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三六章 忠臣孝子

「但是,陛下難道覺得他有這個實力做這些?

大明被你禍害的早就已經不復往日,天下分崩離析,各地藩鎮割據,民間士紳與貧民勢如水火,舊式軍隊幾乎蕩然無存,新式軍隊皆在地方掌握,各地議事會早就尾大不掉,就憑他一道聖旨說分田地就分田地了?

他以為他是誰?

還是過去那個高高在上的皇帝?

縱然過去的大明皇帝,也一樣是皇權不下縣,最多也就是地方士紳手中武力弱不敢公然反抗而已。

但如今,一個府的議事會下令,一萬新軍旦夕可有。

一個省的議事會下令,十萬新軍也易得。

就他手中從廣東帶來御營六軍,真打起來連定勝軍都未必能打過,若想靠著這點兵力就使天下听令,那真無異于痴人說夢。

他今日宣布新政,明日就有人敢清君側。

他不會還以為地方真能听旨吧?

朝廷政令不行已經快十年,他以為聖旨還是過去的聖旨?

更何況如今人心也早就已經不復往昔,你可以看不上儒家,但你需要明白儒家能走到今日,就是因為君君臣臣這句話有利于皇帝,歷代皇帝無論出身如何最後都難免要向儒家靠攏,就是因為它易于統御天下。

你自視為百姓的解放者,自然可以摒棄儒家,可統治者需要,。

統治者需要的是讓萬民始終臣服,始終跪伏于皇權,如羊群般遵從牧者,不會反抗,不會抱怨,只會低頭吃草,需要被宰殺時候只會俯首以待。

那這時候儒家就很有用了。

但如今大明早已經被你搞的君不君臣不臣,連儒家都已經不是過去,學者借陽明之皮,早就已經將儒家注解的面目全非,名為儒家實則自成一家,君君臣臣的綱常連儒生都不屑一顧。大同國已經在關中搞出來了,舒曰敬早就已經試圖響應,地方士紳已然清楚,縱使沒有皇帝又如何,士紳自己建立自己的國家,一樣也天塌不下來。

皇權如今在他們看來,不過是個習慣而已,想踢開時候根本無需猶豫,皇帝不听話殺了即可,就算不想換個國號那大明宗室無數,隨便從中找個出來做傀儡就是。

陛下還想他口稱天憲,言出法隨,寄希望于一道聖旨?

話說縱然過去,他的聖旨也沒這本事。

皇帝造反?

皇帝造反者哪個逃過一死?」

熊廷弼看著聖旨說道。

他還是很清醒的。

事實也的確如他所說的,在一個大變革的時代里,思想的變革必然出現,儒生也不是不變的,借助王陽明的心學這個開源系統,儒生們在肆無忌憚的向里面加入他們想要的東西為他們的盛世服務,君君臣臣的綱常早就被鄙視,君無道臣逐之才是這時候新儒家的綱常。

存天理滅人欲同樣被鄙視,現在是天理即人欲。

在這片造就了明末那些思想家的土地上,在新的壓力逼迫下,新的思想也在真正萌芽。

皇權?

現在士紳們喊出的是天下之法。

楊豐突然低下頭,一臉真誠的笑容看著他……

「所以,陛下把我叫來了。」

他說道。

熊廷弼一下子沉默了。

「陛下當然沒有這個本事,可如果我來幫他呢?他那六軍御營也做不到鎮壓天下,可要是加上紅巾軍呢?」

楊豐說道。

「你到底是忠臣還是逆賊?」

熊廷弼真有些崩潰的看著他,不得不說這個混蛋的角色變化,總是讓人無所適從。

「當然是忠臣啦,你看,這聖旨一給我,我立刻就來了,哪怕我小妾說皇帝有可能趁機弄死我,但我依然毫無防備的孤身前來,像我這樣的忠臣,簡直都可以做忠臣的楷模了,縱然岳武穆也不過如此。」

楊豐簡直厚顏無恥的說道。

「給皇帝陛下完成這些對你有何好處?陛下分明就是被你逼著,以這種方式搶在你前面收買民心,免得哪天你篡奪天下,既然施恩于民能獲得擁戴,那他就搶在你前面。但歸根結底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對付你,而不是對付士紳,分田地只是手段,戰勝你才是目的。

你才是他的最大敵人。

如今你卻來幫助陛下,幫助他成功實施新政,那你就不怕日後落個族滅的下場?

你那位公主可沒什麼用。」

熊廷弼說道。

「為天下者不顧其身,為萬民者不顧其後。

我就喜歡痛痛快快過一世,做自己最喜歡做的,尋找自己最大的快樂,而我最大的快樂,就是看著那些土豪劣紳被百姓踩在腳下。

既然陛下做的就是我想做的,那我為何不支持他?

至于他的目的,楊某從不考慮這些蠅營狗苟,楊某行事光明磊落坦坦蕩蕩只求問心無愧,作為一個忠臣只需要做好一個忠臣該做的,至于皇帝陛下以後如何對我那不是我需要考慮的,再說我既然是忠臣了,他總不會害我吧,我們要相信忠臣會有好報!

害怕皇帝以後會抄家的算什麼忠臣,忠臣就是要不怕抄家滅門。

不僅僅是我要做忠臣,你也要跟著一起做忠臣,來,去換上這身衣服,咱們一起去見證這個歷史性的時刻,不過要是你被亂槍打死了可不能怨我,再說那樣的話你會作為一個忠臣青史留名的。」

楊豐說道。

然後他的衛隊長楊虎抱著一身定勝軍的衣服走過來,默默放在了熊廷弼的面前。

這時候定勝軍雖然改編為御營,但實際上什麼都沒換。

萬歷又沒錢換。

他北上之後廣東留守朝廷,已經開始陷入財政困難……

士紳們都不交稅了。

而湖廣江西兩地更沒有稅收給他。

熊廷弼無語的看著楊豐,後者正月兌下外衣,露出里面的重甲,可憐的熊廷弼看看自己的軍服,再看看他的重甲……

「勇敢點,不要害怕,大丈夫何懼死亡,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一身重鎧的楊豐鼓勵著白板的熊廷弼。

熊廷弼無言以對。

祭壇。

皇帝陛下正在听著司祝讀祝文。

整個祭天過程其實很繁瑣,不過最重要的就是這個,讀完祝文之後皇帝還得進行一連串祭奠,最後把祝文和祭品燒了,皇帝在望燎位看完焚燒過程,就可以正式結束了。

可以說人海中如孤島一樣的祭壇上,皇帝和大臣們都在默默听著。

司祝是由禮部侍郎曾鳳儀充當,他是鄒元標好友,萬歷十一年進士,不過萬歷二十一年就已經辭官,但之後一直主講問津書院,這座建在新洲的書院之前在麻城之變後損失不小。主要是岐亭之戰時候,大批學生英勇的跑去觀戰,然後在大潰敗中死了好幾百,不過好在還是多數都逃出來了,現在也有不少就在祭壇周圍看著他們的老校長。

弘光朝的官員多數背後都是書院。

如果說議事會相當于元老院,那麼書院事實上充當庶民院,畢竟書院的覆蓋範圍遠比幾十個耆老的議事會廣泛,前者最多就是幾個大的世家,而書院則覆蓋幾乎所有地主,富商,甚至部分富農,同樣而有書院背景的官員們,更能代表整個地主階級利益,而不是僅僅給幾個大的世家當爪牙。

世家沒有戰斗力。

世家除了少數以外,通常都是投降派的。

畢竟世家通常把持地方工商業,也就是說他們有退路。

但中小地主反而是最有戰斗力的,畢竟他們除了土地很難有別的財富支柱。

這一點在上次山東和河南的秀才造反中,已經被證明了,在抗楊大業上不能指望那些世家。

這位大儒親自起草的祝文頗為冗長。

他倒是讀得聲情並茂。

皇帝陛下面無表情,大臣們同樣面無表情,只有他那枯燥的聲音在祭壇上響著。

誰也沒注意到,就在此時大殿背面,一個穿青袍的官員和一個穿定勝軍軍官服裝的正在走上祭壇,一個負責守衛的軍官迎上前,很熟悉一樣和他們低聲說了幾句,然後三人一同走上去,而那些士兵則靜靜看著,任由他們走上祭壇背面的台階。

而正被曾鳳儀搞得昏昏欲睡的官員們也沒人注意他們。

其實這種幾十萬人級別的大場面,秩序就不可能井然了,台上在祭天,台下觀眾照樣吵吵嚷嚷,甚至祭壇周圍還有趁機做買賣的,所以在曾大儒聲情並茂讀祝文的時候,周圍其實是混亂的叫賣聲,什麼瓜子菱角茶水之類,儼然一片繁華的市場。

皇帝的祭天與百姓無關。

百姓們只是覺得這種場面很稀罕,所以湊過來看個熱鬧而已,甚至在邊緣還有戲台。

真的戲台。

唱戲的咿呀唱著。

「你這是早有準備啊,這位兄弟是常安軍出身的吧?」

熊廷弼邊走邊對那個帶路的軍官說道。

後者身上穿著的還是常安軍軍服。

「回熊都指揮,小的是常安軍第四旅炮營的,如今已經改為御營第七軍,也被陛下提拔為營長,這次陛下為了顯示對新編各軍的信任,由第七軍負責駐守祭壇保護陛下,小的就請膺來守這邊了,其實上次在應天被俘時候,小的就已經加入紅巾軍了,只不過奉大帥命令,在常安軍里面潛伏而已。」

那軍官趕緊說道。

「各軍里面如你這般該有不少吧?那張普可是?」

熊廷弼問道。

「如小的這般大概有幾百人,不過張普真不是,做這種臥底的,都是挑選那些沒有家人拖累的,不然容易禍及家人,張普真就是自發的,至于軍中到底還有多少如張普者,小的就真不知道了,大概老兵里面半數是有的。」

軍官說道。

熊廷弼默默看了楊豐一眼……

後者矜持的一笑。

這種事情當然必不可少,實際上楊豐真的從沒在意過定勝軍和常安軍,就是因為這兩支軍隊里面有的是他的臥底。

「某與湯都指揮自問待兄弟們不薄,也從無克扣軍餉,爾等就不思知恩圖報?」

熊廷弼說道。

當然,這個屬于吹牛了。

他和湯顯祖是的確不克扣軍餉,再說他用不著克扣軍餉。

湯顯祖守著一座巨型銅礦,他負責耗費幾百萬搞要塞建設,哪還需要克扣軍餉來撈錢,隨隨便便伸伸手就有了,他們早就已經超越了克扣軍餉的境界,不過他們又管不了下面的將領。

「都指揮說笑了,小的這營長還是花一千兩銀子買的,哨長花五百,隊長一百,咱們軍中都是明碼標價的,總不成這銀子要自己出,買了官最後還不是要從兄弟們身上撈回來的,」

軍官笑著說道。

「哈哈哈哈……」

楊豐終于沒控制住笑了。

熊廷弼尷尬的一笑,不過這個他也是知道的。

士紳武裝,那就要有士紳武裝的樣子,和大英帝國的軍官一樣,一切都是明碼標價的,當什麼官就得出什麼價買,尤其是定勝軍和常安軍都是屬于地方軍團拼湊起來,軍費也是地方自備,地方上百姓交捐養軍,世家子弟當軍官瓜分窮鬼的錢,這不是天經地義的嗎?

當高級的軍官就意味著撈錢的分配權更高,那當然要出錢買了。

要不然其他人也不答應。

但熊廷弼又能怎樣,他甚至連這些地方軍團的軍官任免權都沒有,這些軍官是地方議事會任命,他就只有指揮權而已。

他們就這樣走上了祭壇,然後悄然混入那些守衛在大殿後面的士兵中,而就在他們一殿之隔的另一邊,曾鳳儀的祝文已經讀完,皇帝陛下也正在司獻指導下完成他的獻祭。楊豐沒興趣管皇帝陛下,站在這個制高點的他,可以看到旁邊的撫河上,大批船只正在從贛江上轉過來,然後貼著這邊的河岸停泊,甚至可以看到船上有人在觀望這邊。

這條河直通撫州。

所以長江,贛江上過來前往福建的貨物,基本上都是沿著這條河到撫州,再轉陸路經過杉關進福建。

不過……

「這些船裝的都很滿啊!」

楊豐緩緩說道。

熊廷弼隨意的看了一眼,並沒有在意它們……

(給我兒子打疫苗,小學一年級就開始打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