解釋。

《韓非子•說難》:「夫龍之為蟲也,可擾押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人有攖之,則必殺人。人主亦有逆鱗,說之者能無攖人主之逆鱗,則幾矣。」

高龐心中浮現的是這麼一段。韓非子說,龍作為一種動物,馴服時可以戲弄著騎它;但它喉下有一尺來長的逆鱗,假使有人動它的話,就一定會受到傷害。君主也有逆鱗,進說者能不觸動君主的逆鱗,就差不多了。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裹小腳這件事對高龐來說是從未考慮過的事情。高龐發現了,裹小腳是霍崇的一片逆鱗。只要還想在霍崇手下討生活,就決不能觸及。如果觸及,只怕霍崇不會在意對方到底是什麼人。

躬身行禮,高龐說道︰「都督,我跟著部隊去了。等我們打了勝仗回來,定然全力推行禁止裹小腳的事情。」

太陽升到了最高處,陳家莊外第一重據馬終于落入清軍手里。負責攻打陳莊東邊的班隆看著進攻方向上一片片的尸體,只覺得心都收緊了。

天剛亮時候听到主帥巴賽要眾將在山東搞大屠殺,班隆心中說不出的抵觸。若是打敗了霍崇之後,將俘虜的霍崇部下都殺了,班隆覺得無所謂。對無力反抗的普通百姓動手,班隆也不是覺得有啥不對,而是覺得不舒服。

此時班隆覺得自己或許小看了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的百姓,從清晨打到中午。清軍先是在火槍對轟中敗下陣來,隨即調集不少火炮猛轟木柵欄後躲藏的賊軍。

等火炮根本打不下去,這才派步兵沖上去。沒想到這樣凶猛的火力都沒能殺死木柵欄後的賊軍。被賊軍一通火槍打退了官兵的進攻。

這下班隆也打出了火氣。再不管那麼多,騎兵包抄,步兵硬沖。終于沖到柵欄處,與賊軍交戰。

不成想,柵欄附近突然冒出許多人,使用長槍與官軍作戰。他們雖然沒什麼鎧甲,卻槍術純熟,絕非手無縛雞之力的模樣。

賊軍又用早就被傳的非常邪乎的手銃近距離擊殺官軍,硬踫硬的接戰中官軍傷亡慘重。幾乎戰線崩潰。

好在騎兵總算繞到了賊軍側面,賊軍們不得不邊戰邊退,退到了在緊挨著莊子的位置。

此時佔領賊軍外圍防線,班隆才發現,緊挨著莊子的位置上,賊軍已經挖了另外一條防線。那邊的木柵欄只怕比班隆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攻下的防線更密集些。

攻下外圍已經費了這麼大力氣,攻下前面那條防線,又要花多大力氣,死多少人呢?

班隆不敢再想,指著繳獲的幾件火器對親兵喊道︰「把這些留下一半,其他的撿好的送到巴賽將軍那里。」

愛新覺羅•巴賽手中以及把玩著大漢軍隊的武器。這幾年,除了霍崇‘用兵飄逸,作戰扎實’的評語之外,逆賊們犀利無比的火器早就傳的神乎其神。霍崇手下的賊軍甚至有了‘堅甲利炮’的說法。

因為官府每次都是大敗,所以利炮到底如何犀利都是傳說。此時仔細把玩,巴賽皺起了眉頭。

賊軍的火器分兩種,一種是長槍,三尺多長,槍管明顯比清軍那五尺的鳥槍短了許多。構造異乎尋常的簡潔。火繩槍上重重部件都見不到。

也不知道是不是結構太簡潔,火槍的槍柄做的非常精致。槍管下方還有一個很怪的刀具,竟然不知道怎麼用。

另一種是短槍。手掌大小。槍口比清軍手銃小很多,下面有扳機下方有一個奇怪的圓柱形玩意。撥動時候也會轉,扣動扳機之時噠噠作響。那個奇怪的圓柱形玩意還在轉動。真是說不出的奇怪。

放下這些家伙,巴賽對著負責各路將令派來的親兵喝道︰「再這麼磨磨蹭蹭,天都要黑了。這些東西不錯,想來村里更多。殺進莊子里,把東西都給找出來!」

「喳!」親兵們受命而去,將巴賽將軍的命令帶回去他們各自的主子。

幾乎與此同時,相隔幾百里的濟寧城外,錢清騎在馬上對趕回來的眾團長說道︰「要到了中午,我看這幫清軍不敢逃進濟寧城。你們從前線回來,感覺如何?」

胡悅立刻答道︰「大姐,不好說。我看清軍也是在遲疑。其實他們是想逃進濟寧城,不過他們的主將好像很聰明,穩住了這些清軍。」

等胡悅說完,十二團團長荊守柯操著魯南與蘇北一帶的口音發言,「司令,咱們不如先轉向擊潰後面的清軍。再派人繞到清軍側翼,堵他們一下。那時候清軍主將非得下決心是守城還是帶著人馬離開。想走不容易。」

不等荊守柯說完,錢清心中就已經認同了這個計劃。清軍與漢軍已經戰了一上午,漢軍的火炮完全壓制了清軍的垃圾火炮。對方也派遣了騎兵想突襲漢軍炮兵,被漢軍火槍打成了篩子。

眼見幾乎是無計可施,數量上擁有四倍優勢,將漢軍三面包圍的清軍反倒先開始動搖。

清軍接下來是戰斗還是撤退,不管是什麼選擇都會非常有意思。

清軍的主帥鄂爾泰在城頭看的心驚膽戰。敵人三萬軍主動進入清軍的包圍,當旁邊不少部下拍手相慶之時,鄂爾泰卻感覺到一陣說不出的慌亂。

如果光看過程,清軍陣列中央面對敵人後撤。仿佛是被清軍後撤的軍隊吸引,賊軍整齊前進,佔領了這塊空地。與之相對的,清軍兩翼並沒有挪動。這是一個簡直完美的誘敵深入。之後清軍另一支人馬緊趕慢趕,沖到賊軍背後,將賊軍四面合圍。

到這里為止,鄂爾泰在部下們的歡喜贊嘆聲中看了看岳鐘琪。果然,他從岳鐘琪眼中看出了不安。

隨後的戰斗果然如鄂爾泰的預期般艱難。之所以能誘敵,總得有個誘餌。這個誘餌就是賊軍佔領了戰場上唯一的高地。那是一片最高處有幾丈高的小坡。賊軍佔領高處,立刻推動火炮對著官兵猛轟。

其他賊軍則開始就地挖掘。沒多久趴在他們挖掘的地上裝死狗。

然而不管是賊軍如何奇怪,官軍與賊軍的炮戰失敗了。鄂爾泰終于有幸親眼看到火炮是怎麼摧毀火炮的。賊軍炮彈落點就在清軍火炮旁邊,先是接連砸死不少清軍炮手。清軍炮手立刻四散奔逃。

此時鄂爾泰覺得事情不對頭,十分不對頭。他索性屏退眾人,低聲問岳鐘琪,「岳兄,要不要繼續打下去?」

岳鐘琪艱難的吞了口口水,為難的搖了搖頭,「總督,俺現在已經不知道該如何決斷。雖然你我都知道事情不對,可事情已經到了如此地步,咱們不打下去。若是之後還沒打贏,咱們該如何交代!」

鄂爾泰只覺得自己如墜冰窟,整個人繼續要虛月兌了。看來自己那奇怪的感受絕非是錯覺,連岳鐘琪都這麼講,局面只怕是真的要進入絕境了。

再看了看岳鐘琪的無奈的神色,鄂爾泰心中盤算著岳鐘琪的心思。

岳鍾琪是四川成都人,其父岳升龍為康熙時代的議政大臣、四川提督。也不知道是怎麼想的,岳家自稱是岳飛後代。當年隨康熙皇帝西征噶爾丹,頗有建功,康熙帝曾賜予匾聯「太平時節本無戰,上將功勛在止戈」。

年少時,岳鐘琪和同伴的游戲,常常是用石頭布陣打仗,其他少年都斗他,有違背規則的就會受到懲罰,都畏懼他的厲害。讀書之余,常常和軍士們說劍論兵,所出奇招,連大人們也很佩服。

這麼一個人,在這種時候說出如此出人意料的話。想來不是用岳鐘琪自己的臉面開玩笑。岳鐘琪已經敗給過霍崇,沒什麼臉面可言。此時若是真的敗了,岳鐘琪只有死路一條。

想到這里,鄂爾泰命道︰「岳兄,你覺得該如何撤退?」

岳鐘琪趕緊把想法講給鄂爾泰听。鄂爾泰听完只覺得極好,就命道︰「請岳兄親自指揮各軍。我在城頭為岳兄觀陣!」

就見岳鐘琪也不廢話,帶了親兵直奔城下。鄂爾泰手扶城牆,心中說不出的悲涼。

康熙十九年(1680年),鄂爾泰出生。他的先人早期投歸清太祖努爾哈赤,為世管佐領。祖父圖彥突官至戶部郎中,父親鄂拜曾任國子祭酒。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鄂爾泰六歲入學,攻讀四書五經,八歲開始作文,練習書法,十六歲應童子試,次年中秀才,十九歲補廩膳生,二十歲中舉,即進入仕途。二十一歲襲佐領世職,充任侍衛,此後一直活躍在官場。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三十七歲時,才出任內務府員外郎。可是又淹滯不進,這時他很為自己的官場不利而煩惱。

康熙六十年(1721年)元旦,正值四十二歲,他作詩自嘆︰「攬鏡人將老,開門草未生。」又在《詠懷》詩中吟道︰「看來四十猶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

回想過去,鄂爾泰只覺得那是的自己是如此悲觀,絕沒有想到後來能出將入相。

轉機出現在雍正上台後,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鄂爾泰被任命為雲南鄉試副主考。五月,越級提升為江蘇布政使,成為地方大員。

從此之後,鄂爾泰就平步青雲。以執掌改土歸流之事,成為滿清西南權勢最大的官員。

雍正對鄂爾泰的賞識一直沒變,不斷支持鄂爾泰,不斷給鄂爾泰加官進爵。

直到鄂爾泰突然得知雍正的死訊前,鄂爾泰還違背自己的良心,給雍正上了祥瑞。

眼前的戰爭,是國仇家恨,不得不報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