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兩百四十三章 大明第二次開海與關稅征收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無論如何,作為皇帝的朱由校對這個時代的一些文化作品和文人進行表彰後,的確激勵了許多文人繼續朝朱由校所希望的方向去積極創作。

馮夢龍和凌濛初因在乾清宮受皇帝的鼓勵而離開了京師,準備接下來編寫早已有月復稿的「三言二拍」。

楊廷筠則在皇帝的鼓勵下,開始籌劃著根據大明官話對漢字進行拼音標準化的試探。

在崇文寺任官的阮大鋮也決定發揮自己的劇作特長而潛心創作劇本,沒有像歷史上一樣只想著靠其他方式去牟取官職。

張岱也有了提前創作《陶庵夢憶》的想法。

宋應星也開始著手根據自己多年的各類雜學研究經驗撰寫一本叫《天工開物》的書。

朱由校只花了點銀幣與十來個散官官職,就讓大明的文化事業開始有了要大爆發的跡象。

天啟朝文化上的改變或許還沒有那麼明顯。

但在經濟上的改變卻已經非常明顯。

隨著江南暴亂的結束,而江南士紳們想阻止徐氏棉紗廠做大和官營紡織業出現的陰謀失敗後,徐氏棉紗廠不但得以保住,還在接下來順利地改名為大明棉紗局。

另外,朱由校還下旨設立了松江織造局,織造局的地是抄沒一些士紳後入官的田地。

如此一來,大明官營紡織業正式開始在江南松江府拉開序幕。

江南人口繁盛,應天、蘇州、杭州、松江、湖州、無錫等府內市鎮有大量隨時待業的織工紗工。

所以,大明棉紗局與織造局也在擴大規模後招募到了大量織工紗工,並順利地擴大了生產規模。

而接下來,棉紗局和織造局開始主動降低棉布價與絲綢價,以實現大明的紡織業佔領更多國外市場以及擴大國內需求的目的。

畢竟大明的棉紗局現在的紡紗機已經是一個機子有二十個紗錠可以同時工作,而織布機也因為飛梭技術的實現而使得織布效率與質量大幅度提高。

所以,棉紗局與織造局早就有了降低棉布價與絲綢價的基礎。

不過,棉紗局和織造局降低棉布價與絲綢價無疑會導致許多以生產土布為生的家庭破產。

而朱由校對此早已有應對之策,一方面他讓棉紗局和織造局提高紗工與織工待遇,以吸納這些破產後的人進入織廠工作,另一方面,他也讓官府鼓勵與幫助這些家庭中的破產者進入棉紗局與織造局工作或者從事其他工作。

不過,這里面最具備挑戰的不是許多織戶家庭破產問題,而是大部分織戶家庭中的紡紗織布者皆為女性的問題,這些女性要走出家庭,去工廠里面,還是會受到世俗與禮法上的約束。

好在大明現在的禮法早就沒以前那麼嚴,在江南更是已經禮樂崩壞,商人穿絲綢、女子出門已經是常見現象,歷史上柳如是一介女子就四處周游過,所以,這方面的約束力倒也沒那麼強,何況,朱由校也因為考慮到這一點,而主動要求棉紗局和織造局設置以性別為區分的男廠與女廠,因此在許多允許自家女子以女扮男裝的方式進入工廠而給家里帶來更多收入後,很多家庭還是抵擋不住這樣的經濟利益,而不得不拋棄陳規陋俗,允許自家女子進入只有女工的工廠。

傳統理學的社會基礎正在一點點的被破壞。

無論如何,先進紡紗與織布技術出現後導致棉布與絲綢價格下降是不可能阻止的。

要麼等到數百年被外夷以「洋布」的方式讓紡織產品價格下降,要麼只能是現在由朝廷控制的官營紡織業讓紡織產品價格下降。

後者無疑要比前者要好,畢竟後者會不得不為了自己的統治利益而照顧破產者的利益。

所以,朱由校沒有後悔這樣做。

盡管許多人還是因此對這不滿。

棉紗局和織造局下調棉布與絲綢價格帶來的最可喜的變化是,大量外商開始來到大明搶購紡織品。

這些外商不再購買朝鮮、日本、琉球、南洋馬尼拉這些地方的棉布而只買棉紗局與織造局的紡織品。

棉紗局與織造局的利潤自然因此急劇上升。

來自美洲與澳洲的白銀比以往更大量的流入了大明。

另外,大明國內隨著棉布和絲綢價格下降,尤其是棉布價格下降,普通百姓在這個寒冷的冬季里穿棉衣的人越來越多,許多只能穿補丁衣服的百姓也開始有了件完整的衣服。

不過,朱由校在降低棉布和絲綢價格時,卻要求官營的棉紗局和織造局抬高了國內生絲和棉花的價格。

因為朱由校想得通過這種方式增加庶民中有田者的收入,畢竟生產生絲與棉花需要桑田和棉田,而大明現在的征稅主要還是征收田賦。

同時,朱由校也是以這種方式增加國內庶民的收入,以彌補一些生產土布者的損失。

「讓棉布與絲綢價格下降,生絲和棉花價格上漲,使得大明百姓們收入上漲,但物價卻下跌,這樣可以讓老百姓生活的更加幸福,這樣才算是盛世之朝,不過單單棉布和絲綢價格下跌還不夠,糧食價格與食鹽價格也不能太高,得讓老百姓們買得起,尤其是糧食。」

朱由校這時候就在政事堂對方從哲說起此事來。

「陛下容稟,以臣之見,糧食恐不能太過于低廉,不然就會傷農。」

方從哲回了一句。

方從哲所說的傷農主要是影響地主的利益,畢竟普通農民和佃戶的糧食自己吃都不夠,哪里會因為糧價太低而影響收入。

而朱由校也沒有揭穿,只是笑了笑道︰「是不能太低,但也不能太高,你擬道旨意,松江府正式開埠,作為大明繼月港後第二個開海之區域,允許內外商船于此貿易,著戶部制定針對外夷商人在松江府內的定居制度與路引制度,以及關稅制度,著西廠在該區域設立松江關稅提舉司,要求他們必須以銀幣進行交易與繳稅,棉紗局與織造局得帶好這個頭,著寶泉局在松江府設立寶泉分行,外夷商船的鷹洋幣必須到這里兌換成我大明銀幣後才可進行交易與繳納關稅!否則著令有司予以驅趕!到時候再宣布,糧食入境,皆暫免關稅,以抑國內現在依舊上漲的糧價,等糧價下跌後,再征收甚至提高糧食入境之稅,另外,著糧業局繼續利用國庫盈余在糧價過低的地方囤糧,在糧價過高的地方放糧。」

「臣遵旨!」

方從哲回了一句。

于是,接下來,大明便趁著大量外夷商船雲集松江一帶時,在松江府正式以官方的名義開埠通商,且趁此機會強行推行統一貨幣的政策,以及開啟關稅征收的制度。

外夷商船對此自然是不滿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