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再不來,隔壁的狗子都快被我養成豬了。」
羅太歲看到掐著飯點出現在門口的那一抹清麗身影,不禁揚唇一笑。
「我又沒讓你天天準備我的飯菜。」李麗質噘了噘小嘴,一臉傲嬌的走了進來。
羅太歲大笑道︰「你總在這個時間點來,要是沒有飯菜款待,豈不是很尷尬?」
「說得好像我專程來蹭飯一樣……」
李麗質在小嘴里嘟囔了一句,但到底是吃人家的嘴軟,于是飛快轉移話題︰「怎麼沒有看到偃師?」
羅太歲道︰「我這兩天忙,讓守約接去住一陣子了。」
「哦。」
李麗質不咸不淡的應了一聲,然後很誠實的在飯桌面前坐了下來。
羅太歲將她愛吃的菜往她面前移了移,接著又端上米飯。
飯菜的香氣四溢。
本來氣飽了的李麗質突然感覺饑腸轆轆,于是拾起筷子,一邊夾菜一邊隨口問道︰「在忙不良人的案子?」
「你也听說了?」羅太歲有些意外的看了她一眼,沒想到她還關心這種事情。
「听大人們議論過。」李麗質也看著羅太歲。
不良人一案無疾而終,不知道羅大頭知道是這種結果會不會灰心喪氣。
畢竟他為此案費了不少心思。
「如何?可有收獲?」
她這是有意試探羅太歲的口風,看看他對此案的重視程度。
羅太歲不疑有他,很是干脆的道︰「此案牽扯到朝廷三品以上的官員,恐怕無以為繼。」
李麗質悄悄觀察他的神色,發現並沒有多麼失望的樣子,奇道︰「為何?牽扯到這種級別的官員,朝廷應該更加重視才對。」
「你還是太年輕了啊!」
羅太歲擺出一副老氣橫秋的模樣道︰「劣跡斑斑的不良人,和被引為左膀右臂的朝廷重臣,你是皇帝你選哪個?」
李麗質認真思忖了片刻,然後道︰「從作為上來說,固然是大臣重要。但是,若因為對方是大臣就徇私枉法,各州縣紛紛效仿,朝廷將何以服眾?
有道是︰法之不行,自上犯之,難道不是這樣?」
見她那副一本正經的小模樣,羅太歲忍不住笑道︰「此乃商君所言,但你卻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李麗質驚呆了。
她再次提出「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就是想听听看羅太歲對此有何理解,沒想到他的回答和父皇幾乎一模一樣。
接下來又听得羅太歲道︰「早在西周之時,士大夫擁有特權,不受法令的限制,只需要嚴守周禮的規矩。
而庶民忙于勞作,無暇修禮,只能用刑罰來管理他們。
士大夫和庶民,上下兩個等級,各有各的規矩,不能僭越。
此所謂‘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
李麗質听得秀眉輕蹙,下意識出口反駁︰「此一時彼一時也,如今我大唐有武德律可依,怎可一概而論?」
「你說得不錯,但稍安勿躁,且听我慢慢道來。」
羅太歲憑空按按手掌,然後好整以暇的道︰「到了戰國時期,西周的宗法制度徹底崩潰,史稱‘禮崩樂壞’。
于是有了商鞅變法,將秦國原來用于庶民的刑法,擴大到士大夫身上。
這麼做的結果就是,打破了士大夫和庶民的等級界限。
你所謂的‘法之不行,自上犯之’,正是商鞅為推行新令而提出的主張。」
這說得倒是不錯。
李麗質听得緩緩點頭︰「那麼你認為我是對的嘍?」
不曾想羅太歲突然「直男癌」發作,只見他大頭直搖道︰「也不盡然。」
李麗質為之氣結︰「那你倒是說說我哪里不對!」
「何來對錯之有?」羅太歲失笑,「所謂決定腦袋……呃!」
見李麗質表情有些不自然,他心叫不妙,趕緊改口道︰「用文人的話怎麼說來著……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對,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李麗質听得似懂非懂。
至于什麼的,雖是用詞不雅,但自己不就是喜歡和他一起不受彼此身份的約束,天南地北肆無忌憚聊天的感覺嗎?
所以李麗質並不氣惱,反而很期待他接下來到底想說什麼。
「你所認為的道理,自宰相而下,坐在任何一個位置上,這麼想都沒有問題。」
羅太歲繼續說道︰「但是,一旦坐上那唯一的一個寶座,還按照你的道理去做,就顯得有欠考慮了。」
「你的意思是……」李麗質若有所思,「身為天子,必須要有不一樣的考量?」
「沒錯。」
羅太歲搖頭晃腦的道︰「你可知,吏者,民之本、綱者也,故聖人治吏不治民?」
「當然知道。」
李麗質抿了下小嘴道︰「此話出自韓非子,意指官吏是百姓的根本和綱常,對于明智的君主來說,治民先治吏,治吏即為治國……
如此說來,不是更應該整頓吏治嗎?」
這丫頭知道的倒是不少,羅太歲有些意外。
「所以說,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緩緩說道︰「那再問你一個問題,如果你是一國之君,你覺得你最大的敵人是誰?」
「敵人?」李麗質一下子被他問住了。
「這個問題似乎太過籠統,那我再問得具體一點。」羅太歲想了想又道︰「如果你是一國之君,你覺得你最大的敵人是你的臣下,還是平民百姓?」
「臣下?百姓?」
李麗質對這個問題一開始還有些迷茫,但越是細想下去,就越覺得駭然。
周王朝為何禮樂崩壞?
諸侯群雄並起,挑戰周王室的權威,使得周天子威信掃地,王室逐漸衰微。
漢王朝又為何分崩離析?
外戚干政、宦官弄權、權臣把持朝政,挾天子以令諸侯……
魏篡漢,晉篡魏……
直到楊堅逼迫孤兒寡母,篡奪北周天下,建立隋朝……
再算上祖父李淵反隋而興唐……
「君王最大的敵人是平民百姓嗎?不,是臣下。」羅太歲見她臉上的表情,知道她心中已有答案,「作為一個帝王,必須做到制衡有術,馭臣有方。
如果臣子們團結一心,沒有互相制衡,那麼他們的矛頭則會指向帝王,從而演變成皇權與臣權之爭。
一旦走到這個地步,那麼就相當于朝廷有兩個皇帝,一個是真正的皇帝,而另一個……
是權勢上的皇帝!
制衡之術把握不好,皇帝就成宰相的代言人!
這麼說,你明白了嗎?」
李麗質已經听得目瞪口呆。
「所以父……當今天子沒有追究不良人案中所牽扯的朝廷重臣,無關對錯,其實是一種馭臣之術?」她漸漸醒悟。
羅太歲緩緩點頭︰「制衡有術,御臣有方,此乃帝王之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