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幾天的功夫。
戶部楊思義,都是帶著一眾戶部官員,還有一眾學校的財政系一百多個學生,在那幾十艘海貿大船上來回穿梭。
忙的不可開交。
僅僅幾日,戶部的一眾官員與財政系那些學生,便是大開眼界。
算下來的數字,更是讓朝野上下,一片震動。
僅僅只是粗略估計,各種寶物與海外蠻夷特產,便有著兩萬萬兩銀子。
在加上已經運送進國庫中的那一千二百萬兩黃金,總的折合下來,便是三萬萬兩銀子!
三萬萬兩銀子啊!
這麼多的銀子,僅僅只是想想,知道這些內情的一眾大臣,都滿臉通紅,腿腳發軟。
至于朱標與朱子安,在得知自己等人的分紅後,更是心神震撼。
整個海貿船隊,雖說是朱子安與朱標倆人合伙開建。
但是,正常船隊,還有出海的一眾船員與護衛,都是朝廷之人。
因此,這些收益,有六成,都是屬于朱元璋與朝廷的。
至于剩下四成,朱標與朱子安來人,才能對半分。
但是,僅僅只有兩成,朱子安也是瞬間爆富,整個人的財富,直接超過南京城內所有富商的財富。
而朱標,在看到屬于自己的那些財富之後,眼楮一紅。
隨即,便不由狠狠的打了個寒顫。
連忙往御書房跑去。
「標兒,你確定了,這可是六千多萬兩銀子,你確定要放進國庫中?」
朱元璋緩緩問道。
「父皇,兒臣身為大明太子,自是要為大明著想。而且,兒臣身為太子,要這些銀兩也沒有任用用處,將其交給國庫,用來建造大明,這才是物盡其用!」
朱標連忙回道。
上方,朱元璋盯著朱標看了半晌,緊接著便是滿臉大笑。
「果然不愧是咱選中的太子,咱果然沒看錯你!」
听罷,朱標心中,這才緩緩松了一口氣。
而在有了兩萬六千多萬兩銀子的進賬,整個大明朝廷,頓時財大氣粗。
朱元璋直接與朱子安商議,在汴梁與大都,再次建造一座巨大的工廠。
起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生產水泥與鋼筋。
至于工匠,在銀子的招募下,根本不會有任何的擔憂。
一年之內。
大明便是再次擁有了兩座巨大的工廠。
同時,有了甘薯與土豆的推廣種植。
在大明,每家之中,都儲存上一屋子的糧食。
而學校與醫學院,在這一年內,也走出一眾各有所長之人,為官的為官,開辦醫館的辦醫館。
整個大明,徹底進入一種快速發展的階段。
同時,在北方。
徐達與常遇春等人,更是率領著一眾大明鐵騎,將整個北方,一直深入嶺北,也就是蒙古,將一眾北方游牧民族,都狠狠的震懾一番。
很快,便是到了洪武三年,1370年。
南京城,皇宮,奉天殿中。
所有大臣都是滿臉喜色。
皇上終于要大封群臣。
跟著皇上,從中原幾大諸侯中,最弱小的諸侯一直尸山血海下來,為的不就是這一天,加官進爵,封侯封爵,光宗耀祖。
只是,有些大臣則是滿臉疑惑,是不是的往最前面看去,滿臉疑惑。
一身青藍色道袍的朱子安,在這群官員之中,極為顯眼。
至于站在朱標身側的朱子安,這會也是滿臉無奈,半張著眼楮,不停的打著瞌睡。
本來,他是極其不想來的。
還是擰不過朱標與朱元璋等人,只能模黑起床,來到宮內。
……
終于。
在等了一會後,一身龍袍的朱元璋,從大殿後走上龍椅。
「微臣參見皇上!」「微臣參見皇上!」
見狀,殿內所有大臣,都連忙行禮,眼中更是激動。
「諸位愛卿快快免禮!」
「謝皇上!」
等到禮儀完成之後,大殿內,頓時寂靜了下來。
所有大臣,都是滿臉期待的看著朱元璋。
「咱從一介化緣和尚,到一方諸侯,推翻暴元統治,成為大明的皇帝,諸位大臣功不可沒。」
半晌,朱元璋悠悠說道。
「咱也不是不知恩情之人,從前年登基,一直到現在,天下終于一統,咱也可以心安理得的坐在龍椅之上。但是,諸位的功勛,咱不會忘。
這些日子,咱按照各位的功勛,制定爵賞次第,大公無私,望諸位共勉之。」
說著,朱元璋半依著龍椅,面露微笑,淡然看向下方一眾大臣。
一旁的雲奇,拿出早已備好的聖旨,展開念道︰「特此論功敕封!
授徐達,魏國公!
授李善長,韓國公!
授常遇春,鄂國公!
授馮勝,宋國公!
授鄧愈,衛國公!
授周德興,楚國公!
授唐勝宗,曹國公!
授陸仲亨,魯國公!
……
世襲罔替,並各賜莊田三千傾,佃農萬戶,年俸一萬石!」
「臣領旨謝恩!」
徐達、李善長等諸位國公,都連忙領旨謝恩。
「授湯和、藍玉、吳良……等人為侯爵,世襲罔替,並賜莊田一千傾,佃農千戶,年俸四千石!」
「臣領旨謝恩!」
「授劉基、汪廣洋等……伯爵!世襲罔替,並賜莊田五百傾,佃農百戶,年俸兩千石!」
……
一場冊封下來,凡是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都有封賞。
此次,朱元璋冊封爵位,分別為公、伯、侯,三爵。
最後,整個大殿內,只剩下朱子安一人。
所有人,都看向前方。
見此,朱元璋微微一笑。
「諸位,咱此次除了封賞諸位外,還要大封武當小真人朱子安。」
「自武當小真人朱子安下山以來,便給大明帶來玻璃大棚、鋼筋、大明字母、算術、大明字典、甘薯、土豆此種功德無量之物。
因此,咱決定封武當小真人為明王!」
「明王?」
話落,所有大臣都臉色大變。
大明,明王?
這是何其殊榮?
「明王為大明第一親王,世襲罔替,繼承其父臨淮王朱興祖之封地,襄陽路也為其封地!」
朱元璋再次說道。
這下,所有大臣,更是臉色微變。
隨後,又是滿臉釋然。
竟是臨淮王的子嗣,怪不得從一開始,便被皇上如此寵信。
「另,大明重啟軍功封爵制。從今日開始,大明允許一半兵將回家省親,施行屯兵制,開始休養生息。」
「未來,五年內,大明不會主動發兵。五年後,我大明開始對外開疆擴土……諸位均可軍功封爵……」
「皇上聖明!」
一眾朝臣,紛紛行禮。
隨後,大明在朱子安的帶領下,逐步往工業時代發展。
修路、種田、造娃、開醫校、開學校、開工廠、造船,對外商貿……
大明人口一天比一天多,一天比一天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