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威爾斯听完就沉默起來,但沒兩秒反應過來之後。

睜大雙眼不可思議的看著露出笑容的阿斯塔問道,「麥克,你沒和我開玩笑?」

阿斯塔再次重復了每噸8盎司的話,威爾斯狂喜的直接從木板床上跳了起來。

一把抱住阿斯塔大喊大叫起來。

說到這,李長亨仔細想想曹燕君傳真給自己的報告,心里很難相信威爾斯-布桑在那之後,從來都沒懷疑阿斯塔是否造假。

作為采礦世家出生,並且自己也在采礦行業工作了十幾年的礦二代,威爾斯即便不是地質學和礦業方面的專家,也是比普通人更專業的資深從業者。

但他並沒去深究阿斯塔的話,更沒親自盯著樣本去雅加達的實驗室驗證一番。

而是一得到每噸礦石含8盎司黃金的消息,和阿斯塔商量了一天就急匆匆的回了米國去找投資者。

李長亨想到這,心里再次懷疑起來,因為威爾斯並沒帶礦石樣本回去,而是僅僅只帶著雅加達一家實驗室出具的檢查報告。

不是李長亨懷疑印尼的科學家連金礦樣本的檢查都會出錯,而是以一個需要拉投資者的創業者的心思來想。

印尼實驗室的專業性和被行業認可程度,肯定沒有米國那邊的強。

金礦沒問題,礦石樣本沒問題,一般人都會帶著樣本回米國。

有了米國那邊的檢測報告,別說拉投資了,媒體會瘋狂的追逐和報道他。

但李長亨還是小看了威爾斯,這家伙不愧是采礦世家出生的資深從業者,回到米國之後並沒急著找上門拉投資。

而是把消息告訴了布桑礦業中,那些跟著父親一起打拼過的前員工。

這些人雖然沒幾個是有錢的,甚至因為布桑礦業連工資都開不出來,早已經離職了。

但這群人又是采礦行業的資深從業者,認識的同行業者真不要太多。

很快威爾斯在印尼發現金礦的消息就傳了出去。

而此時遠在婆羅洲的阿斯塔,適時的寄回一份雅加達實驗室,給出的第二份檢測報告。

不僅說明礦區第一次勘探出的黃金儲備,應該在1百萬盎司以上,附帶給出的新一期樣本含金量的報告里,還寫著每噸金含量大致在8到10盎司之間。

這下,看過這份報告的人,心里基本上全是嫉妒,隨後就開始算計起來。

僅僅以一百萬盎司的黃金來算,金礦的價值就達到1.4億美金。

當然真開采的時候,即便每噸8到10盎司的含金量,開采成本還是不低的。

但無論怎麼算,盈利5到7千萬美金的盈利還是完全沒問題的。

而且只要稍微懂行的人,心里都明白,金礦的黃金儲量基本上都會高于這個數字。

再倒霉,有一百萬盎司打底,買到布桑礦業的股份至少不會賠。

既然穩賺不賠,那麼在消息還沒完全傳出去之前,人人都想從威爾斯手里拿到股份。

而威爾斯一開始表現的非常不願意賣,但因為缺乏資金,而沒法擴大鑽井數量,找到更多的含有黃金的礦區。

威爾斯最後不得不把布桑礦業的前員工們召集起來,把公司的股份分成1億股,每股報價0.7美金。

而僅僅0.7美金一股的話,其實是低估了金礦的價值。

140美金每盎司的實時金價,一百萬盎司作價1億的話,有的是礦業集團願意直接收購。

因為這對上市公司來說,扣除成本即便只賺兩、三千美金,對股價也會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而且黃金的價格不僅看漲,掌握更多的黃金,也利于巨型黃金類礦業公司操控金價。

如此一來,開采黃金得到的利益,遠沒有從股市里賺的多。

所以布桑礦業的那些前員工,對0.7美金的報價基本上沒怎麼猶豫。

僅僅幾天時間,金礦還沒開采,甚至連真正用來采礦的設備都沒有,就賺了2千萬美金的賬面財富。

而布桑礦業的那些前員工,真正有錢的基本上沒有。

要不是這些人基本上都是3、40歲以上的中年人,或許連幾千,上萬美金的積蓄都沒有。

當然,也有人瘋狂的連房子都抵押掉,賭一把金礦的儲量遠不止1百萬盎司。

可惜即便是這樣,威爾斯也只拿到了70萬美金。

付出1%的股份,卻拿到了擴大對金礦勘探的第一期資金,同時金礦的消息不可避免的傳到更多人耳朵里。

隨後,米國《掏金人》雜志的記者找上他做了個采訪,甚至玩笑似的說,或許明年的礦石行業最高榮譽獎的金鎬獎都會發給他。

威爾斯當然听出記者這話,是在暗示自己花錢游說各個評審。

但威爾斯此時的心思沒在獎項上,只要雜志報道出去,關注金礦的人就會更多。

而事實也如他期待的一樣,雜志報道出來後,雖然還是僅僅只是采礦行業和資本之間流傳。

但一些大型采礦公司,那時候是真盯上了布桑礦業。

而第一個出手的,就是和老布桑關系還不錯的布萊克礦業。

一開始的報價是800萬美金拿到20%的布桑礦業股份,這價格當然低了。

但有了第一個大型采礦公司加入,消息立馬出圈,傳到加州中小型石油開采公司耳朵里,還有其他一些和礦業有關的公司耳朵里。

大公司和華爾街當然不是真蠢,即便是布萊克礦業,也要求金礦的樣本得運回米國做檢測。

然後麥克-阿斯塔極力反對樣本送給布萊克礦業旗下的檢測機構,理由則是擔心布萊克礦業會故意壓低金含量的分析報告。

但不檢測那肯定不行,妥協之後,樣本送去了第三方檢測機構,而且還是澳洲墨爾本的一家大學做檢測。

李長亨相信即便自己還沒拿到,這家澳洲的檢測機構是否有問題的證據,但事實就是檢查員或者機構的主管,大概率被收買了。

要不然,就不會有後面的事情出現。

現在有了一家大學開出的報告,阿斯塔的底氣就更足了。

再次把檢測方重新放到雅加達原來的那家檢測機構,理由則是既然有澳洲大學開出同樣的報告,那麼放在雅加達不僅能節省成本,還能縮短檢測時間。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