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三十四章 順利接手

弘治皇帝非常認同朱厚照的想法,說道︰「柳家做了賠償,這件事就算結束了。肖伴伴。你通知牟斌,把柳文放了吧。」

肖敬領命而去。

弘治皇帝對朱厚照說道︰「你可不要記仇呀。柳家這爺倆雖然沒個正型,但畢竟是功勛之後。切記,得饒人處且饒人」

朱厚照回道︰「父皇。兒臣記住了。從那日柳文的表現可以看出,他絕對是在京城豪橫慣了。壞事一定沒少做。雖然安遠侯拿了這麼多的財物,保住了柳文。但是如果他還不知悔改的話,兒臣還是要處理他的。」

弘治皇帝听了,嘆了一口氣,說道︰「我原本以為你到江南歷練一番,會磨磨稜角,圓滑一些。沒有想到仍然這麼愛憎分明。有些事情,有些人,看破不說破。不是非得懲罰,才能令其回心轉意。」

朱厚照自然不能與弘治皇帝爭辯。弘治皇帝說得應該是帝王之術,而朱厚照所想的是,做事之道。

兩個人說得根本就不是一個事。

但是朱厚照知道,弘治皇帝說得很對。朝廷這幫文武大臣、皇親國戚,哪一個敢出來,拍著胸脯說自己一點事情都沒有。

即便是自己一身正氣,可是子女、親戚,保不齊就有問題。

朱厚照就告退了。

柳家的這件酒樓名叫「得意居」,位于鑼鍋巷與秦家胡同交匯處。

對于鑼鍋巷,朱厚照並不陌生。這里可是京城非常繁華的地段。銅鑼巷的東西兩側各有八條胡同。

將酒樓接收過來後,朱厚照還親自到得意居實地看了一番。三層的酒樓非常氣派,後邊還有宅院。

前後看完,朱厚照決定趁著過年期間,將酒樓重新裝修一下,提高酒樓的檔次。另外,後邊的宅院也推倒,再建一座酒樓,形成前後兩棟酒樓的局面。

朱厚照特命人將工部的人叫到慈慶宮,將自己對酒樓的設計想法說了出來。對方依據朱厚照的想法設計了翻新及改造圖紙。

由于朱厚照在接手前就已經將酒樓做了定位,並且有了初步想法。現在再與大家幾番研究,僅僅利用一天時間就最終定了稿。

朱厚照對酒樓的定位是全京城最好的酒樓,因此無論是結構改造,還是內部裝修,那都是十分奢華,也是十分燒錢的。經過測算,需要大約兩萬兩銀子。

這還不包括後期的雇佣人員,購買食材的開銷呢。

安遠侯府已經將那六萬兩銀票送了過來。改造得意居自然是沒有問題的。

得意居順利成為了朱厚照的產業。

朱厚照讓張永全權負責得意居的經營。

除了又在光祿寺調來幾個廚子外,對于得意居原來的人員采取了留任。不過朱厚照已經明確表示,有二心、吃里扒外的,直接送入昭獄吃牢飯。

大家出來就是想踏踏實實工作,養家糊口,混口飯吃。誰閑著沒事和東家對著干。關鍵是這個東家還不是一般的東家,那可是堂堂大明皇太子。

因此,這些人比以往更加小心做事,生怕惹到掌櫃的,也就是張永。所以,得意居的生意並沒有受到換東家的影響,依舊是那麼紅火。

人可以留下,可是得意居這個名字,朱厚照打算換掉。畢竟得意居這個名字是人家安遠侯府定的。

現在劃到自己名下,大家看到得意居那三個字,難免會想到安遠侯府。

了解事情真相的,知道這是安遠侯府主動送給太子的。不知情的,極有可能會認為這是太子巧取豪奪,從安遠侯府那里搶過來的呢。

當然了,朱厚照的確有趁人之危的嫌疑。

朱厚照最終還是決定將得意居改為美膳樓。

開業時間初步定為正月二十。

當然了,後面的宅院改造絕沒有這麼快。開業只是前面的酒樓。

至于城外的那一千畝良田。也已過戶到了朱厚照的名下。十分巧的是,這一千畝良田,緊挨著位于朝陽門外四號廠的皇太子莊田。所以直接並到一起,十分省事。

此時,已經臨近春節。天氣一天比一天冷了。朱厚照處理完酒樓和城外的良田,就打算開始進行施粥,救濟一下這幫衣衫襤褸的流民之人。

但是,他還不想出這個頭。自己在江南做了那麼多的事情,已經在京城傳得沸沸揚揚,令很多人羨慕嫉妒恨。

如果再出面施粥的話,那就更讓人嫉妒了。難免會讓人心生嫉恨,徒增煩惱。

為此,朱厚照就找到弘治皇帝,想打算以宮里的名義,進行施粥。

弘治皇帝听說後,非常高興。兒子都開始為父分憂了。

對于京城及其周邊的流民。順天府此前曾向朝廷匯報了情況。希望能夠將這些人都返回原籍。留在京城,始終是一個隱患。要知道,一多半的案件,都是這幫流民所為。

無論是百姓,還是官員,對于現在的情況十分不滿。而順天府就向朝廷請示此事。

劉健等人認為,將流民返回原籍,起碼也得明年開春之後。

原因很簡單,他們就是因為在家鄉活不下去了,才逃出來的。你現在將他們遣返回去,那就只能是死路一條了。

京城的幾處寺廟,以及官府都在進行施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流民的吃飯問題。

問題是,流民越聚越多。而施粥又不是長久之計。

據說,現在京城各處的施粥,已經滿足不了那些流民了。每日有那麼一部分人是吃不到的。只能在京城里乞討,踫運氣了。

朱厚照提出施粥一事,無疑將緩解京城流民的生活狀況。

弘治皇帝笑著說道︰「你有這個想法很好。我看,你直接找你母親。以她的名義,代表宮里施粥,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朱厚照就按照弘治皇帝的意思,找到張皇後。

張皇後自然沒有拒絕,欣然同意了。不過她也不是什麼也沒做。自己掏了兩千兩銀子,用于施粥。

至于宮里,除了安排司禮監太監陳寬帶著人員配合朱厚照外,還從五城兵馬司、順天府、戶部等部門抽調人員。

施粥,看似十分簡單。無非是每日定時煮好了粥,維持好流民的秩序,逐個進行分粥即可。

其實,這里面還是有很多道道的。

糧食的出處。在哪里施粥。每日施舍的量是多少。如何保證當地的百姓不來蹭吃。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