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又有一搭沒一搭的聊了一會之後,老九徑自離開。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李麗質一邊低吟,一邊從藏身的樹後走了出來,「短短十字,卻有尺幅千里之勢,莫非又是那個李太白的杰作?」
「非也非也。」羅太歲見是李麗質, 咧嘴笑道︰「作者,王之渙也。」接著又隨口問道︰「什麼時候來的?」
王之渙?
王之渙又是何人?
李麗質被他唬得一愣一愣的,下意識回了一句︰「就在你說寂寞空虛冷的時候……」說到這里她頓了一下,秀眉輕蹙道「這又是什麼意思?」
她年紀尚小,又是姑娘家家,自然不懂羅太歲那些騷話。
羅太歲聞言微汗, 嘿然笑道︰「就字面意思。」然後努力終結話題,「剛才我和朋友說些私話, 登不得大雅之堂, 你听听就算了,不必當真。」
「不會啊。」李麗質小臉上寫滿了「認真」二字,「此人得你指點,必將受益終生。」
所謂「品酒師」的設想可謂新穎,理論上也是完全可行的,具體能做到什麼程度,就看那個叫老九的有多大的能力和決心了。
羅大頭的不愧是羅大頭,足智多謀且有求必應,永遠不會讓人失望。
羅太歲眨眨眼楮,著實沒想到她對自己的評論竟然如此之高。
看來過去這段時間,自己一通高談闊論把這丫頭唬得不輕啊。
「對了!方才我听你說到一個叫馬周的人……」李麗質突然想起來自己此行的目的,「這人真有這麼厲害?」
羅太歲有意逗她,笑道︰「可能比我說的還要厲害一點點。」說著還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比出一段空隙。
李麗質試探道︰「既有如此賢才,何不向朝廷舉薦?」
羅太歲不疑有他,實話實說道︰「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他的貴人不是我。」
李麗質眸子一動。
千里馬應該是指馬周, 貴人即伯樂, 那麼馬周的貴人是……
常何!
李麗質第一時間在腦子里跳出這個念頭。
神了!
這羅大頭簡直料事如神!
怪不得敢自稱「羅半仙」。
「莫非這長安城里還有比你眼光更加獨到之人?」李麗質故作好奇。
她明知道是常何,卻也只能假作不知。
只听得羅太歲道︰「此人就是我剛才說的常何,馬周目前寄居在他府上。」
「真化府統軍常何?」
這下李麗質可不能假作不知了,秀眉輕蹙表示不解︰「我听說這個常何才能並不出眾,要說他眼光有多麼高明……未免言過其實了吧。」
最主要的是,再高也不可能有你高啊!
「這你有所不知。」羅太歲搖搖頭道︰「此人有著非同一般的遠見和判斷力,連太上皇都十分欣賞。」
「皇……」李麗質因為驚訝差點在稱呼上露了餡,幸好及時改口,「太上皇還夸過他?」隨後白了羅太歲一眼,「你又知道了。」
羅太歲哈哈一笑,表示對于這個白眼非常受用,道︰「常何早年先投瓦崗,後隨李密,兩次歸順大唐,行事極有法度,不可不謂之‘明達變通’。」
李麗質頓時听不懂了,質疑道︰「這應該叫作圓滑吧,而且反復無常,毫無忠義可言。」
羅太歲擺擺手道︰「所謂‘變通’並不觸及原則和底線,和圓滑還是有區別的。」
但李麗質明顯不以為然,小嘴一噘道︰「有坊間傳聞常何原是息隱王舊部,卻于兵變之際改弦易轍,投靠了當今聖上,如此趨炎附勢,實在是不知道其底線何在。」
羅太歲立即報以一個「你還是太年輕了」的眼神。
「武德二年柏壁之戰,常何就隨右驍衛大將軍劉弘基調往河東道作戰,受當時還是秦王的天子節制,只是未受矚目。
及至武德三年,當今天子征討王世充、竇建德,一戰擒雙王,此役常何因功開始進入天子的視線,頗受賞識。
之後,常何成為陝東道大行台所屬官員,正式效命于天子麾下,那也不過是武德四年的事。」
要知道當時的陝東道大行台尚書令,正是李世民。
「由此可見,常何早已是天子部將,何來改弦易轍之說?」羅太歲反問。
「可是……」李麗質秀眉輕蹙道︰「息隱王討平河北,斬殺劉黑闥等余孽之時,常何就在其帳下听令,這總不會是假的吧?」
羅太歲搖頭失笑道︰「息隱王討河北之時,陝東道大行台、山東道以及河北、河南諸州皆受其節制。
常何身為陝東道大行台官員,在這種特殊時期听命于息隱王,很奇怪嗎?」
「那……那……」
李麗質不禁語塞,與此同時心中還有些小懊惱,沒事和這個羅大頭抬杠干嘛?
硬杠誰能杠得過他?
不過,有一點她倒是十分好奇。
「你和常何似乎很熟?」李麗質終于問了出來。
不是知交好友,怎會如此了若指掌?
不料羅太歲很是干脆的搖了搖頭道︰「素未謀面。」
「那你又是如何知道這麼多的?」李麗質奇道。
既然不是知交好友,除了史官,誰會特意去關心一個人的生平事跡?更何況常何又不是什麼大人物。
羅太歲咧嘴嘿嘿笑道︰「所謂大丈夫所見略同。馬周入京,別人不投,偏偏投在常何門下,足可見其非同于常人之處。」
頓了頓後又道︰「這也是我注意到常何的原因所在。」
李麗質輕咬著粉女敕的嘴唇,作思索狀︰「不妨說來細听。」
「依我所見,馬周選擇投靠常何原因有三。」
羅太歲抱膝危坐,娓娓道來︰「馬周入京前曾在浚儀有過停留,而浚儀縣正是常何出生之地,馬周想必是在此地听聞了不少常何的事跡,故而前往長安投奔,此其一也。
長安天子腳下,達官顯貴固然眾多,卻難以結交。而常何位低權重,所任之府就在京師,其人交游廣闊,又是武夫,馬周投靠他必受依仗,此其二也。
至于最後一個原因……」
說到這里他短暫的停頓一下,然後道︰「馬周顯然是洞悉到常何在玄武門兵變前後所扮演的角色,所以,最終決定投在常何門下。」
又是玄武門兵變……
今日令人驚訝的事情太多,李麗質覺得自己快要麻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